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軍
(甘肅省永登縣第二中學,甘肅 永登)
現階段,超過90%的學生會在學習中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特別是高中生不僅面對著各階段的學習壓力,同時也面臨高考帶來的壓力,所以心理壓力的緩解迫在眉睫,學習壓力給高中生的身心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由于高中生所具有的壓力調節能力正在形成過程中,而且身體也進入了第二發育高峰期,所以教師必須從學生角度考慮,重視壓力緩解方法的探索與實踐,幫助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完成壓力調節,使學生帶著陽光與樂觀的心態成長為社會需要的有用之才。
有的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倦怠情緒,并會將這種情緒帶到自己的行動中,影響自身的學習定位和學習態度,感覺前途迷茫,時間被浪費,也沒有從學習上獲得新的收獲,從而在不確定因素中產生焦慮情緒。但壓力來源除了自身的理念問題之外,便是成績與高考。在高中階段,學生必須依靠自身調節能力來緩解壓力。有的學生在面對多個主要學科的學習時不能合理安排時間,也沒有足夠精力去緩解壓力。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即使投入大量時間也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從而出現自暴自棄的情況,跟不上正常的學習進度,考試成績也一直得不到提升,產生厭學心態。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面對競爭壓力時會背上思想包袱,只能努力去學習,在爭分奪秒的學習狀態下無法做到勞逸結合。學生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害怕學習一松懈便會落后,從而出現過度焦慮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因過于焦慮而無法集中精力,暴露出心理素質不過硬的根本問題,不能參與到正常的學習中。此時,有的教師往往會認為學生心理脆弱,抗壓能力不強,會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試圖讓學生在強大壓力下激發自身潛能,克服心理脆弱和心態不好的問題,以期獲得成績的提升。但在不了解學生真實情況下提出的要求卻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壓力,學生無法達到教師的要求,從而產生負面情緒,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成長。
家庭壓力是學生產生心理壓力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家庭雖對學生各階段的學習沒有直接影響,卻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這也是學生產生學習壓力的來源之一。因為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可以憑借較高的成績考入理想大學,這樣才能在未來生活中有高收入的工作,而且還會以孩子的成績當作炫耀資本,這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以致學生面對高考產生畏懼,帶著巨大的壓力前行,卻依舊不能改變現狀,長此以往,學生無法全神貫注地參與學習,也可能因為家庭教育問題而分心,又或者因為抵觸情緒而厭惡學習,嚴重時存在棄學的心理。
一個人如果自我定位過高,將導致其行為目標與成績、能力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從而易形成內在的心理壓力。因此,高中生若想有效紓解心理壓力,必須對自身情況冷靜分析,從客觀角度明確自我定位,從心理、興趣愛好與行為特點等方面入手,減少內在壓力的出現概率。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能力進行客觀分析,做到精準定位,并提出合理的要求,這樣學生才能冷靜且客觀地分析自身的發展潛能,在科學定位方式下減少內在心理壓力。輕松的學習環境可以幫助學生緩解焦慮心理和心理壓力,使學生能夠帶著健康心態參與知識探索。如學校需要根據學生需求完善校園環境,如張貼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教師則對作業量進行合理控制,從提高教學技巧和減輕課業負擔入手,讓學生學習更加輕松。如教師還應做好心理輔導,從精神方面關心高中生,通過QQ、微信或者校園網收集學生困惑,以不同身份去開導學生,有效減輕學生壓力。
