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培培
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徑與策略
梁培培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北關小學,山東淄博255000)
在小學課程中,數學學科非常重要,小學生通過合適的學習方法可以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技能,為他們將來的學習與生活奠定良好基礎。在新課改環境下,許多教師已經意識到德育教育屬于課堂活動的重要內容。通過德育教育的落實,教師不會單一地依賴德育課程講解德育相關知識,而是需要在全部學科中融入德育元素,對于數學課程而言也是這樣。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德育教育充分滲透其中,讓小學生被潛移默化地影響,并且得到熏陶,這對小學生的健康發展十分重要,也可以將小學數學課堂活動的魅力充分展現出來。本文主要是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徑與策略進行探究。
小學數學;教學;德育教育;途徑;策略
在我國素質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德育十分重要。基于此分析,德育教育會對小學生的健康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只是要講解數學知識點,也要重視對小學生多個方面技能的培養,促進小學生智力方面的發展。在新課改環境下,教師要依照課程特征,針對小學生展開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滲透進數學課堂活動中。小學數學教育標準與目標具備固定性特點,但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靈活。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采取合適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這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可以實現課程教學和德育教育之間的良好結合,為小學生創設良好學習氛圍,指引小學生投入這樣的環境中,讓他們把掌握的數學知識點運用在處理實際問題上。
在國家發展壯大過程中,小學生是希望、未來。在此情況下,在小學教育中教師應重視德育教育在數學課堂的融入,推動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教育事業應該由青少年群體抓起,讓小學生努力學習以及奮斗,這對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非常關鍵。
在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通過高效合理的德育教育可以對小學生的個體修養進行培養。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如若缺少德育教育,會導致小學生形成不良行為習慣,很難對是非進行分辨。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德育教育的融入,推動小學生思想觀念方面的發展,指引小學生明辨是非。
在目前的教育理念中,教師比較重視對數學課本知識點的講解與灌輸,導致數學課堂活動比較乏味。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經過對德育教育的融入可以帶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課堂環境的活躍程度,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觀念,指引他們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點和技能。
在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時,德育教育起到的作用十分關鍵,而德育教育內容應和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點相符。與此同時,也能夠對小學生的思想觀念與實際行為進行規范,指引小學生養成良好習慣,這對他們將來的整體發展非常重要。
在過去的教育觀念當中,教師主要以考試成績為主,導致小學生的數學解題思路較固定。然而,在實際教育教學的時候,無論是教師還是小學生家長,都非常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小學生發現、分析與處理問題等方面能力的培育,造成小學生此方面的能力不高。由于長時間被這樣固定的教育方式影響,導致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固定,對他們的數學思維方式養成有著不利影響,很難保證德育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
現階段,在小學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主要是對課本當中的知識內容進行講解,過于依賴課本,使用傳統的“灌輸式”方式方法。在數學課堂中,小學生主要是對數學公式進行背誦,并且記憶數學計算方式,讓小學生使用數學公式對具體的問題進行解答。這樣的教學方式較單一,導致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喪失。除此之外,在數學課堂當中,小學生在實際學習知識點的時候已經和實際生活相脫離。在多樣性因素的影響之下,小學生的思考速度會減緩,難以保證他們的學習質量。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經過對德育教育內容的滲透十分重要。然而,在過去的教育中,教師的關注度有待提高。在傳統授課中,主要是教師向小學生講解與灌輸數學知識點,這樣的教育方法比較僵化,很難滿足小學生的個性化、整體性發展需求相。基于此分析表明,教師在數學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時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很難將德育教育獨有的作用功能充分發揮出來。事實上,數學課程當中含有德育教育元素,教師要對此方面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與探究,在數學課堂活動當中把德育教育融入其中,滿足小學生多個方面需求。
