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亮亮
(甘肅省隴西縣第一中學,甘肅 隴西)
新課改對高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就需要高中化學教師正確理解新課改的教育內涵和理念,繼而巧妙地將其與高中化學課堂關聯。本文從這個角度入手,首先對新課改的教育理念進行概述,再者結合高中化學教學案例,探討新課程理念在高中化學課堂上的滲透技巧。
在與高中生進行交流的時候,很多學生坦言高中化學學習壓力比較大,這是因為學校課程安排上,化學學科占比比較低,教師需要完成的化學教學任務多,經常使用灌輸式的方式進行,這樣就可能對高中化學課堂的有效性造成不良影響。顯然這些教學策略和模式不符合高中化學新課改要求,因此必須采取措施進行改善,才能更好地實現化學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提升,繼而確保培養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 年版)》在2020 年經過修訂之后,引領高中化學教學改革朝著理想的狀態發展。對此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改動內容進行解讀,發現其新課程理念集中體現在:(1)實現高中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其明確提出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將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五個板塊的能力和素養發展作為目標,實現高中化學教育教學改革。(2)實現高中化學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嚴格來講,學生在完成本學科課程學習之后,往往會有不同的成就,依靠學科核心素養的指標,結合課程內容和目標,可以對其學習情況進行科學的界定,繼而確保學生可以認識到化學教育的現狀。(3)推崇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創造合作探究的情境,依靠這樣的方式,使化學知識學習、化學素養鍛煉、化學技能提升進入理想的狀態,學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核心素養成長機制。
很明顯,新課程理念在融入高中化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正確的視角審視高中化學與新課程理念之間的關系,科學創造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培育環境,才能夠進入理想的高中化學教育教學環境。
傳統的高中化學教育教學中,多數都是以課時為單位進行的,這樣很容易使化學知識學習陷入碎片化的狀態,學生學習到的都是零散的高中化學知識,這樣不利于知識體系的構建,難以應用化學知識,這與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是不吻合的。因此需要關注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育,在此基礎上實現知識板塊、技能板塊和態度板塊的整合,此時就可以使用單元設計教學模式,實現單元教學設計工作的優化。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1)以課程標準為首要依據,將出發點和落腳點設定在實現化學核心素養的培育上。也就是說,在架構單元教學機制的時候,必須依照課程標準開展,繼而掌握核心知識和方法,確保單元教學的知識可以得到更好的梳理。(2)作為高中化學教師要把握單元教學內容組織線索。可以從某個化學問題出發,尋找對應合適的角度,確保化學問題可以與知識之間形成邏輯關系。比如,在學習氯氣性質單元的時候,教師首先會引入對應新聞事件某化學工廠氯氣出現了泄露的情況,設定的情境問題是:如果你在現場,你會如何應對,你會如何制訂逃生方案?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下,學生開始對氯氣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進行探究,此時可能會想到化學平衡的理念,可能會想到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知識,可能會想到鹽類水平衡的知識,還有可能會想到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識,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類比分析,這樣可以深刻地理解微粒觀念、平衡觀念和變化觀念。再者,單元教學中要對核心素養要素進行解析,找到單元教學內容與素養培育目標之間的對應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規劃,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更好地處理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核心素養的培育也會因此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
教、學、評一致,意思就是在學習目標的驅動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創造目標活動情境,學生在實現目標中不斷努力,而后續的評價也會以此為基準,判定學生的素養目標是否實現。很明顯,在這樣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首先設計教學目標,再評價目標設計,在此基礎上設計學習任務[1]。如果目標是清晰的,教、學、評一致性就有良好的基礎,當然教學目標需要在前期設定好,在此基礎上依照課程標準,思考化學核心素養的內涵,關注學生發展,思考學業質量標準,探討學生認知水平,思考教學內容等,繼而確保課堂的落腳點是核心素養。比如,在學習化學能與電能的時候,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就將核心素養融入進去: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可以獲得理想的體驗,理解化學探究的意義,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實現科學探究素養的鍛煉[2]。在探討反應物之間電子轉移問題的時候,要意識到原電池形成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化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關注能源問題,樹立正確的能源觀念。在此課程完成之后,教師也可以從核心素養培育的角度提出問題,如還需要哪些地方需要強化[3],這樣才能夠形成理想的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培育環境。
在設計學習任務之前,要弄清楚需要學習什么,這就是教學目標設定的過程。如果教學目標明確,就可以依照教學目標和評價目標設計學習任務,學習任務可以很好地解決如何學的問題[4],處理好不同學習任務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1)在設計任務的時候,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到真實的環境[5],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以高度的關注度參與,就可以有更好的體驗,知識的認知也會不斷提升,實際問題解決機制的構建也會更加夯實,自然可以使學生化學素養發展進入理想的狀態[6]。(2)教師在設定學習任務的時候,需要關注知識結構化的調整,不同的任務往往需要突出不同的素養目標,關注科學探究機制的構建,使學生可以理解科學的本質[7]。當然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有的會關注知識結構化,有的會關注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素養的發展。依靠上述措施,使學習任務的素養導向功能得以激發,學生素養培育價值也會不斷呈現。
素養目標的達成,并不是依靠教師的言傳實現的,還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中,借助現實問題的解決得以培育。因此在實現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培育的過程中[8],必須以真實性作為基準,積極創設真實性情境,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將其與化學學習關聯起來。在真實性情境創設的過程中,要讓真實的學習行為得以發生,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針對性評價,繼而形成真實學習的環境。需要注意的是,在真實性情境創設的時候,可以以真實STSE 問題來進行,也可以以實驗探究活動情境架構的方式進行,還可以以化學史的方式來嵌入[9],這樣化學與生活的關系可以更好地呈現,學生開始意識到化學學科與人們的身體健康,與環境保護工作,與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之間都存在關聯。以氧化還原反應理論學習為例,其可以使學生正確看待生活中防氧化和防腐蝕的問題,繼而掌握對應的方法。再者,在硫氯鐵鈉元素化合物學習的時候,要能夠正確區分其中的物質,分析其用途,這樣可以更好地學習化學。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新課程對高中化學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就需要以正確的視角審視新課程與高中化學教育教學之間的關系,創造理想的化學教育教學環境。在此過程中,高中化學教育教學工作機制需要不斷完善,需要依照核心素養培育的訴求,切實做好課程優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