有的高中生面對高考時,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壓力,這些壓力會讓學生過于焦慮而無法集中精力去提升自身能力與成績。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式對待緊張心理,這樣才能使學生以好的心理素質對待各種考試。如學生應考前保持愉悅與輕松的心情,保證生活作息和學習時間具有一定的規律,同時不可將考試看得過于嚴肅,而是運用自我暗示的方式,在心中默念“我能考好,我一定可以!”,從而勇敢且自信地面臨考試。拿到試卷時,學生需要先閉上眼睛,用深呼吸來平復心情,緩解緊張情緒,學生還可以望向窗外,巧妙轉移緊張心理,從而盡快讓心情平靜,保證自身處于最佳狀態,專心地完成試卷。
高中生壓力的來源之一即家庭教育。為了緩解高中生的心理壓力,學生必須敢于與家長實時溝通,這樣才能在情感上獲得共鳴,從而理解父母,也能夠正視父母對自身寄予的期望。學生應在換位思考方式下理解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分析父母對自己的要求是否科學,從而與家長進行溝通,改變父母陳舊的教育理念,使父母支持自己的決定,也能夠從生活上幫助學生。如學生可以讓家長看到自己的努力,力求獲得家長的認可。學生在面對家長提出的高要求時,要分析自身能力,若不能達到父母要求時,需要與父母協商解決,這樣才能得到家長的諒解。除此之外,學生切不可一意孤行,不應過度聽從父母安排,也不應產生抵觸情緒,而要從情感入手,與家長進行溝通,實現思想方面的深度交流,使得家庭壓力逐漸減輕,這樣才能為學習帶來足夠動力,最終帶著自信走入高考考場,獲得家長與自己都滿意的成績。
恰當的期望值可以引導學生不斷突破自身局限,超越自我,實現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時也不會產生高考壓力,但不科學的期望值則會讓學生喪失追求夢想的動力。因此,學生需要學會制訂減壓計劃,也應做好期望值的科學調整,這樣才能將外來壓力和內在壓力同時緩解。一方面確保期望值具有科學性。如學生要分析自身的學習能力,從客觀角度去制訂各階段的學習計劃,將學習目標細化,明確需要改善的內容及方向,在系統的指導和自身的調整下有效提升學習質量。這樣學生也能在輕松的心態下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更能打起精神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全力應對高考。另一方面保證期望值具有適度性,做好目標規劃與時間管理,實現科學用腦,保證勞逸結合。如在前一天需要完成新課預習;在當天,則是完成知識回顧;每周進行小結復習;各類考試之前,完成系統復習,從而在預習至考試這個階段,有足夠的時間鞏固知識,也不會產生心理壓力,更能輕松應對高考。
適當的體育運動可以有效緩解高中生的高考壓力,保證學生身體處于最佳的活動狀態。當壓力產生時,學生身體內部會出現一些變化,產生不同的感受,身體自然運作出現問題,特別是血液循環發生異常變動,而體育運動可以有效緩解這種情況。要使高中生科學緩解高考壓力,需要家長與教師共同努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比如,教師與家長可以鼓勵學生參與籃球比賽、跑步訓練等活動,因為這兩項運動所耗體力不大,能保證學生在學習壓力大的情況下適量運動,還能保持精力充沛,從而保持高效學習效率。在一張一弛的方式下,學生高中生活呈現出豐富性,學生放松心情,才能帶著自信與熱情參與學習,輕松應對高考。在體育運動得到加強的前提下,學生面對學習困難時可以帶著正確的心態去解決,在面對負面情緒時能夠自我調節,即使面對高考也不會過于焦慮,避免情緒在學生心中得不到釋放,減少積勞成疾的情況。體育運動的量必須適中,不應過于激烈,需要根據身體承受能力來確定運動量,使得精神面貌更好,負面影響與高考壓力一掃而空。
高中生心理壓力大的情況較為普遍,而壓力的來源較多,涵蓋成績和競爭等壓力。在高中教育中,教師必須站在學生角度,積極引導學生認識自身遇到的各種壓力,從而合理地運用科學的方式有效緩解心理壓力,使高中生可以出色地完成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也為理想人生的實現奠定基礎。此外,教師與家長需要通力合作,在共同努力下緩解學生心理壓力,這樣學生才能帶著自信參與高考,獲得最理想的成績,書寫全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