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融在支持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縣域金融相對缺血,擔保公司增信和保險產品風險分散不夠,金融產品適配性有待提升。二是科技作用發揮不夠充分,最新科技成果沒有充分惠及縣域和廣大鄉村。三是農村金融基礎設施薄弱,金融服務下沉不足,尤其是偏遠地區,日常繳費、醫療、保險等基礎民生服務不便利。四是信用體系不完善,沒有大數據支撐,信息不對稱,無論是金融扶貧還是傳統的金融服務,都無法實現精準施策、精準滴灌。為此,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與建設銀行河北省分行確定以合作搭建“金融+非金融”科技服務平臺為切入口,發揮建設銀行金融科技優勢,通過大數據、生物識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為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一)政銀攜手聚力,組織中堅力量,共同研究、設計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2020 年4 月,時任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省長許勤等到河北省建行調研,對平臺建設方案給予充分肯定,要求加快平臺開發建設,并列入省政府督辦事項。2020 年6 月,河北省政府成立了裕農通平臺建設領導小組,并正式印發了平臺建設方案,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建行總行大力支持平臺建設,組建了由總行行領導任組長的項目實施小組,集全國建行之力,加快打造“裕農通(河北)”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2020 年9 月23 日,“裕農通(河北)”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裕農通”平臺)成功上線。
(二)聚焦三農痛點,以八大系統為支撐,搭建生產生活全場景的綜合化服務平臺?!霸^r通”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在設計開發上,重點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目標,集智慧政務、便民生活服務和助農金融服務于一體,包括土地經營融資系統、云企貸系統、助農服務系統、產銷服務系統、品質農業服務系統、陽光鄉村服務系統、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服務系統以及職業培訓服務系統等8 個子系統,基本覆蓋了三農服務全場景,為鄉村提供標準統一、數據統一、監管統一的精準治理支持。
(三)依托裕農通平臺,結合各地資源稟賦,主推5 種特色模式。一是“綜合服務站+裕農通”模式。建設銀行與各地市行政審批局聯合創新打造“綜合服務站+裕農通”共建模式,聯通“冀時辦”、“裕農通”兩大平臺,全省已打造2 萬個“綜合服務站+裕農通”模式。二是“土地托管”模式。構建“政府+銀行+保險公司+托管企業+村集體+農戶”的土地托管模式,支持優質小麥、玉米等產業規?;?、集約化種植,促使參與各方收益。三是產業拉動模式。通過G 端批量獲取白名單,重點發展“大數據普惠+農業產業化”和“大數據普惠+專業市場”。聚焦唐縣肉羊、巨鹿金銀花等全省68 個縣、88 個特色產業,創新無抵押、無擔保的吉羊云貸、金銀花貸、蘑菇貸、中藥材貸等特色信貸產品,為4.66 萬戶農戶實現授信33 億元,為2 萬戶縣域制造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171 億元。四是“龍頭企業帶動”模式。聚焦君樂寶等全省3217 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創新“青貯貸”、“龍頭農戶貸”等信貸產品,為2552 戶涉農主體提供了101 億元貸款,實現了全鏈條、全場景的批量營銷。五是“文化+裕農通”模式。在以產業拉動解決農民的“錢袋子”的同時,發揮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和裕農學堂的陣地作用,著力用文化鑄魂。目前,全省已打造1238 個“文化+裕農通”模式服務點,實現了文化傳承與金融創新的有機融合。
截至2021 年末,互動屏全省布放2 萬臺、覆蓋2 萬個村莊,“裕農通”平臺注冊用戶數達到了175 萬戶,入駐企業近3 萬家,實現了六大服務進鄉村。
(一)推進智慧政務、陽光村務進鄉村,助力提升鄉村治理能力?!霸^r通”平臺為農民提供線上辦理法律援助、婚姻登記、社保資格認證等1600 多個政務和便民生活服務事項,打造了“百姓身邊的政務大廳”;為12380 個村上線了陽光村務和基層黨建,實現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覆蓋農戶158 萬戶;在189 個村、為5.3 萬農戶建立了鄉村文明積分賬戶,鼓勵村民自主參與到鄉村環境治理、樹美德、建新風、移風易俗等活動中,讓鄉村治理工作有抓手、有工具、有標尺。
(二)推進農資服務進鄉村,助力打通農業生產的堵點和痛點?!霸^r通”平臺已經入駐化肥等九大類農資企業8925 家,入駐無人機等11 大類農機企業4238家,大幅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入駐農貿市場、商超、個體工商戶、農產品加工及銷售企業10918 家,助力農產品上行,帶動產業興旺和農民致富;開發上線動物疫苗補貼申報系統,實現疫苗“先打后補”全過程信息化管理。