在小學生實際學習的時候,興趣屬于重要的推動力。當前的教育方式與手段比較單一,沒有辦法激發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許多小學生在面對學習的時候非常排斥。因此,在數學課堂活動當中,小學生的學習焦點與注意力很難集中起來,其屬于德育教育融入數學課堂中的重要因素。
在現如今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德育元素融入其中,重視對小學生數學教學的同時,也要強調德育教育。所以教師應和日常生活有效聯系起來,對數學教材進行深入挖掘,對數學課堂進行充分運用,保證課外活動的順利進行,將德育教育元素融入其中。憑借這樣的教育教學方式指引小學生參與到具體的學習中,讓小學生學習與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識技能,培養他們的道德修養與綜合素質。
在過去的數學課堂活動當中,某些教師已經認識到德育教育滲透進數學課堂中的意義,然而,教師可能忽視了雙方的良好融合。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從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將數學知識點與日常生活之間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師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應依照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發展水平與接受水平等,和他們的平時生活密切聯系。在實際生活當中將德育教育內容和信息深入挖掘出來,在數學課堂當中融入德育教育與思想觀念,帶動小學生的實際學習熱情,指引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有效提高小學生的主人翁認知,將他們在數學課堂活動當中的主體性作用全面發揮出來。
比如,教師在實際講解青島版《比例尺》時,應該對比例尺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介紹,之后提出實際問題:“某個學校的操場周長主要是400m,那么怎樣在習題本當中依照比例繪畫出來呢?”此時,小學生可以把操場周長直接縮減成4cm。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對具體的圖形進行繪畫,之后明確其比例情況。教師在實際教學的時候要讓小學生對比例尺之間存在的實際關系進行觀察,然后學生們能夠發現,比例尺的前進項都是1,而后退項都是依照具體比例的不一樣而存在不同。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時也可以向小學生將中國地圖展現出來。通過這樣比較小的地圖,可以把國家的山河概況攬入其中。在我國建筑以及科研等領域發展的時候,比例尺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其能夠被運用在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
經過上述案例內容的分析,教師在講解平時生活當中和比例尺相關知識點的時候,要將課程內容融入其中,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之間的良好結合,向小學生將比例尺在實際生活當中的實際作用充分展現出來,不斷指引小學生把比例尺知識點與國家建設密切聯系起來。這樣可以帶動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不斷拓寬小學生的眼界與視野,提高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推動力。
對于小學數學課程而言,其中并未含有和德育內容相關的章節,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可能會出現忽略德育教育的現象。所以教師在實際備課的時候應該加強對數學課本的深入挖掘與研讀,將數學課本當中含有的德育元素充分挖掘出來,把德育教育思想滲透進小學數學課堂活動中,讓小學生不只是理解與掌握更多的新型數學知識點,也要讓其更加認可與接受德育教育,重視對小學生智力方面的開發與挖掘,重視對小學生整體能力的培養。
比如,教師在實際講解青島版“百分數應用題”時,要由節約的角度著手,為小學生提出具體的練習題內容:“小花家里的月均收入是5000元,年末時候的結余資金是23000元,今年和去年比較分析增加了10%,而支出減少了5%,那么小花家今年總共收入、支出與結余分別是多少呢?”通過這樣的練習題內容,讓小學生對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計算。雖然此題目看似比較簡單,僅僅是和收入、支出、百分數相關的計算題,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為小學生將節約理念滲透其中,讓小學生由平時的實際生活當中出發,指引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通過這樣的案例教學,教師應該重視對數學課本內容的深入挖掘與探析,發現德育教育滲透數學課堂活動的著手之處。也就是指引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意識到勤儉節約的意義和重要性。這樣不只是可以實現數學課堂內容的多樣性與豐富性,也讓小學生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充分感知到我國優良傳統,將數學課程獨有的教育意義充分發揮出來,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發展。
