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張立志 于洋 劉英姿 陳強
(1.錦州醫科大學附屬動物醫院,遼寧錦州 121001;2.錦州醫科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錦州 121001)
小動物疾病學課程是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的主干課,理論性、實踐性較強。長期以來,小動物疾病學的課堂教學仍然采用的是講授法,以PPT 結合板書為主,教學內容抽象,信息量偏少。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結合得不充分,不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必須探究新的教學方法。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圍繞所學問題,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輔導下通過小組討論對具體問題進行探討學習[1]。案例式學習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以案例為主體,通過對典型或特定案例的深入解析,提升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將兩種方法有機結合,在小動物疾病學課程中開展PBL 結合案例式教學(PBL+CBL)是小動物疾病學課程未來發展的趨勢。結合地方高校本科教學綜合改革的目標,吸收并借鑒相關課程已有的研究成果,在課堂討論中充分發揮PBL 結合案例式教學(PBL+CBL)的優點。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診療思維,進而提高該課程課堂質量。
案例式教學需要教師選取臨床案例,提出問題和線索,學生通過多種學習途徑解決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確訂方案,模擬臨床診療過程。在教學中,圍繞課程大綱,針對不同的章節特點選取適合的案例,結合學生學情設計討論內容,學生在課前獲得案例的基本資料,分組準備討論提綱,教師對課前反饋的討論提綱進行整理和課堂內容擴展,分析學生提出的疑點,梳理學習重點,解析難點,引導課堂討論方向和深度,提高效率。通過病例拓展相關知識點,訓練學生在模擬診療情景中的研判能力。在案例討論教學環節,教師以典型案例、部分臨床實際案例和前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疾病的課堂訓練,并就預設問題和環節內容展開討論。
開展線上多元化、多維度的考核評價,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信息管理、整理統計與數據備存等方式利用新手段積極開展課程多元化形成性考核評價。線下考核時,如診斷和手術部分可結合臨床操作,考核前抽題,現場考核,突出實踐的重要性。理論考核時考核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教學督導課堂評價、學生網絡評教和期末考試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分析課程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與精化。將PBL 和CBL 法融入課堂教學需要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原來課上講的內容需要進行重新設計和構思,做到“有繁有簡”。對于一些比較簡單易懂的知識點采用課前預習的方法進行學習,在課堂上以練習題或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檢查結果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可借助一些教學平臺大數據充分了解的學生預習情況,如學生是否觀看及觀看時長等。一些碎片化的知識點可以將MOOC 平臺中的國家精品課程的相關內容放在學生課外學習資料庫里便于學生自學。老師幫助學生梳理課堂知識脈絡,先對課程構造出一個整體的概念圖,讓學生在第一課時對課程的知識框架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梳理教學內容,畫出每節課的小概念圖,并將小概念圖梳理到知識框架中,讓學生明確不同知識框架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畫概念圖,逐步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隨著寵物行業的蓬勃發展,小動物疾病學學科發展迅速。農業院校下屬的動物醫院和大型連鎖寵物醫院專項科室分得更細,研究臨床病例也越來越深入。這不但有利于專業人才積累經驗,也積極促進了新成果的產生,使寵物診療服務更加專業。引導學生有效利用圖書館資源,輔導學生查閱電子期刊,利用資源共享網站、動物疾病相關教學網站開展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教師提供課后網上學習資料,有效利用獸醫專業的相關公眾號,搜集全國知名動物醫院的培訓網課,結合課程內容指導學生學習。在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中做好互動、互促。
小動物疾病學目前采用小班教學,便于學生分組和討論。在分組前對班級同學的專業基礎情況進行摸底,根據結果合理安排小組成員,保持各小組水平均衡。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設置難度適宜的案例和問題。融合案例點評、研討辯論、項目探究、邊做邊評等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線上考核評價中,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各模塊的功能,以及大數據的統計信息,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將課程重難點拆分為線上碎片化知識點,從出勤統計、預習統計、線上測試、線上討論、課后作業等方面對課程教學質量進行監測,及時給予學生學習評價、指導、反饋,保證線上教學效果。在線下考核中,充分結合臨床實踐,在期中期末考試的基礎上加強實踐考核。
