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亞彬,李彥利,牛宏偉,金大偉,孟令君* ,韓康順,王 鋒,馬藝文,劉寧寧,武子茜,孫宏兵
(通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吉林 梅河口 135007)
隨著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水稻優質化進程加快,科研院所及高校的水稻育種目標已從高產轉為優質。為適應水稻市場發展需求,通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以高產、優質、稻瘟病抗性強品系材料吉01-125(審定名吉粳88 號)為母本,以優質、穩產、抗逆性強遠緣雜交后代材料Y103(通育211/玉米花粉)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經系譜法選育出中晚熟水稻品種通禾886。該品種為部頒一級優質粳稻,商品屬性好,且豐產性好、穩產性高、抗逆性強、適合機械收獲,適合輕簡綠色優質發展的需要,適合優質米產區種植。
通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2009 年夏以品系材料吉01-125 為母本、以遠緣雜交后代材料Y103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同年秋獲得F0種子39 粒,同年冬海南加代獲得F1。2010 年F2分離群體進行米質外觀檢測,選擇堊白粒率≤10%、堊白度≤5%的優良單株56 個,同年冬海南加代獲得F3。2011 年F4采用系譜法選育出堊白粒率≤10%、堊白度≤5%的優良單株,同年冬F5單株海南進行加代。2012 年F6參加鑒定圃、進行米質分析試驗。2013 年F7進行大區產量比較試驗、田間抗逆性鑒定及米質分析、食味品評試驗,試驗代號為通禾13-7056。2014 年參加吉林省水稻中晚熟組篩選試驗,暫定名為通禾886。2015~2016 年參加吉林省水稻中晚熟組區域試驗。2016 年參加吉林省水稻中晚熟組生產試驗。2017 年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吉審稻2017 0025。
通禾886 平均株高113.4 cm,分蘗力較強,株型緊湊,活稈成熟,有效穗數20.2 萬穗/667 m2。半直立穗型,穗位整齊一致,平均穗長19.2 cm,平均穗粒數133.4 粒,結實率達到90.0%。橢圓粒,無芒,平均千粒重25.3 g。
通禾886 生育期141 d,需有效活動積溫2 850 ℃左右,屬于吉林省中晚熟品種,適應區域廣。
2014~2016 年連續3 a 采用苗期分菌系人工接種、成株期多點異地自然誘發鑒定,結果表明通禾886 對苗瘟表現中抗(MR)、葉瘟表現中抗(MR)、穗瘟表現中抗(MR)。2014~2016 年,在20 個紋枯病田間有效鑒定點次中,最高病級5級,表現中抗(MR),抗性明顯優于對照品種通35,見表1。

表1 通禾886 抗病鑒定結果
測試樣品由吉林吉農高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提供,由農業農村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依據NY/T 593—2013《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進行檢測,結果表明,通禾886 米質符合一等食用粳稻品種品質規定要求。具體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通禾886 米質檢測結果
2015 年參加吉林省水稻中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9 439.0 kg/hm2,比同熟期對照品種通35增產7.3%;2016 年參加吉林省水稻中晚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9 305.9 kg/hm2,比同熟期對照品種通35 增產7.9%,增產點次達100%。2016 年參加吉林省水稻中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 971.7 kg/hm2,比同熟期對照品種通35 增產4.5%。各試驗承擔單位產量情況詳見表3。

表3 通禾886 產量表現
4 月初進行播種準備,完成曬種、浸種后進行催芽,催芽不可過長、破胸即可,以便播種。4 月中旬左右播種,稀播育壯秧,旱育苗播催芽種子150 g/m2、盤育苗播催芽種子80~100 g/盤、拋秧盤育苗播種3~4 粒/孔。5 月中、下旬插秧,以稀插為主,30 cm×20 cm 或30 cm×27 cm 為宜,2~3 苗/穴[1]。
整個生育期施純氮140 kg/hm2,按底肥40%、補肥30%、穗肥30%的比例分期施用;磷肥(P2O5)50 kg/hm2,全作底肥;鉀肥(K2O)70 kg/hm2,60%作底肥、40%作穗肥[2]。分蘗期采用淺水層灌溉,提高地溫增加有效分蘗;孕穗期采用深水層灌溉,深水護胎,防止低溫冷害;灌漿期淺水層灌溉,促進籽粒成熟,達到增產的目的。
病蟲害以預防為主、防治為輔,多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以減少對人類健康與環境的影響。7 月上中旬可采用放赤眼蜂的方法防治二化螟。整個生育期間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3]。按照農藥使用說明書安全使用各種藥劑,達到高效防治、減少污染、降低防治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4]。
當谷粒成熟度達到95%時收獲,既可以減少損失,又可以提高稻米品質,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通禾886 安全成熟需≥10 ℃積溫2 850 ℃左右,適合在除延吉以外的吉林省中晚熟稻區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