在數學課堂當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小學生道德認知和德育思想的培育,將其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應該把德育教育內容充分滲透其中。教師要對數學課堂進行精心、合理地設計,將德育元素滲透進課堂活動中。此時的教師能夠指引小學生投入到探究性學習活動中,讓他們在實際探究的時候挖掘德育內容。教師也能夠使用小組探討的方式,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溝通交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拓寬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及眼界。憑借這樣的方式,保證德育教育在數學課堂中的充分滲透。這樣能夠提高其教學效果,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水平,培養他們的團結認知和合作意識。
比如,教師在實際講解青島版《圓的周長》時,可以向小學生將呼啦圈或者是車輪等相關圖片展現出來,讓小學生對圓的周長進行探究,明確其實際計算方法。在此情形下,小學生能夠表達自身的見解與意見,某些小學生覺得可以“使用線繩對呼啦圈進行環繞,將其中多余的線繩減掉,之后對圓的周長進行測量”。之后教師可以讓小學生之間互相探討“圓的周長和什么相關呢”。小學生可以對圓的半徑或者是直徑進行動手測量,然后會發現圓的周長在和直徑相除以后更加接近3.14。此時,教師可以把圓周率的概念內容直接引出來,向小學生充分講解該概念的來歷。通過這樣的活動,小學生會感知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這樣的案例內容當中分析指出,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指引小學生對圓的周長相關知識進行探究,明確具體的計算公式。教師經過向小學生講解圓周率的發展歷史,讓小學生充分感知到古代人的智慧,重視對小學生愛國精神的培養,激發出他們學習數學課程的熱情。
在小學數學授課活動當中,教師應該重視德育元素的融入,避免限制在數學課堂活動當中,也要延伸至課外活動當中,實現課外與課內之間的良好結合。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依照課本內容指引小學生投入到具體的課外活動當中,讓小學生的實際學習范圍不限制在數學課堂中,而是擁有更加寬廣的學習與發展空間。在學校課程活動當中,課外活動占據著一定的位置,可以讓小學生和日常生活有效聯系起來,重視對小學生道德認知的培養,提高他們此方面的素養,保證數學教育中德育教育融入的高效性與實效性,將課程教育重要性充分展現出來。
比如,教師在實際講解青島版《統計》時,要讓小學生歸納總結統計方法,讓小學生對各種統計方法存在的優劣勢進行探究分析。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憑借多媒體技術展開,對柱形圖進行展示,將小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呈現出來。教師要讓小學生做好思考和觀察,提出實際問題:“你獲得了怎樣的信息?”通過這樣的學習,教師讓小學生依照具體的數據信息做出扇形統計圖,對各個分數段的占比情況進行展現,并讓小學生進行計算。由于小學生深入認知與理解統計知識,提高了小學生的學習水平,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教師也可以讓小學生在家里調查垃圾袋的使用情況,依照垃圾處理方式,讓小學生感知到垃圾對自然環境產生的不良危害,提高小學生的環保認知和意識,指引他們變成環保“達人”,樹立正確的環保理念。
通過這樣的案例內容,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可以讓小學生意識到統計學知識的意義,讓他們正確使用垃圾袋,意識到環保的必要性,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環保認知,充分掌握數學知識點學習的實際價值,提高他們的學習成就感。
總而言之,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將德育元素滲透其中,將德育教育融入途徑的多樣性特點展現出來。然而,不管運用怎樣的策略,教師都要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目標和德育目標之間的良好結合,避免和學科教學相脫離。在小學數學授課活動中,教師要嚴格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因材施教,言傳身教,為小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將教師的榜樣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實現數學課堂內容的多樣性,將數學課本當中含有的德育元素與內容深入挖掘出來,并融入數學課堂活動中,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提高小學生的精神動力。這對他們的健康發展非常關鍵。
[1] 成玉秀.新課標小學數學學科德育的滲透維度與實施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21(07):35+37.
[2] 張艷雯.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德育滲透的思考研究[J].考試周刊,2021(51):94-95.
[3] 郝珍.網絡平臺提升小學數學課堂德育效能的研究與實踐[J].試題與研究,2021(21):135-136.
C41,TH161+.5,D045
A
1002-7661(2022)26-0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