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彥景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中恒學校,甘肅 白銀)
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科教學難度有所增加,而且所涉及的知識點也非常多。這一階段的物理學習實驗性比較強,對很多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困難。高中階段物理知識涉及的領域比較廣,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很多物理概念具有非常強的抽象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內化程度,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高中物理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過程中,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被應用其中。但是,很多教師對生活經驗的引入不夠充分。雖然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學習經驗和物理學習基礎。但是依然面臨很大的困難。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時候,教師需要加強對生活經驗的引入,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尋找與教材知識結合的相關素材,通過巧妙的方法把物理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通過這種方式來展現物理現象,加強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分析和總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通過有效生活經驗的引入還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很多物理教師卻忽視了這一點,沒有真正地把生活經驗與物理教學相融合。在引入生活化元素的時候太過于簡單、直接,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
要發揮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作用,教師需要有效地應用生活化的內容,將高中物理教學的內容變得更加充盈。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適當地融入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能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掌握物理學習的好方法。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夠突出物理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缺乏對生活內容的有效應用。雖然也準備了一些相關的生活化的素材,但是由于選材不合理,缺乏新意,導致生活化內容融入效果不佳。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課堂導入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堂課有一個好的開頭,就能夠在一開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自覺投入物理知識的探究中。因此,教師可以進行生活化的課堂導入,營造愉快的氛圍,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積極主動地探究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例如,在學習與慣性相關的知識的時候,教師可結合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乘坐電梯的實例導入,還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在生活中所體驗過的慣性,并且猜測慣性產生的原因。通過這種有效的新課導入,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好奇心放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再如,在學習“做功與內能”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伸出雙手,通過摩擦雙手來真切地感受什么是做功。然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摩擦雙手的過程中,雙手會有怎樣的感覺?”學生會說:“雙手會發熱。”教師此時就可以結合學生的真實體驗,詢問學生為什么會有發熱的感覺。以這種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入手來探究新課能夠讓物理知識的學習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能夠以此為線索,圍繞生活中更多的物理現象進行有效的思考。這樣也能夠強化學生分析物理問題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知識的復雜性和抽象性增強。學生要想有效地消化物理知識,掌握物理知識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這主要體現在很多學生對部分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理解得不夠透徹,認為物理學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學生雖記憶了物理概念和公式,但實際運用不懂得變通,解決問題的效率很低。因此,教師可發揮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作用,融入生活常識,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物理學習氛圍。這非常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知識學習的難度。例如,在學習關于“彈力”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教學設計階段認真地分析和加工,能夠應用生活化內容有效地設計課程。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中比較感興趣的彈弓、彈簧入手來導入。結合學生所熟知的彈簧引導學生學習關于彈力相關的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校服上的松緊帶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關于彈力相關的知識。由于這些物品是學生實際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因此,他們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結合學生背的書包創設有效的生活化學習情境。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書包的形態沒有發生改變,但是卻產生了彈力。通過有效問題的設計,讓學生能夠通過交流討論理解并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彈力都是肉眼可見發生形態變化的”。為了更好地觀察彈力的產生,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生活原理,讓學生利用塑料瓶來盛裝墨水并且進行有效的觀察,感受彈力的產生和變化。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一步一步地加深學生對彈力知識的理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由于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想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就需要突破學生學習的難點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生活化的素材,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加強對重難點知識的分析和講解,能夠有效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質量。通過對高中物理階段知識的分析可以看出,力學部分所占的比例比較大,而且這部分的知識比較復雜。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力學部分的學習是重點,也是難點。而且,很多學生雖然能夠理解這部分的概念和知識,但是在應用的時候還存在較大的困難。尤其是對一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很難真正地運用這部分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把生活實際與力學相關的知識有效地聯系起來,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生活實例的引入,讓復雜的知識以簡單化的形式呈現出來。這就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問題。例如,在學習“力的相互作用”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選擇具體的實例來講解。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帶一個籃球,站在講臺上一邊拍籃球一邊詢問:“在拍打籃球的過程中,都有哪些力的存在?”學生通過討論可以得出,教師在拍籃球的時候,教師的手對籃球施加了一個力。同時,教師的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感覺疼痛。那么,籃球對教師的手也會產生相應的力。通過這種有效的展示分析,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相應的示意圖,能夠讓學生有效地理解力的相互作用。結合這種學生能夠看得見的生活實例,能夠加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和重視,能夠對力的相互作用有更加透徹的理解,提升學生物理學習的效果。
課堂上,為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探究,教師以生活化的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通過有效問題的設計,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自主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生活化的問題也能夠讓學生有一定的學習意識,讓他們以問題為切入點進行認真的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能夠從多個角度去探究。例如,在學習物體運動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把物體的運動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提出一些生活化的問題。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運動的實例?你積累了哪些關于物體運動方面的知識?”通過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強化學生的學習觀念,讓學生有深入探究的意識。
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還需要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物理學習氛圍,為學生的物理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首先,教師需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以便于教師更好地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學習場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習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通過啟發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同時要給學生留下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有效交流溝通,創設良好的生活化學習情境,匯聚學生的目光于學習過程中,把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識有效地轉化成情境中的問題分析和實驗探究,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增強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充分地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線上交流平臺搜索與生活化物理教學相關的素材。通過對資源的優化和處理,使物理知識的呈現更加形象、生動、有趣。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的軟件來展示物理實驗,可視化的學習方式能夠加深學生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刺激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使學生的物理學習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充盈、更加具有多樣化,從而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
總之,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是一個熱點,也是教師不斷探索的方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適切地進行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同時,要加強生活化內容的應用,把教材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教師應用生活化素材,引導學生突破難點。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物理作業,利用生活化的課堂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使物理學科知識能夠更好地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