充分利用校附屬動物醫院的門診資源,收集病例。定期開展門診醫生會診交流,提高案例庫的質量。對比不同疾病的特點,有效結合臨床檢查方法和治療手段,貼近實踐,篩選典型案例。
加強交流合作,堅持走出去帶回來。一方面,加強與各個院校附屬動物醫院的聯系,促進經驗交流。另一方面,加強學生第二課堂,指導學生實踐能力競賽,組織學生培訓,鍛煉學生臨床技能和實驗技能。
2019 年8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深度挖掘高校各學科門類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解決好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發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小動物疾病學是動物醫學專業主干課,是培養臨床實踐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加強學科思維教育的重要載體。需增強學生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知農愛農創新人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將學科教學與道德教育相結合。
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需要做到潤物細無聲。為了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實現對學生思想的正向引導,專業課教師需要不斷擴展知識面,思想教育和專業知識自然結合。教學更需要有創新精神,結合新的社會熱點,如在小動物外科病中由外傷引起犬眼球脫出,是寵物主人在遛狗時未使用犬繩,導致與其他犬發生咬斗,結合課堂內容引出遛狗拴繩入法,新的《動物防疫法》規定,攜帶犬只出戶應按照規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繩等措施,倡導文明養犬。
小動物疾病學實驗操作離不開實驗動物,而目前農學類動物醫學專業學生普遍缺失實驗動物福利認知。程美玲等[3]在云南農業大學動物類專業的學生中開展實驗動物福利的相關調查發現,關于動物福利法律法規有57.1%的新生不知道,老生中有47.7%的同學不知道,對于動物實驗“3R”原則,新生中83.3%的同學不知道,高年級的同學中有66.3%不知道。同學們獲得相關知識的主要來源為網絡或新聞媒體。善待實驗動物是動物醫學專業綜合素質的體現,也是小動物疾病學課程思政的一部分。我校在動物醫學本科生課程中開設了《實驗動物學》,詳細介紹了動物福利的概念及現狀,實驗動物與“3R”原則。
在實驗教學中發現,有的同學在實驗過程中會自發照顧實驗動物,但也有個別同學存在粗暴抓取實驗動物的情況。主要原因是學生與實驗犬之間的情感較差,實驗犬畏懼不配合,保定時有困難等。實驗動物主要選取的是犬,實驗犬統一飼養在實驗動物中心,平時學生不與實驗犬接觸,不參與日常的護理和照顧。有一些院校會在新生入學時將班級今后需要使用到的實驗犬貓交給班級同學照顧,班級分組負責動物的日常護理,飼料和飼養場地統一由實驗中心管理。在護理實驗犬貓的同時,學生會與自己班級負責的動物建立良好的情感。在今后進行實驗操作中能愛護實驗動物,從心底體會到寵物主人對自己寵物的愛惜之情,在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時也能更好地與寵物主人交流。從實驗動物角度講,犬貓與學生接觸的機會增加,會更加配合實驗,減少損傷。如在超聲實驗中,實驗犬沒有做過超聲檢查,對檢查很敏感,抗拒檢查,而班級同學操作時間長,常常需要對實驗犬進行麻醉操作,以減少操作時對犬造成的損傷。其實犬的超聲檢查不會給犬帶來過重的痛感和明顯的應激反應,臨床診療時寵物主人保定動物,在犬信任的情況下可順利進行。
改革開放以后,國家經濟迅速發展,飼養小動物的人越來越多,小動物診療行業迎來了機遇。研究報道,截至2017 年8 月,我國寵物貓狗數量已達到8746 萬只[4],促進了寵物相關行業的發展。2018 年中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已達1708 億元[5]。在寵物診療行業,新技術、新設備、新科技不斷出現,為行業注入了活力。市場在為相關專業畢業生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的同時,對畢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具有高素質、更加貼近一線臨床的寵物醫生[6]。因此,進行課程改革,打造高質量課程的需求日益加深。
在此次全國范圍開展的線上學習中,國家對各方面的教育資源充分支持,促進了線上教學的發展。如一些重點教材電子書開放,數字化圖書館資源共享,幕課、公開課、國內外一流大學優質課程、外文圖書資料的免費開放,還有多平臺網絡授課的技術支持,如騰訊會議、騰訊課堂、雨課堂、智慧樹等,給小動物疾病學學科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目前很多高校已經相繼開展了小動物疾病學教學改革探索,并開展了案例庫的建設[7]。對于(PBL+CBL)在小動物疾病學課程中的應用,常受課程容量限制,而且對學生獨立完成資料查閱和歸納的能動性要求較高。如何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如何將各個相關專業課程的知識聯系起來,將課程思政以潤物細無聲地結合到課堂中需要進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