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璽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4)
在產業融合大背景下,各產業之間相互滲透、融合,不斷形成新型產業結構,鄉村旅游就是由旅游業與農業的融合而形成[1]。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此背景下,南岳區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農旅融合迅速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不斷提質升級。
南岳區,隸屬于湖南省衡陽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南,地處湘江之西北的湘中丘陵山區,衡陽市區之北側,以南岳古鎮為中心,北、東、南三面被衡山縣環繞,西面與衡陽縣界牌鎮毗鄰,總面積181.5平方千米。至2020年,南岳區轄1鎮1鄉1街道(即壽岳鄉、南岳鎮、祝融街道辦事處),共18個建制村,296個村民組,7個社區居委會,101個居民小組,全區常住人口8萬余人。
南岳區依托境內的南岳衡山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十三五”期間,南岳地區生產總值由36.21億元增長至48.61億元,年均增長7.53%;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5.4∶10.5∶84.1,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90%以上。2019年,南岳區獲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先后榮獲“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中國旅游影響力年度文化景區”等20余項國家級、60余項省級、200余項市級榮譽或表彰。2020年南岳區年接待游客突破13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10億元。
南岳始終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發展理念,積極利用國家政策,不斷加快區域內農旅融合步伐,促進鄉村旅游產業提質升級。在推進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南岳注重扶持農業企業的發展,近兩年來,南岳每年安排科技扶持資金與企業發展資金共計110萬元,優先對茶業、雷筍等重點產業和項目進行資金獎勵。例如,云霧茶業研發的“祝融紅”及“云尖綠茶”產品榮獲第十一屆湖南茶業博覽會“茶祖神農杯”名優茶評比金獎。南岳區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前已完成紅星村等5個村“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編制。發展新型農業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主導產業茶業,協同發展種植產業。建成以紅星、水濂、十里茶鄉觀光運動休閑區、古鎮祈福文化體驗區等組成的“全域旅游經濟走廊”,推出創客空間、房車營地、非遺展演等旅游新業態。紅星村依托優良的自然資源,充分挖掘農耕、山水、人居文化,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旅游。成功舉辦了“相約花海,體驗農趣”主題活動、“詩畫紅星·葵花少年”攝影活動、篝火晚會、大型戶外親子燒烤等彰顯地域特色的鄉村旅游活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來觀光和體驗,為游客提供回歸田園生活的鄉村特色游。
雖然南岳區農旅融合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個體經營戶一般投入資金有限,經營水平不高。南岳區鄉村旅游個體經營模式上主要有兩種:一是作為南岳衡山景區的一種旅游接待補充和依托自己的剩余勞動力,以及住房、庭院所經營的餐飲式農家樂,游客一般停留時間不長,營收有限。但區位條件較好而又善于經營的旺鋪,一年也可盈利人民幣數十萬元,南岳紅葉寨就屬于典型。另一種是利用南岳衡山海拔500~700m一帶景觀,夏季涼爽如秋的宜人山地氣候條件,并利用自家庭院所經營的農家休閑度假山莊。如南岳鎮的南山村和岳林鄉杉灣村,每當盛夏季節就有數十家農戶忙于接待游客。但中亞熱帶山地景區的旅游因季節性太強,每年經營的旺季僅2個月左右,所實現的旅游收入現階段也有限。景區周邊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多為交通方便的餐飲式“路邊店”,經營“茶油雞”、“啤酒鴨”、“活水煮活魚”、“紅燒狗肉”等土菜項目。此外受城區產業規劃布局不合理、污水處理設備不充分等因素影響,部分手工作坊噪音、油煙污染環境,城區污水直排,農村畜禽規模化養殖污染凸顯;與此同時,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管控要求與民生發展之間矛盾突出持續引發環保督察。區域內生態環保任務壓力大。
鄉村振興是中國特色的鄉村城鎮化進程,要求建立良性的城鄉互動關系,其中旅游是關鍵媒介。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廣袤的農村地區在逐漸成為新興的旅游目的地的同時,將持續推動南岳區農旅深度融合,延伸旅游產業服務鏈,豐富旅游產品體系。
1.加強生態資源保護
首先,繼續加強生態資源保護。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的劃定任務,啟動《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南岳衡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及林業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深入實施村民建房“帶圖審批、按圖監管、照圖驗收”制度,持續推進自然保護地村民生態搬遷,推動生態功能區人口逐步有序轉移。全面提升森林防滅火能力,推行“林長制”,持續抓好森林景觀優化、森林病蟲害防治、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大力實施古樹名木保護工程,加大“衡山松”的保護力度,建設省級生態廊道,完成生態觀測站建設。全力打造林業科普教育基地,煥發南岳植物科研的歷史榮光,爭創全省示范林場。
