彭軍會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麻家集中學,甘肅 定西)
隨著教育深化改革的全面推進和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度的提高,初中物理教學也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邏輯創新思維,強化學生對物理的認知把握能力,通過多種多樣的創新實踐方法培養學生的物理實踐、合作探究和創新思考能力,帶動初中生的學習向創造性、生活化、思維性方向發展。物理概念和原理體現在萬事萬物中,物理教育更是有著極為明顯的回歸生活、運用于生活的特性,學好物理知識,有利于幫助我們順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過,在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教師要創新生活化教學實踐,就要全面分析問題,基于自身對學生群體學習能力、身心狀態的考察分析和豐富的基層教育經驗,將初中物理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采用生活化教學創新物理教學方式帶動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物理,促進學生能夠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吸收理解能力、思維拓展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全面健康發展。本文從當前初中物理教學相關問題入手全面分析,并闡述了開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融合作者多年初中物理教學經驗,提出了激趣生活實踐、豐富教學手段和推進知識拓展三種創新物理生活化教學實踐的對策,希望以此提高物理教學整體質量,帶動義務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深入推進。
很多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時,往往存在教學目標局限、具體教學內容編排不當的問題。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時,更偏向于把握和抓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將關注點集中在培養學生運用物理公式提高計算技能和相關物理知識的記憶上,對深層次的物理邏輯思維、拓展想象能力、實際應用能力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的培育卻常常容易忽視。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即使學會了物理知識、公式背得滾瓜爛熟,也不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拖慢了學生學習的整體進度和學習效率,阻礙了高質量物理學習的發展。
很多物理教師在進行具體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時,習慣于機械化、程序化地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輸,教學實踐方法停留在板書、語言知識傳輸和習題練習上,缺乏將實際生活問題融入物理教學中,缺乏教學創新拓展;在主觀上不重視、不尊重學生個體的意見和實際需求,缺乏對學生學習狀態和認知起點的關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難以幫助學生將學習中的重難點問題與原有認知經驗結合。學生在新的物理知識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割裂感和陌生感,喪失了對周圍世界和生活探索的欲望和渴求,學生創新思維的培育發展受限,難以使學生鞏固知識、提高物理能力。
開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有利于讓初中物理教師認識和感受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和潛在價值,帶動教師優化教學理念、創新和豐富物理教學手段、細化物理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構建聯結物理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與實踐的橋梁。開展生活化教學,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枯燥無味的知識學習轉變為趣味橫生的探索冒險,為初中生帶來沉浸式的物理學習體驗,提升物理主題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帶動初中物理課程深化改革。
物理學科有著和其他學科明顯區分的一個特征,就是物理學習強調生活化的運用和實踐。開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可以充分結合初中生在當前狀態下的認知特點,增強物理理論知識與現代社會發展、學生實際生活和社會生產實踐的緊密聯系。在生活化物理教學中,學生可以從電動汽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5G通信技術等方面感受到現代物理科學知識對社會發展起到的推動作用和正面效果,這有利于帶動學生體會物理學科的魅力和趣味,將物理學習狀態由被動轉向主動,激發學生自主深入學習物理的強烈興趣,引導學生持續探索物理世界,有利于學生正確世界觀的培育和探索創新、勤于思考、樂于動手等良好人格特質的形成,培養初中生的綜合素質。
要創新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教師就要注重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帶動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主動開展學習并積極思考探索;將生活中的趣味因素與物理理論教學和知識傳授相結合,強化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教學設計會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基于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和認知水平,科學選擇不同的特色教學方法和教學設備;要重視生活化的作業設計和實驗設計,創新傳統的題目練習作業模式,將生活和實驗的實踐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布置中。在學生完成實踐作業、達成任務和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加強持續、全面的指導和輔助,幫助學生提高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帶動學生吸收和理解物理技術應用方法,促進學生核心物理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浮力與升力”中的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以往認知,設計步驟合理、充滿趣味的對比實驗。教師可以選擇乒乓球、鐵塊、水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實驗材料,首先準備一個5立方分米的玻璃水缸并灌滿水,同時將乒乓球放入水中,帶領學生仔細觀察乒乓球在放入水中后的狀態,并讓學生由此聯想到足球、籃球、臉盆等類似生活物品放入水中后的狀態。在學生進行了深入思考之后,教師指出由于浮力的作用才能使乒乓球浮于水面。在乒乓球實驗后,教師再將鐵塊放入水中并讓學生仔細觀察鐵塊的狀態,同時向學生提問“鐵塊沉到了水底是不是說明鐵塊不受浮力的作用”。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輪流上臺用鐵塊進行實驗,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討論完畢后,教師可以先將玻璃水缸中的水抽干,然后用彈簧秤吊起鐵塊,給予鐵塊一個向上的拉力,讓學生分析和記錄鐵塊離開水缸底部時的受力值;將水缸注滿水,再讓學生分析和記錄鐵塊離開水缸底部時的受力值,兩組數據對比,就可以加強學生對浮力概念的初步了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化的課堂教學設備也逐漸在校園內普及。要創新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首先學校應該提高教師的技術素養和專業能力,通過定期的信息技術考核培訓、專家專題講座等帶動教師努力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物理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和創新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種先進信息技術和教學設備,以技術和專業設備支持豐富多樣和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整體質量,增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和物理知識理解運用能力。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八年級“物態變化”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鋼鐵廠煉鋼、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蠟燭燃燒等固體熔化的視頻,展示冰箱里的可樂結冰、冬天湖面凍結等液體凝固的場景,以及在家用熱水壺燒水等液體變為氣體的視頻。在學生對物態變化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師還可以運用音響設備開展趣味游戲,通過播放各種聲音來讓學生猜測物體的具體物態變化形式。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和細致的觀察,聯系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思考這些形態變化過程中物體的溫度會產生怎樣相應的變化,以及物體在變化形態時會產生怎樣的性質,讓學生在想象和思考中掌握物態變化的相關知識,從而有效培育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通過深入考查和分析初中物理教材內容可以發現,初中物理課程大部分涉及的是日常生活和自然環境中的物理知識。要創新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教師就要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帶動學生拓展思考生活化的物理場景和現象,讓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社會生活、自然世界緊密結合,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實際經驗密切關聯。教師帶動學生深化對初中物理知識的學習,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并從物理學科的角度給予科學解釋,就能夠提高學生探索事物本質和拓展知識的積極性,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例如,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可以將“摩擦力”知識點與實際生活中衣服摩擦起靜電的現象結合;將“物態變化”知識點與“下雪不冷化雪冷”的生活現象結合;將“慣性”知識點與騎自行車時突然剎車人會向前傾倒的現象結合;將“力的相互作用”知識點與游樂場里的碰碰車結合,等等。教師通過描述和展現這些與物理知識相關的生活現象,就可以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索的物理規則和定律,培養學生的物理知識實踐應用能力,以及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將初中物理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不僅能夠豐富物理學科教學的內涵、拓展物理教學的外延,也可以帶動物理教師形成生本教學理念、創新物理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實踐方法。教師創新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能夠帶動學生高效地學習物理知識,在貼近生活的實踐和觀察中培養習慣、形成認知,為初中物理教學的減負增效提供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