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青,孫秋燕,牟一凡
山東理工大學,山東 淄博 255000
榜樣是時代精神的坐標,是看得見的哲理。回顧百年黨史,焦裕祿精神是一座不滅的巍峨豐碑,展現了共產黨員履職盡責的精神高度。長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明確指出“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1]。焦裕祿精神之所以能夠長存不息,流芳百世,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大放異彩的道德魅力。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德乃立身之本、為政之要,“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是干部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2]。將焦裕祿精神融入新時代干部政德建設,推進為政之德建設高質量發展,以期造就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鍛造硬核力量、匯聚強大正能量。
盡管有關“文化”的界定眾說紛紜,但一般認為文化是相對于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精神活動及其產品,主要由語言、精神、符號、規范體系和社會關系等要素構成,其本質在于觀念性與規范性的統一。文化對人們的思想意識、精神信仰、行為方式產生深度浸潤效果,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力量。營造向上向善、正氣充盈的文化氛圍,有助于為廣大黨員干部提供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豐田沃土,使講政德、立政德、修政德在黨內蔚然成風。
從歷史背景來看,作為在5000年的悠久歷史中形成的寶貴結晶,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帶著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生存密碼,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和精神家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都有其跨越時空、永不褪色的價值,成為加強政德建設的重要資源。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其中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對于黨員干部涵養為政之德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焦裕祿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具有厚重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官德文化的底蘊。“民貴君輕、政在養民”的民本思想,“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擔當意識,“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廉政操守等,成為焦裕祿精神孕育生成的豐富“營養劑”。這就啟示廣大黨員干部要善于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修身立德、正心明道的養分和力量,培養浩然之氣,提升道德境界。一是力行“從道”思想,堅定理想信念。作為服從真理的“古代版”,“從道”思想以道義為尚、唯道義是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人文價值的部分,有助于黨員干部服從共產主義真理之道、堅定理想信念。二是傳承“民本”思想,強化宗旨意識。親民愛民的民本情懷作為從政者的道德要求,是傳統文化中具有人文關懷的可貴內容,有利于黨員干部牢記宗旨意識、踐行群眾路線。三是篤行“忠、信、廉、慎”規范,鍛造優良黨風政風。傳統文化特別推崇“忠、信、廉、慎”等政德原則,由此構成了傳統社會的基本政德規范。這些基本政德規范,有助于黨員干部以實際行動鑄造優良黨風政風。四是借鑒“修身”理念,砥礪黨性修養。注重正心修身是中國傳統人生哲學的精髓。黨性修養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常修課。傳統文化中充滿自律自省精神的修養方法,有助于廣大黨員干部錘煉堅強黨性。
黨內政治文化是“黨員之間所共享的關于客觀世界的發展規律和黨的性質、使命、宗旨的認知—行動結構”[3],是我們黨筑牢根基的堅實土壤、凝神聚力的重要支撐。積極向上的黨內政治文化以其根深蒂固、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政治生態和黨員干部的政德修養具有源頭性、建構性和決定性功效,可謂為政之德的“培養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位于黨的建設的深層領域,契合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時代主題和歷史定位,讓每一名黨員干部從黨性深處正心明道、固本培元,以信念、人格、實干修德立身,從而打牢從政之基。