2.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其次,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堅持生態惠民,完善生態補償制度,改革風景資源保護補償費發放模式,形成全民參與的大生態環境保護格局[2]。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推動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農藥包裝廢棄物資綜合利用,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做好管水用水文章,加強節水型裝置在各領域的推廣使用,鞏固節水型社會創建成果。大力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推進清潔能源項目建設,讓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成為新的競爭力。
1.持續開展美麗鄉村建設
按照“一村一貌、一村一景”的理念,推進農旅融合、茶旅融合、林旅融合,將后山片區鄉村打造成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將前山片區鄉村打造成市民休閑花園。[3]首先持續開展美麗鄉村示范創建,扎實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工作。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大力開展農村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的規范管理和服務引導,加大對“三農”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依托國家級田園綜合體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打造休閑農業發展示范點。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序化“五化”工程,統籌推進農村污水集中治理配套設施建設,打造污水處理樣板點。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堅持“能人治理、精英帶動”,健全人才下鄉返鄉留鄉激勵保障機制,積極發揮新鄉賢作用,鍛造鄉村振興頭雁隊伍。
2.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堅持以旅興農,大力發展高效、集約、有機農業,培育壯大茶葉、菊花、腐乳、紅薯等特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堅持品牌強農,繼續實施“山上種茶、山下植苗”“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工程,積極推進茶場改革,高質量建設省級優質農產品(茶葉)供應基地,打造以“十里茶鄉”為主體的茶旅融合示范基地,做大做強南岳云霧茶區域公用品牌。實施“優糧、優菜”工程,積極培育扶持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荊田、雙田、水濂、紅星連片優質糧食、蔬菜基地和農業休閑觀光基地。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杜絕出現連片拋荒,加快糧食和物資儲備中心建設,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做到應種盡種,全力保障糧食安全。
大力實施城景區一體化建設,形成交通環線,實現城景區交通接駁無縫對接,全面提升旅游承載力;啟動周邊旅游配套設施提質改造,優化中心景區交通組織及旅游線路,實現旅游步道全線貫通、人車分流,不斷提高旅游舒適度;按照國際化標準,提質升級景區標識標牌,增加日韓文字對照,逐步提升國際旅游接待水平。同時打造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傳播廣泛、社會認可度高的旅游品牌形象,聚焦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客源市場,針對自駕游、避暑養生、研學旅游、紅色旅游等市場,開展專項營銷、精準營銷,鞏固傳統香客市場,拓展新興旅游客源市場。
1.完善旅游產品體系
圍繞傳統旅游六要素,加大旅游產品開發力度,著力打造“忘不掉的南岳、離不開的南岳、提得走的南岳”旅游產品體系。做好萬壽廣場燈光秀、古鎮戲臺非遺戲曲、“望岳”非遺音樂會的常態化演出。支持區內星級酒店設立旅游產品展示區,推出南岳旅游產品禮包。以天子山火文化園、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廟東商業步行街、松麓街、廟西街等為載體,著力培育和扶持一批精品露營基地、主題民宿、休閑街區、美食街區,引進肯德基、文和友、茶顏悅色等知名餐飲品牌,著力扶持一批小酒吧、小書吧、小清吧、小茶吧、小講堂、小非遺吧,不斷培育壯大南岳的“夜經濟”,形成全天候的旅游消費格局。
2.推進旅游機制改革
推進旅游營銷機制改革,積極引導戰略投資商和專業運營商等社會力量參與旅游營銷,構建政府與企業經費共擔、市場共拓、形象共塑、利益共享的旅游營銷工作機制。培育提升傳統節慶、現代節事、體育賽事品牌,全力辦好湖南國際文化旅游節及系列文旅活動,舉辦“我在壽岳有棵樹”、星空節、霧凇節等特色旅游活動。細分旅游市場,聚焦“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客源市場,針對自駕游、康養游、研學游、紅色游等旅游新趨勢,開展專項營銷、精準營銷,拓展新興客源市場。加大香客市場促銷力度,打響“火神圣地”品牌形象。深化與同程、美團、攜程、驢媽媽等平臺合作,優化提升“兩微一端”和抖音等新媒體營銷,形成全民營銷、全民宣傳的良好局面。
以云霧茶業、怡綠茶業等農產品為依托,以各類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為龍頭,針對茶葉、雷筍、林木花卉、生豬、水產品、果蔬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需求,整合農業科技創新資源,重點在良種培育、豐產栽培、生態養殖、精深加工等領域開展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高效、集約、有機農業,培育壯大茶葉、菊花、腐乳、紅薯等特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堅持品牌強農,繼續實施“山上種茶、山下植苗”“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工程,積極推進茶場改革,高質量建設省級優質農產品(茶葉)供應基地,打造以“十里茶鄉”為主體的茶旅融合示范基地,做大做強南岳云霧茶區域公用品牌。實施“優糧、優菜”工程,積極培育扶持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荊田、雙田、水濂、紅星連片優質糧食、蔬菜基地和農業休閑觀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