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維鵬
(江蘇省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江蘇 豐縣 221700)
伴隨新型城鎮化發展,“多規合一”為城市建設提供了有效的支撐。縱觀我國城鄉規劃,具有多種種類,法定規劃有20余種,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引導性作用,管控空間資源分配。種類繁多的規劃從橫向角度看,為并行狀態,各類規劃在內容深度與廣度上具有差異性,并存在關聯,必須有更好地銜接合作,才能加快城市發展。但從事實來看,各類規劃為“分治”情況,解決相互矛盾現狀,完善協調機制,達到“合治”目標是工作重點。在這樣情況背景下,產生了“多規合一”,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試點工作在各地得到了有效開展。
“多規合一”中的“多規”指多個規劃,包含國民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規劃等,這部分規劃還可以進行細化。對于“多規合一”的理解,并非簡單將規劃合并,而是利用現有條件與體制,確保規劃利用信息規劃手段形成整體,理順規劃間的關系,制訂定位規劃,以利于解決規劃矛盾,最終實現科學規劃發展。
“多規合一”從本質內容講,是為了規劃體系改革與優化,確保職能部門協調發展,防止規劃存在沖突,確保規劃有序進行。此外,“多規合一”給予規劃科學性一定的關注,“多規合一”不是將規劃進行組織,而是將規劃實現科學規劃與利用,落實在具體藍圖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深入研究村莊規劃“多規合一”,最為主要的目的是順應國家宏觀政策調整,以利于解決具體問題,具備一定的價值意義。第一,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做好村莊規劃管理,加快山水林田系統治理,為實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加快“空間規劃改革”。自然資源部建立初期,以建設全面化“空間規劃體系”為重要任務,彰顯了國家“一張藍圖”的決心。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村莊規劃改革是重要基礎。第三,新型城鎮化給予了空間集約利用一定的關注,減少城鄉差距。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正是立足于加快農村農民全面化發展。
縱觀我國規劃體系多規并行,存在較多的矛盾。由于缺乏銜接和統籌,造成法定規劃權威性受到侵害,審批效率較為不理想,影響實施管理與建設開發保護,在這樣的情況下,影響了政府統籌管理能力與國家治理體系,這種狀況已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從政府與地方都希望進行“多規合一”,協調好現有規劃,真正繪制出“一張藍圖”,以利于解決空間規劃沖突,加快規劃審批制度改革,增強效率和城市治理能力。在“多規合一”創新下,加快國家簡政放權政策,健全管理體制,明確部門事權劃分。李克強總理提出“多規合一”,指出“多規合一”為動態發展理念,在當前形勢背景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兩規合一”,城鄉規劃與土地利用實現有效銜接,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大城市開展了試點工作,例如上海與武漢;第二,“多規合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城鄉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間的協調,一些城市開展了試點工作,例如廣州與河源;第三,“多規合一”,以第二階段為基準,全面整合環境保護規劃和園林綠化規劃等,以廈門為主要試點工作。2016年,經中央批準,海南與寧夏進行了“多規合一”試點工作。2017年,中央與國務院將部分省份融入到試點范圍中。因此,試點工作的開展,“多規合一”為重要導向空間規劃在各地良好進行。
針對土地整治而言,包含多種新的內容,和傳統土地整理相比,具有較大的差異,具備綜合性與長期性特征。因此,對于土地整治而言,需長時間進行,確保工作后期具有較高的效益。在這個過程中,確保水利與林業進行科學規劃銜接,做好土地整治工作。但從現實情況看,土地整治中,地區對土地整治工作缺乏全方位規劃,具有隨意性,過程盲目,導致資金浪費,不能真正滿足工程要求。
基于土地整治工作而言,涉及范圍較廣,資金需求較大,工程周期較長。尤其是對村莊土地整治而言,需要對土地進行復墾與拆遷安置等,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一定的資金。縱觀地區土地整治,政府給予了土地復墾一定的投資。針對農民土地整治來講,農民土地具備特殊性,需要政府加大補償投入。此外,針對農民建房,以政府補貼與自籌結合方式為主。因此,在現代民營資本土地整治中,實現社會資金啟動是極為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當前形勢背景下,針對大規模耕地整理尚沒有對應的機制。
不管是發展規劃,還是空間規劃內容,均不同程度存在著重疊的情況,加之城市盲目追求短期化政績,造成部分部門間出現相互扯皮的情況。“多規合一”規劃管理機制存在不健全的情況,造成部門行使職權過程中存在沖突,規劃運行的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銜接效率不理想,落實有困難。此外,“多規合一”規劃管理機制缺乏完善性,部門仍舊以原有辦事方式進行,沒有和相關部門做好溝通,造成部門事前缺乏溝通,引發部門矛盾,這不僅對部門工作流程造成影響,還會對“多規合一”發展造成影響。
在農村,由于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和公共環境意識不足,農民過度使用化肥農藥增產。遇到雨水沖刷,化肥農藥滲透到地下或者流入河流,導致農田土壤污染,土壤板結,肥力下降,通過土地徑流造成水體污染,損害農村人口健康。
