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本君
(黑龍江職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111)
2020 年5 月,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深度挖掘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科學合理的拓展專業課程廣度、深度和溫度,從課程涉及的專業、行業、文化、歷史等角度,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時代性、引領性和開放性。隨著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實踐的不斷深化,認真研究和深入挖掘專業知識背后潛在的思政元素,巧妙合理的結合教學設計,不斷革新課程思政的內容體系和方法體系,切實把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課堂,貫穿教學全過程,方能實現真正的“傳道、授業、解惑”,培養德才兼備的專業人才[1]。《寵物病防治》課程是黑龍江職業學院農牧工程學院動物醫學的專業拓展課,在動物醫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充分發揮動物醫學專業課堂育人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我們在《寵物病防治》課堂教學中進行課程思政的改革與探索,確立了本門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和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內容。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思想上也能受到教育,同時為畜牧獸醫類其他課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寵物病防治》課程是黑龍江職業學院農牧工程學院動物醫學專業的專業拓展課,是動物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在動物醫學臨床教學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好本門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基礎上,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道德素養和科學鉆研精神[2]。課程改革從認知領域、操作技能和道德信仰等方面重新構建《寵物病防治》的課程思政目標。將職業道德、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等職業素養融入到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寵物病防治》課程通過運用寵物醫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術,實現對常見寵物疾病的準確診斷和有效防治,為寵物臨床診療工作打下良好基礎。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學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樹立“三農”情懷,增強學生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學生的醫者精神、科學思維和科研精神。樹立學生社會責任、法律意識、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意識。
在《寵物病防治》課程中融入愛國主義情懷可以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關乎著中國夢的實現。如講到使用中草藥進行寵物疾病治療時,可以為學生講解祖國傳統中醫和中藥的作用及特色,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豪感,讓學生更加堅定地堅守中華民族之文化精神,用中華智慧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對中國社會的責任感。在講解犬附紅細胞體病,提到蚊蠅作為傳播媒介時,告訴學生要養成注意衛生、愛護環境、保護綠水青山的意識,同時聯想到我國本土第一位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女士一直默默無聞,淡泊名利,執著于千百次實驗研究,用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她的獲獎引起了國際醫學界對中國醫學研究的深切關注,表明了中醫藥對人類健康的深刻意義。
在《寵物病防治》課程教學中要注重加強醫德醫風教育,培養學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敢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在教授學生精湛醫術的同時,引導學生始終把動物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竭盡所能緩解動物的病痛,為動物健康保駕護航。培養學生善于與動物主人溝通、提升綜合素養和人文修養、提升依法應對重大突發疾病事件的能力。在講到犬冠狀病毒病的時候,可以引入2019 年全球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病及對人類健康、生命的影響,新型冠狀病毒病不僅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也引起了患者身體的不適和心靈上的摧殘。疫情暴發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本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讓學生體會到黨中央卓越的領導力和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提及李蘭娟和鐘南山等廣大醫護人員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他們以對人民的赤誠和對生命的敬佑,爭分奪秒,連續作戰,用血肉之軀筑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讓學生體會到醫者義無反顧、不畏艱險的非凡勇氣以及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赤忱為民的高尚品格。
在《寵物病防治》課程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樹立“三農”情懷,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要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培養學生樹立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意識和信念,增強學生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如在講到結核病和布魯氏桿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時候,要讓大家知道這些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特點和危害,疾病除了感染人類和寵物外,常見的家畜牛羊豬等均易感,疾病流行期間要提醒養殖戶做好家畜預防措施,提高疫病防控力度,確保家畜健康生長,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盡量保障養殖戶的切身利益,促進農村畜牧養殖業的長久發展。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是職業能力、職業道德、職業品質的綜合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在課程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去探索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勤奮刻苦、創新探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在講到骨折疾病的內固定治療時,提及每年都會定期舉辦的在校高職學生東西部小動物獸醫師大會小動物骨科技能大賽,通過講解調動學生學習小動物疾病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不斷探索和革新骨科實踐操作的方法,增加技能操作的熟練度,將來成為國家和社會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在《寵物病防治》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可以將學習興趣小組、職業技能大賽、大創項目和企業項目等內容融入課堂,學生親身參與技能大賽和創新創業項目的實施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競爭能力。《寵物病防治》課程的目標是使學生養成嚴謹認真和規范操作的素養;具備愛崗敬業和安全工作的態度;具有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如在講到寵物傳染病檢疫時,要培養學生遵守職業規范,認真對待科研檢測操作過程,不能漏檢、錯檢、隱報或瞞報檢測數據,面對利益誘惑時能堅持職業操守,認真做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和知行合一。
在《寵物病防治》課程教學中通過專業教師的講授,讓學生掌握動物醫學學科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理念,使學生熟知一定的認識論與方法論,具備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勇于探索,開拓進取的科研品質,培養其努力刻苦、勤奮好學的鉆研精神,開拓學生的視野和創新意識等。如在講解寵物疾病實驗室診斷時,讓學生學會嚴謹務實的科研精神,勇于探索科學奧秘,同時加強同學們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安全意識,提高實習操作的主動性和責任感,錘煉學生的心志,培養學生知難而進、勇于獻身的科學精神[3]。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專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教師的專業水平、職業道德、科學觀等會潛移默化地成為學生的思想導向。專業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意識與能力上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還存在一定差距,思政教育的專業課程教師與專業課教師應及時加強溝通和交流,學校主管部門應積極鼓勵專業課教師參加思政課教育培訓,不斷激發思想動能,拓展專業課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加強學習思政理論提升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與思政教育素養。同時,專業教師要與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協同探討,共同完善專業課程思政建設。
課程思政真正的意義就是充分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發揮其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把思政教育全面融到課程教學和實踐的各個環節中,科學合理地設計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元素的銜接[4]。通過認真研究,深入挖掘專業知識背后潛在的思政元素,重構本門課程的思政教學目標,將課程思政元素更加完美地融到課程教學內容中,真正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提升《寵物病防治》課程的教學效果與育人作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為黑龍江乃至全國畜牧獸醫領域培養更多的全方位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