(三)推進農戶信貸進鄉村,助力農業信貸精準投放。根據河北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分布,梳理出68 個縣88 個產業,依托建行特色信貸產品,圍繞畜禽、道地藥材、特色食用菌等,打造各地特色產業貸,精準滴灌鄉村。如針對邢臺巨鹿縣的金銀花種植創新了“金銀花貸”,針對石家莊贊皇縣的酸棗仁種植創新“酸棗仁貸”,針對保定唐縣的肉羊養殖創新了“吉羊云貸”,針對唐山的生姜種植創新“生姜貸”,針對張家口、承德的蘑菇種植創新“蘑菇貸”等。
(四)推進金融服務進鄉村,助力金融活水惠及民生?!霸^r通”平臺依托全省4.8 萬個建行普惠金融服務點,為廣大農村客戶提供取款、轉賬等基礎金融服務;不斷豐富燃氣、社保、教育等繳費場景,直連繳費商戶4310 家,為986 家學校、幼兒園提供在線繳費;助力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支持了346 家農家樂、采摘園、休閑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同時,開辟了“鄉情圈”,組織開展“農忙”“家鄉故事”等熱門話題,激發村民為共建美麗家鄉獻計獻策的熱情。
(五)推進技術培訓進鄉村,助力鄉村人才發展騰飛。平臺打通了12306 咨詢平臺和建行研修中心的服務,上線黨建、農技、防疫等各類課程80 門,近600 個視頻課程,總學習時長1.1 萬分鐘。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等方式開展了特色鮮明、形式新穎的“金智惠民”培訓。截至2022 年2 月末,全省已掛牌“裕農學堂”1461 間,分布在147 個縣域,開展各類培訓2572 期、覆蓋5.43 萬人次。同時將培訓與務工相結合,提供線上找工作服務。
(六)政策宣傳進鄉村,助力振興鄉村有據可依?!霸^r通”平臺開通了政策直通車,提供最新的土地、民宿、家庭農場、退役軍人創業政策,鼓勵城鎮人才“上山下鄉”,培育鄉村本土人才創業就業;提供社保、義務教育、法律知識等政策解讀,促進鄉風文明建設;通過宣傳黨的大政方針和基層黨建知識,助力推進鄉村治理各項目標落實。
(一)發揮金融科技力量,建立智慧鄉村?!霸^r通”平臺是河北省首個跨多平臺、多功能、多條線的鄉村振興科技生態平臺,基本覆蓋了三農全生態全場景,聚焦三農痛點難點和金融服務短板,圍繞“賣、貸、繳、找、看、辦”六字主題,從供給側發力,搭建了“我要辦政務”“我要購農資”等15 種服務場景,聯通智慧政務、農資供應、農產品供銷、數字農業、鄉村治理等多方面的大數據和功能,用金融“溫柔的手術刀”切入,橫向打通各廳局間的數據“煙囪”,縱向聯通各層級政府之間的數據“斷層”,構建相對完整的金融支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支撐,支持全方位鄉村振興,進而解決制約三農發展的深層次問題。
(二)打破原有的傳統金融服務模式,建立信用鄉村。
“裕農通”平臺采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搭建數據模型,科學化、智能化的歸集、聯通和整合海量數據過程,從傳統的依靠金融資產數據為縣域企業和個人授信,向依靠科技思維和大數據,綜合分析企業和個人的信用+非信用行為數據,精準化、批量化支持企業和個人發展轉變,用過識別和發現鄉村各類群體信用、創新適配金融產品、建立鄉村信用體系,不斷將鄉村信用轉化為鄉村融資獲取能力,有效降低三農群體獲取金融資源的門檻,實現了少抵押、少擔?;驘o抵押、無擔保,大幅提升了涉農主體的獲貸率和滿足率。
(三)遵循新金融理念,重構鄉村生態。“裕農通”平臺從城鄉融合共生的視角,通過金融加非金融服務,搭建城鄉對接、雙向賦能、互惠共贏平臺,通過不斷迭代優化,積極引入政務、文聯、農資、農擔、保險、快遞等多個場景,初步構建了鄉村振興完整生態,高度契合了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和建總行鄉村振興戰略內涵,能夠更好地滿足鄉村振興基礎金融服務和多樣化、多層次金融需求,充分展現“服務大眾安居樂業、建設現代美好生活”的使命情懷。
(四)平臺具有普適性,支持千省千面。在渠道部署方面,平臺可以同時在智能互動觸摸屏、手機APP、家居電視實現,屬于全國首創。通過在村委布放智能互動觸摸屏,滿足基層政府抓鄉村振興的需求,農戶實現足不出村辦理業務。通過手機APP 實現廣大農戶、各類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線上全流程業務辦理。通過家居銀行真正把服務送到千家萬戶,實現金融+非金融服務普惠大眾。同時,平臺在功能方面支持自由組合和擴展,支持各省自主定制產品和版面,以裕農通(河北)為藍本,既方便復制推廣,又可實現千省千面,對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下一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將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指導和支持下,增強使命感,始終秉持裕農惠民的初心,持續推動“裕農通”平臺迭代升級,以數字化+金融的力量助推河北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金融服務向鄉村下沉、構建鄉村振興完整生態持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