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頂層設計,梯次推進工作。一是政銀聯動,協同推進。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與省農信聯社實行“政銀合作”,聯手研究、推動農戶小額普惠貸款工作,于2019年12 月召開全省農村金融改革現場會,在會上聯合印發《浙江省農戶小額普惠貸款試行辦法》。2020 年7 月、12 月,又分兩次召開全省農戶小額普惠貸款工作推進會,進行全面部署和階段總結。二是試點先行,探索經驗。2020年3 月,在江山市開展全域試點,探索實現全覆蓋授信的新模式新做法,聯合多方力量推動農戶小額普惠貸款試點工作。江山市先期選取班子戰斗力強、群眾基礎好、貸款需求量大的賀村鎮獅峰村作為試點村,村級試點結束面上推開后,僅用1 個多月時間,江山全市就完成了縣域試點任務。三是統籌布局,全面推開。按照“政銀聯動、農信主推、部門協同、鎮村落地”的方式,采取“試點村-試點鎮-試點縣-面上推開”的步驟,梯次推進農戶小額普惠貸款工作,真正做到讓每一個農戶都享有“足額、便捷、便宜”的金融服務。
(二)推行無感授信,普惠全面覆蓋。一是簡化信息采集。按照全覆蓋的要求,依托戶籍系統、農經年報系統等,采集農戶姓名、身份證號、聯系方式、戶籍地址、戶號等5 項基本身份性信息,做到最大程度的簡化、便捷。剔除極少部分長期在外信息難以核實的農戶,信息采集覆蓋面100%。二是無感普惠授信。創新開展無感授信,農戶無需提供材料、無需填各類表格、無需參與,就能方便快捷獲得3 萬元以上的基礎授信額度。同時,依據大數據和村民評議,按照嗜賭、吸毒、非法信訪、失信、其他不良社會行為等負面清單人員,實行一票否決,取消基礎授信。三是有感逐戶反饋。通過發放告知信、張貼告知書、發送告知短信、電話或上門走訪等方式,一對一將授信額度、利率等信息反饋到農戶本人,確保農戶及時掌握授信信息。利用方言版宣傳短片、微信公眾號、鄉村振興講堂等新媒體,以及組織開展普惠講壇、懸掛宣傳橫幅等形式,廣泛宣傳農戶小額普惠貸款政策,基本實現宣傳到戶率100%。
(三)實行按需增信,滿足不同需求。一是正面清單增信。結合基層黨建、美麗鄉村、鄉村治理、精神文明等工作,把榮譽、道德、守信等要素轉化為信用,按照先鋒黨員、垃圾分類示范戶、有禮家庭、書香家庭、遵紀守法戶等正面清單,適當增加農戶基礎授信額度,最高可達8 萬元。二是數字賦能增信。線上依托大數據中心、承包地確權、林權、房地信息系統等平臺,通過實施標準化信息采集和建立初評授信數據模型,根據測算結果給予農戶精準增信提額。三是農戶自主增信。在無感授信基礎上,農戶如對現有授信額度無法滿足用款需求的,可隨時通過線上線下渠道提交資產、家庭收入、經營收入等證明材料的有感操作,完成提額申請,最高額度可達30 萬元。
(四)推動隨時用信,加大利率優惠。一是按照需求即時用信。農戶有用信需求,即可在授信額度內,按簡要流程便捷貸到相應款項。截至2021 年末,全省已用信農戶333.78 萬戶,占授信戶數的36.95%,總用信額度4293.79 億元。二是線上辦理減少環節。全面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農戶普惠貸款延伸,依托數字金融技術,通過豐收互聯手機APP,實現農戶信息采集、授信完成、貸前簽約、按需用款等流程全部網上辦理。農戶無需再申請辦理抵質押等手續以及提供紙質證明材料,銀行直接根據信用評價結果以及有無榮譽給予貸款。三是利率優惠降低負擔。大多地方將農戶小額普惠貸款利率普降180 個基點,從7.7%降低至5.9%,低收入農戶貸款利率執行當月貸款基礎利率,貸款利率為金融同業、互聯網金融機構中最低,確保戶戶“用得起”。同時,根據農戶所在信用村等級,在先期利率優惠基礎上,可再次享受對應等級不同檔次的利率優惠,信用村農戶每10 萬元貸款最多可減少利息1800 元。
(五)強化風險控制,釋放綜合效應。一是加強風險識別預警。通過大數據中心,對采集的可授信農戶數據,整合公安、法院等部門進行否決情況篩選,剔除有違法犯罪行為、公安管控等人員。利用銀行大數據系統持續關注農戶貸還款情況,并與公檢法系統數據定期進行信息比對,如遇授信農戶有故意拖欠貸款、違法犯罪等不良行為,及時清零授信額度,列入失信黑名單。二是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借助農戶小額普惠貸款低利率、低門檻、高便捷等屬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增強農村群眾消費欲望,帶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把農戶小額普惠貸款作為農戶金融增收的重要舉措,鼓勵農戶貸款發展農家樂、糧食生產、生豬增產等產業,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實現增產保供、農民增收。三是助力打贏脫貧攻堅。結合“一村一對策、一戶一幫扶”活動,通過逐戶走訪宣傳,擴大農戶小額普惠貸款的知曉面和使用率。截至2021 年末,全省低收入農戶授信18.97 萬戶,授信金額118.79 億元,用信金額20.45 億元,并執行優惠利率,年利率低至3.85%,為助力決勝脫貧攻堅貢獻了重要力量。
(一)農戶小額普惠貸款為緩解農民資金短缺提供捷徑。長期以來,“找銀行貸款要找熟人、托關系,資料手續還繁瑣”的思想在一些農村群眾心中根深蒂固。家里碰到點事急需用錢,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向親戚朋友借,不僅拉下了“面子”,更浪費了“票子”。加上農戶的金融知識往往有限,稍有不慎還有可能掉入高利貸的陷阱。農戶小額普惠貸款通過無感授信、有感反饋、隨時用信,提高了農民群眾的金融意識,有效緩解了農民群眾生產生活資金短缺難題。
(二)農戶小額普惠貸款為拉動“內循環”提供動力。農戶小額普惠貸款作為金融助力農戶增收的重要舉措,農業農村部門和農信機構鼓勵農戶利用貸款發展農家樂、糧食生產、禽畜養殖等產業,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同時促進城鄉消費,帶動經濟“內循環”。如江山市西北部的大陳村,連綿的青山和雅致的村落錯落有致,農戶小額普惠貸款已推動當地農家樂和民宿遍地開花,譽滿江浙滬,2021 年國慶長假甚至提前半個月就一房難求。
(三)農戶小額普惠貸款為推動鄉村善治提供助力。
在基礎授信額度之上,農戶小額普惠貸款將鄰里關系、社會公益等因素作為提額標準,使有良好道德背景或榮譽稱號的農戶有資格獲得更高額的授信支持或者享受更低的貸款利率,讓“有德者更有得”。如龍游農商銀行在該村探索“公德銀行”模式,推出公德金融積分卡,將村民日常道德誠信表現以積分形式記入積分卡,并將評定后的積分分為五個級別,不同等級享受不同的信貸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