焦裕祿精神是有形的正能量、鮮活的價值觀,也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旗幟、標桿。焦裕祿一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勤政愛民、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旗幟鮮明地反對特權意識、鋪張浪費等不正之風,為黨員干部樹立起鮮明的價值坐標。新時代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要以焦裕祿精神為參照系,堅持破立并舉,扶正祛邪、激濁揚清,正本清源、澡身浴德,不斷培厚良好政德的文化土壤。一方面,要列出負面清單,擠壓不良文化的生存空間。堅決破除那些庸俗腐朽政治文化,鏟除那些頑瘴痼疾的病灶,以此給黨員干部劃出一條不可觸碰的思想底線。另一方面,要作出正面規范,拓寬健康文化的發展平臺。首先以堅定文化自信為根本,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黨員干部堅定深沉而執著的信仰信念,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思想道德基礎。其次以踐行共產黨人價值觀為關鍵,對影響黨員干部的優秀價值觀念進行科學提煉,使之簡潔明了、易記易懂,達到高度共識和價值共鳴;將其與歷史和現實無縫對接,滲入黨員干部思想和行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由此完成價值觀提煉建構與涵養深化的一個完整回路”[4],以便于讓廣大黨員干部從中汲取正心明道的精神養料,自覺做到常修善德、常懷善念、常做善舉。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世代相傳和賡續遵循的文化風格與價值準則,蘊含著對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關系的理性認知和正確判斷,既有傳統文化之根,又有時代精神之源,是殷實的家底、無形的財富,也是個人成長的精神“搖籃”、人生價值的奠基石和家國情懷的微縮景觀。對黨員干部而言,良好的家風更是砥礪品行的“磨刀石”、抵御貪腐的“防火墻”,有助于其扣好政德尤其是私德的“第一粒扣子”。
作為焦裕祿精神的文化綿延和價值折射,焦裕祿紅色家風,具有“理想信念的引領、言傳身教的示范、家風與黨風政風的關聯、繼承和超越的同在、個性與共性的相容等顯著特征”[5],堪稱家規之范本、家風之楷模,成為共產黨人家風建設的一面光輝旗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6]。領導干部作為涵養家風正氣的“排頭兵”,應以焦裕祿精神為明鏡,深學、細照、篤行,思己不足、對標補短,把家風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營造風清氣正、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清白做人、勤儉齊家、干凈做事、廉潔從政,帶動全社會風氣整體向好。要以身作則,帶頭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終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方式,為家人作出榜樣、當好表率;要立好家規,嚴格要求親屬子女遵規守法、廉潔自律,堅守思想道德底線,筑牢法律法規防線,做出無愧于黨和人民期待的工作業績;要正確對待親情,踐行“嚴管厚愛”理念,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教育督促家庭成員走正道,形成弘揚家庭美德的強大氣場和無形力量。
制度是一個政黨得以組織起來的基礎,也是其有效開展活動不可或缺的規范。制度規訓人的行為,抑制人的欲望,制度一經形成實施就帶有普遍適用性和強制性、相對穩定性和延續性,具有導向和保障、規范和制約、預防和處罰等多方面功能,由此實現對人的道德行為選擇的控制。焦裕祿在其短暫一生中,始終高度重視制度建設。他制定《干部十不準》,防止干部搞特殊化,凌駕于百姓之上,給公權力設置“帶電的高壓線”。政德建設要以焦裕祿精神為標桿,加緊筑牢制度籬笆,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度,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使道德從無形走向有形,由“軟要求”變成“硬約束”,從而為干部為政之德建設向縱深發展提供堅實制度支撐,使其合理化、穩定化、常態化。可以說,把政德建設納入制度化軌道,通過健全完善制度推動干部筑牢立身之本,夯實從政之基,是新時代干部為政之德建設著眼于根本和長遠的治本之策。
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國理政,關鍵在人。用人是領導干部價值取向和政德建設的指揮棒、紅綠燈。正所謂“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7]418。因此,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注重人品素質,確保選人用人的質量水平,是新時代加強政德建設的基礎性環節。
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的原則,建立健全科學的干部選任體制機制,“用好選人用人考德這根杠桿,引導黨員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8]196。首先,要嚴把入口關。嚴格按照政策法規要求,注重干部政德表現,堅持充分研判、民主測評,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做到在第一個關口就站好崗、放好哨。其次,要匡正選人用人風氣。堅持好干部標準,讓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得到褒獎和重用,使唯親、唯上等不正之風成為“過街老鼠”,無所遁形,通過優勝劣汰,推動形成注重品行、崇尚實干、鼓勵創新的好風氣。最后,完善能上能下的常態機制。突出德的優先地位和主導作用,形成“失德者下、有德者上”的良好用人導向和制度環境,切實把那些政治堅定、實績突出、作風過硬、群眾公認的干部選拔上來,促進各級干部在自身政德修養上下功夫,從而使重德修德成為自覺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