第一,在一些村莊規劃中,以現行法規條例為基準,形成的規劃成果分為兩種,一種是總體規劃,另一種為建設規劃。但這種類型村莊規劃存在著一些缺點,在具體實踐中給予鄉鎮規劃一定的關注,但卻不夠重視村莊規劃。因此,在規劃編制體系中,村莊規劃內容應參考編制好的鄉鎮規劃為主進行刪減,針對刪減內容明確量化指標。第二,以村莊環境整治為基準,規劃村莊,將整治內容當成村莊規劃編制內容,這是當前大多數村莊規劃最為主要的目的。第三,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導向的村莊規劃,不僅是鄉村建設進程中的一部分,也是國家政策在農村地區的體現。在政策導向下,各地開展這類規劃往往只是針對某一試點村莊來進行,缺乏統籌考慮。第四,以鄉村建設為主的村莊規劃,出于國家政策導向的村莊規劃,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對美麗鄉村建設缺乏全面化認知,進行的規劃實踐僅僅以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農村環境為主,對城鄉一體化鄉村地區發展缺乏深入認知。美麗鄉村建設包含多個部門,規劃部門間缺乏有效性協調,常見規劃內容重復矛盾的情況。
一些村莊村容較差,基礎設施不夠齊全,在一些居民居住建筑質量不理想。對于大部分村莊來講,缺乏景點景觀與集中活動的場所。一些村莊,道路網系統不完善,道路偏窄,不管是道路等級還是質量,均不理想。從消防角度講,存在著安全隱患。
農業產業布局不明確,土地利用粗放,管理混亂。在一些農村,農田較為零散,田塊面積小,大范圍耕地較少,對規模經營具有一定影響。除此之外,一些村民側重養殖業,在自家田地內建造養殖場,占用了耕地面積,也難免造成污染隱患。
針對不同政策要求,村莊規劃制訂內容具有差異性,在多規并行背景下,不同村莊規劃具有共性問題,如技術標準和規劃體系等。在國家頒發文件中,針對土地整治具有明確性要求。當前土地整治工程具有明確轉變,以具體情況出發,與土地整治中的問題相結合。為了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要,全面調整閑置土地。此外,針對自然損毀與退化土地確保恢復利用。
在新的形勢下,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堅持新的發展理念,以人民為中心,從實際出發,依據高質量發展要求,將國土空間規劃頂層設計落到實處。此外,應做好村莊規劃和土地整治工作,提高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科學性與操作性。
當前農村土地確權,具備滯后性特點。以安徽省為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發生率較低,在50%左右,集體土地利用權發證率在30%左右。從這部分情況不難看出,對土地整治工作具有一定影響。對一些地區土地整治而言,對當地農民土地權益會產生影響,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源于確權滯后,土地整治中存在矛盾。應確保農村土地將土地確權工作落到實處,做好登記工作,給予農民土地權益有效的保證。
土地整治,最為主要的目的是確保農民合法權益。應提高農村生產條件,依據土地整治要求做好規范操作,以利于生產生活,全面整治土地。此外,在土地整治過程中,應吸取村民意見,解決存在的矛盾。依據公開透明原則,做好土地整治工作。深入分析農民參與土地整治模式,大力推廣成功模式,確保農民主體作用的發揮。
當前“多規合一”,是利用行政協調方式獲得的。在已有法律框架下,“多規合一”沒有法律依據,但審批與編制仍舊可以利用行政方式推進,其成果進入到實施階段,部門往往不會依據“多規合一”執行,而是依據現有法律,造成“多規合一”成果不能得到全面落實。因此,要想避免“多規合一”規劃成果缺失法律,造成成果隨之流失的情況,在規劃“多規合一”過程中,應完善法律法規,確保“多規合一”成果具有法律支撐,有法律作為后盾,確保“多規合一”有效發展。
村莊規劃為法定規劃,在國土規劃體系中,是鄉村地區的一種詳細規劃,是開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與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據。在“多規合一”基礎上,編制村莊規劃,利用原有村莊規劃與村土地利用規劃加以整合,全面布局居住點,針對環境整治應具有明確性要求。在這樣基礎上,細化村莊布點規劃,加強公共服務與社會治理。在規劃引領作用下,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加快鄉村振興。土地整治和村莊規劃相結合,用于引領農村建設。在規劃過程中,彰顯戰略性與操作性,建設項目以規劃為基準,確保土地整治落到實處。
以土地整治為切入點,強化城鄉空間布局,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加快農村產業全面融合發展,促進農業農村城鎮化發展。促進房地一體農村建設用地與宅基地利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實現全縣村莊分類,以綠色發展要求為基準,劃定村莊邊界。在這樣背景下,實施村莊綠化與道路綠化,健全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依據具體規范標準做好規劃,實現和集鎮道路的全面銜接,提高道路等級,鋪設新的道路,拓建原有道路,增強道路質量。在村內設置新的停車場,確保車輛合理停放。在這樣基礎上,擴建活動廣場,作為村民生活公共娛樂場地。
永久基本農田是為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滿足農產品供給,進而實施永久特殊保護耕地。從耕地現狀分布情況看,依據耕地質量與糧食作物種植情況,在嚴守耕地紅線基礎上,以固定比例為基準,將質量達標耕地依法劃入。此外,已劃定的基本農田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違法占用或是污染問題等。因此,需要進行全面化管理,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完善發展規模設施配套等。針對拋荒耕地或是廢棄地等,全面復墾整理,以高標準實現農田整治,實現規模經營,為現代農田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多規合一”是為了將規劃整合到合理框架中,得到良好的銜接與協調,并不是將所有規劃融合為一個規劃。伴隨城鄉發展,“多規合一”具備一定的發展前景,對城鄉發展中的矛盾沖突起到協調作用。近年來,農村經濟得到了快速化發展,在土地整治中,依據嚴格要求制定相關管理措施。工作人員應依據具體整治形勢進行具體化要求,在這樣的基礎上,明確控制機制,確保土地資源管理作用的發揮,為后期土地整治提供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