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芳
(甘肅省靈臺縣第一中學,甘肅 靈臺)
教學大綱有規(guī)定,在九年義務教學中學生的閱讀量至少要在400 萬字,對于高中生也是有明確要求的,如何在高中高強度的學習中增加額外的閱讀量是一個難點。現(xiàn)階段教育部非常重視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要求不斷增加閱讀量,多讀書、讀好書,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群文閱讀就是應教育部門的要求所產生的新的閱讀模式,讓學生可以有更廣的閱讀面。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文本是比較單一的,并且有局限性,群文閱讀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的閱讀效率有所提升,在同樣的時間里學生能夠有多種文本可以閱讀。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有更靈活的閱讀思維。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不斷引導學生進行精讀,在閱讀中產生思考,由此對閱讀更加感興趣,教會學生實用的閱讀方法,讓閱讀過程更有成就感,這種課堂教學組織模式綜合了課內和課外內容,讓學生眼界更寬闊。
群文閱讀,顧名思義,就是用多種類型的文本進行閱讀學習,但是這些文本有同一個主題,這就能夠讓學生突破時間的限制,使課堂更有層次,讓學生和教師有更多的互動,師生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課堂。
群文閱讀的特點就是明確的主題、多種文本、集體性的學習,我們可以理解為上課時教師和學生要圍繞明確的主題去挑選一些文本,根據(jù)這個主題進行集體性的閱讀和學習,通過討論最終得出一個結論。也有人認為群文閱讀就是從單一的文本閱讀轉變?yōu)槎喾N文本閱讀。從群文閱讀的含義上我們可以將其總結為幾點,第一,要選定一個明確的主題,可以從各個方面進行選擇,可以是同一個背景下的各種文本,只要是在同一個主題下找出的很多個文本就可以。第二,可以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沒有限制。根據(jù)師生共同選擇的主題,可以采用最適合這個主題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師生共同去完成閱讀過程,最后再得出結論。第三,群文閱讀就是為了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讓學生可以看更廣泛的書,由此達到培養(yǎng)閱讀素養(yǎng)的目的。
目前群文閱讀完全符合教育改革對于閱讀的要求,這種教學方式也更加靈活廣泛,如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幾種方式分別為“1+X”“1+Z”“Y+1”和“X+Y”以及“1+X+Y”,下面將對這五種方式進行一一的解讀。第一種方式就是把在一篇文章中所學到的知識點和閱讀技巧靈活運用到其他相關的文章閱讀中。第二種是從對一篇文章的學習發(fā)散到一類文章。第三種是讓學生對很多篇文章進行閱讀,然后相比較,得出一個結論之后將這個結論放在教材中相似的文章中去學習,這種是比較靈活、有發(fā)散性的方法。第四種是學習完課本中一個單元的文章后,再去學習一本書。第五種就是將課本的其中一個單元學習完,從中選取一個主題,然后對這個主題進行一些課外的補充閱讀。
核心素養(yǎng)明確提出十八項關鍵能力和必備的品格,也要求學生發(fā)展人文情懷、沉淀、審美,這作為學生的文化基礎。教改之后,也有新的規(guī)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包括寫作和實際運用,培養(yǎng)思維邏輯能力和審美能力以及對文化的學習和運用。我們可以將語言能力簡單理解為學生要學習各種各樣的文字和句式,學習并熟練運用各種符號,利用詞匯和句式來創(chuàng)造出一些優(yōu)美富有感情的句子。針對一個主題,可以運用積累的句子和思維編織出一篇文章,讓讀者從中了解作者表達的含義和情感。將思維能力理解為可以在閱讀時主觀能動地選擇閱讀順序、閱讀的方式方法,并且對文章產生思考作出研究。能夠客觀地對待問題、看待世界,具有一定的評判能力。將審美能力理解為有感受句子、文章情感的能力,可以判斷出美與丑。將文化的學習和運用理解為要學習歷史、尊重歷史,并且傳承歷史中優(yōu)秀的部分。
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中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理解,由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組成,接下來將對這四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首先是語言,語言和漢字密不可分,語言漢字的學習更是學生未來提升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的基礎,只有將語言學好才能去學習和理解中華文化,將文化傳承下去,語言就是載體。其次是思維,群文閱讀可以讓學生有更大的閱讀量,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中積累、理解、掌握更多的詞匯、知識點,潛移默化地掌握語言表達的能力。學生在掌握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后,經(jīng)過不斷的鍛煉,思維上也會有所優(yōu)化。