對干部德的考核評價,是加強政德建設的路徑之一。道德評價能督促當政者防微杜漸、修身立德,讓以德為先的“軟指標”真正變成導之以德的“硬杠杠”,可謂杜絕“今天是‘好干部’、明天是‘階下囚’”[9]現象的利器。
政德具有較強的主觀色彩,難以從宏觀方面進行確定和把握,亟須建設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考評機制,“從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三個維度設置考核指標,并細化分解成若干指標和考評要點”[10],提高政德評價的準確性、可信性、有效性。一要實現考核標準的具體化,注重差異性和針對性。確定統一、具體、操作性強的考評標準,力爭達到政德考評“考得準、考得實”。避免混淆大德、公德和私德的界限,防止考核走偏,做到有的放矢。二要實現考核方法的新穎化,注重深入性和開放性。采用個人“亮德”、群眾“測德”、組織“核德”、多維“審德”的方式,對干部道德選擇與道德行為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考評,確保政德考評結果符合實際,考評結論更加真實、客觀、準確。以問題為導向,把那些行之有效的考評方法上升為法律規范,引導黨員干部崇德向善。三要實現結果運用的即時化,注重時效性和導向性。堅持獎優罰劣,將考核結果與干部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對政德考核結果優秀的干部,進行多種獎勵,使干部有想頭、有奔頭、有盼頭;對考核結果不佳的干部,采取誡勉談話、調整降級、勸退辭退等措施進行負向激勵,真正把政德評價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釋放從政履職必須崇德重德、不準失德敗德的明確信號,促進黨員干部政德的養成和提升。
作為一項系統性、綜合性、長期性工程,政德建設的核心是制約和監督權力。缺乏監督的權力容易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所以,“要加強對干部經常性的管理監督,形成對干部的嚴格約束”[8]193。實踐表明,將權力運行置于有效監督之下是保障干部持之以恒、砥礪政德的重要機制。沒有充分有效的監督,干部崇政德、立政德、行政德就難以變成現實。
新時代加強領導干部政德建設,必須扎緊政德監管的制度籠子,切實保證各類法規制度落地生根,不斷織密監督“天網”,把權力運行置于經常性、制度化、高效率的管理監督之下,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首先,發揮監督主體作用。構建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監督機制,把黨內監督、層級監督、專門監督、群眾監督和社會監督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常態長效的監督合力,防止“破窗效應”,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其次,拓寬監督范圍。加大對權力運行的全過程的監督力度,補齊制度短板,消除監督盲區,形成環環相扣的鏈條式制度監督約束機制,打造全方位、立體式、無死角、全覆蓋的政德監督格局。最后,創新監督的方式方法。做好巡視巡察派駐工作,發揮巡視“利劍”作用,嚴格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黨內常態。健全網絡監督機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凈化網絡環境,規范網絡監督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使之成為干部涵養良好政德的助推器。
政德建設固然離不開文化陶冶和制度支撐,但歸根到底要靠黨員干部把政德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黨員干部的自律是其修政德的關鍵所在。自律既是道德的本質屬性,“是道德最真實的‘容顏’、最美的映射”[11],也是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應遵循道德生成的一般規律,依照正確的方法和路徑提升領導干部從政道德素養,推動知情意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實現政德認知、政德情感、政德意志與政德行為的有機統一,走一條有意識接受、潛意識認同、無意識行動的實踐之路,實現為政之德建設的健康發展。
加強領導干部政德教育,必須改變“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狀況,避免運動式、應景式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在諸多方面下扎扎實實的功夫,使之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焦裕祿精神是政德建設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新時代政德教育特別是黨校教育,要將焦裕祿精神納入其中,使領導干部從中感悟其堅定信仰、為民宗旨、務實作風、清廉品格。一要加強政德教育的科學統籌。把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內容納入干部教育培訓,灌注“源頭培養、跟蹤培養、全程培養”各個環節,切實增強政德教育的時代性、系統性、持續性和實效性。靈活運用啟發式、討論式、案例式、體驗式和情景式等教學法,把強有力的灌輸教育與潛移默化的情感傳輸、春風化雨般的悉心引導結合起來,讓為政以德的內涵實質和標準要求入眼入耳入腦入心。二要將政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道德示范作用,讓道德模范的事跡在廣大黨員心中開花結果。尤其要注重將焦裕祿精神融入日常學習,把握其時代內涵和現實價值,激發黨員干部見賢思齊的內生動力,推動其堅定理想信念,涵養宗旨意識,培養高尚操守,以求浸入骨髓、觸動靈魂。要有專門的領導分管、人員負責與教育方案,重視程度自上而下繃緊、責任傳遞自上而下壓實,從小處著手、在細節發力,形成縝密的制度體系,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使政德教育真正成為一項硬性工作,確保其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地有效推進。三要堅持政德教育與主題教育相結合。鑒于政德建設關乎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和國家長治久安,可以適時在全黨范圍內開展專門政德主題教育。要以焦裕祿精神為切入點,由點到面全面鋪開,拓寬為政之德思想內涵的深度和思維視野的廣度,助力黨員干部永葆政治本色,凸顯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學習是進步的階梯,也是黨員干部獲取道德知識、陶冶良好政德的主要形式。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修煉道德操守,提升從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徑就是加強學習,讀書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諸實踐。”[12]廣大黨員干部要通過讀書學習,培厚文化之基,補足精神之鈣,筑牢信念之魂,涵養立身處世的思想道德情操,追求德行高尚、志趣高遠。
焦裕祿是勤奮學習、修身立德的榜樣人物。焦裕祿始終把學習作為沐身浴德的重要途徑,貫穿工作和生活的全過程,真正“做到了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做到了只爭朝夕、如饑似渴和持之以恒,通過學習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質、錘煉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13],形塑起令共產黨人高山仰止的人品官德。領導干部要以焦裕祿精神為鏡鑒,將加強學習視為修身進德的關鍵一環。首先,要養成學習的良好習慣。習慣養成非一日之功,要從當下做起,從點滴做起,惜時如金,努力把學習當作一種工作責任、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定能久久為功、學有所成,德業日進、政德有成。其次,學習內容要廣泛全面。除了必需的理論學習,還要注重業務知識、法律知識等內容的涉獵,深刻理解社會主義建設內在規律,更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做到澄明政德理性,厚植政德觀念。最后,要創新學習方法。堅持集體學習與自主學習、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融合、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相結合,推動學習走深走實走心,使每一位黨員干部思想更成熟、黨性更增強、品德更高尚、作風更過硬,真正把為政之德植入靈魂深處、化為行動自覺。
作為一種高度自覺性的吐故納新活動,道德修養通過與自身道德的弱點做斗爭,“在自我解剖、自我反省、自我改造和自我鍛煉的過程中,實現道德主體人格的自我同一、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14],其目的在于培育“講道德、重修養、尚清廉”的崇高人格,不斷提升道德主體的道德境界,從而達到政德自律。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實踐鍛煉是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常言道,“修行靠實踐,功到自然成”[15]。
焦裕祿稱得上中國共產黨人道德錘煉生動、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正是日復一日、持之以恒的道德修煉,鍛造出焦裕祿熠熠生輝的人格和道德品質,從而為領導干部從政履職樹立了光輝典范,值得每一位立志提高政德修養的共產黨員學習借鑒。黨員干部若要達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政德標準要求,應以焦裕祿精神為榜樣,修枝剪葉、見賢思齊,不僅要“感動一陣子”,更要“銘記一輩子”,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身體力行。注重從小事小節中對照先進、講究規矩,“勿以善小而不為”,多辦舉手之勞的好事,多辦惠及他人的實事,聚細流為江河、積小善為大善,通過多積尺寸之功修煉政德、升華政德。要修好道德修養這一人生必修課,正確行使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坦坦蕩蕩為官,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增強守政修德的自覺性,為打造廉政生態添磚加瓦,為樹立良好形象增光添彩。要積極投身于轟轟烈烈的社會實踐,“在改革發展的主戰場、維護穩定的第一線、服務群眾的最前沿砥礪品質、提高本領”[7]417,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唯其如此,方能厚植堪為表率的優良政德,涌現出更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