群文閱讀這種方式就是由一篇到多篇、由簡單到困難、由部分到整體的過程,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對閱讀更加感興趣。再次是審美,學生審美的發(fā)展是需要不斷積累的,群文閱讀就是讓學生從更多、更廣泛的閱讀中不斷感受閱讀中的美,通過不斷提高文章的質量,學生的審美也會有所提升,只有全面閱讀才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正確的審美觀念,這種閱讀模式可以讓師生之間加強交流,共同協(xié)調,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審美。最后是文化,高中語文已經(jīng)進入文化學習的中后期了。高中的學習任務本身就比較重,部分課文更是難以理解。就文言文舉例,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教師更多的是注重文章詞語的理解,對文章的文化背景內容沒有更多講解,導致學生只學習知識不了解文化。群文閱讀這種模式就是讓學生在學習教材的同時,通過同題材的一些文章來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讓學生對文章更加感興趣,在學習中也對文化有所傳承。
群文閱讀教學中需要確定一個明確的主題,那么這個主題就變得尤為重要,師生應該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共同研究教材,談論分析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主題,學生也能夠對這種模式更加感興趣。對于主題的選定也有兩點要求,一是要根據(jù)教學大綱確認核心主題,二是要把教材當作確定主題的基礎。根據(jù)上述,還可以讓學生討論出符合主題的更多文本,師生再一起從中挑選作為課上用的文本,為后邊的學習做好準備。舉例說明,在選題上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中的課文,找出比較符合學生年齡階段的主題,像不負韶華、有關青春的都可以,在這個主題下可以找一些學生都比較熟悉的作家,和學生一起回顧這些作家像他們這么大時有怎么樣的雄心壯志。還可以與學生討論有關青春的意義,再根據(jù)教材找出一些比較合適的文章。在課程最后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嘗試找出這些文章最深處的意義,并進行理解,用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課堂中感受情懷,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群文閱讀教學的第一步主題選擇完之后,就要開始找一些合適的文本了,教師應該要求文本在符合主題的基礎上最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體現(xiàn)主題,這樣學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思路去理解主題,使學生的思維能夠更加靈活,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文本時必須建立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找出與主題相關甚至可以讓主題與選文互相呼應的文章。對文本的選擇也要遵循以下幾點,首先一定要符合選題內容,其次要按不同的層次或是角度來選擇文本,最后要多去尋找同一類型的文本,保證文本的豐富程度,最大限度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總結、歸納一些零碎的知識點,綜合成一個完整的觀點。舉例說明,在確定青春這一主題之后,教師選取描寫有關青春細節(jié)的幾篇文章,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去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表達自己對于青春的感慨的。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了解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和寫作手法。教師可以通過文章中的某段話舉例子來說明,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使學生學會將文章中的內容與自己的想法相結合,從而對文章有更高的認識,同時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起到發(fā)散學生思維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進行群文閱讀時教師要先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接受能力,研究出一套適合自己所帶學生的課堂模式。時刻記住,要在核心素養(yǎng)的導向下進行群文閱讀,課程的選題、多文本的選擇和集體性的討論都要遵循這一原則,不斷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對文本進行思考,通過自我的思考和傾聽他人的想法不斷進行反思,再經(jīng)過教師的總結和歸納,逐漸掌握閱讀的方法,增加閱讀量,達到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