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民間傳統游戲類型,包括益智類、競技類、角色扮演類等,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且風格各異,深受人們的喜愛。幼兒正處于身心成長發育的初始階段,將民間傳統游戲融入幼兒園活動中,可以豐富幼兒園游戲課程,提高幼兒園活動品質,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階段的活動,大多為啟蒙教育,主要目的為培養幼兒的基本生存、生活、社交能力與素質,如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人際交往、團隊合作、行為規范與價值觀等,從而為幼兒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幼兒身心發育的階段性特征和對事物的認知特點,決定了幼兒教育需要借助游戲。傳統的幼兒園游戲活動形式單一、內容單薄,區間材料并不豐富,導致游戲教學枯燥乏味,無法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將民間傳統游戲融入幼兒一日生活即游戲活動中,成為突破這一困境的有效策略。其價值主要表現在:第一,民間傳統游戲,具有趣味性、多元性、互動性等優點,經歷了千百年的傳承與積淀,深受人們的喜愛,將其融入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快速吸引幼兒眼球,激發幼兒的參與活動的興趣,推動幼兒自主探索、實踐、交流,有助于幼兒語言表達、思維創意、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提高幼兒教育的實效性。[1]第二,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民間傳統游戲對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耐力、肌肉力量等力量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實現兩者的有效融合,可以增強幼兒的體能素質,例如,捉迷藏、老鷹捉小雞、丟手絹等游戲活動,都有助于強化幼兒的身體素質,讓每一位幼兒都喜歡游戲活動。第三,很多民間傳統游戲,還能夠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比如七巧板、九連環等,對于培育幼兒智慧、判斷能力、想象能力,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將民間傳統游戲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相融合,需要幼兒教師首先基于幼兒的身心特點,選擇適宜的游戲活動,展開針對性的指導,帶領每一位幼兒都獲得個性化全面發展。[2]第一,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密切觀察幼兒的表現,做好詳細、精準的記錄,內容包括思維方式、興趣愛好、肢體協調性、性格特征等,展開全面深入的學情了解。教師還要主動與幼兒家長保持密切的互動聯系,了解幼兒在家的學習與生活經驗,根據幼兒的個性特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與計劃。第二,幼兒教師要主動參與學習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如學習先進的幼兒園教育理念與經驗,了解本地民間傳統游戲活動,掌握活動組織與管理技巧等,將民間傳統游戲高效靈活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第三,根據幼兒的不同性格特征,展開針對性引導,如根據大中小班進行合理分組,根據幼兒性別或者性格進行分組,然后借助信息技術、圖片視頻、歌謠、故事等途徑,導入相應的民間傳統游戲,吸引幼兒的興趣,點燃幼兒的參與熱情。在民間傳統游戲的課程引入中,教師需要合理開發,遵循趣味性、適切性、融合性的原則,貼合幼兒游戲興趣,符合幼兒的思維認知,促使幼兒主動參與游戲活動。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幼兒教師就可以組織小班幼兒,參與過家家、老鷹捉小雞等游戲活動;組織中班幼兒,參與捉迷藏、丟手絹等游戲活動;組織大班幼兒,參與放風箏、拔河、斗拐等游戲活動,漸進地增加游戲活動的難度,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尤其要注意組織性格內向的幼兒,參與一些團體、競賽游戲活動,鍛煉幼兒的人際交往、團隊合作能力,如捉迷藏、指星過月等。
民間傳統游戲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融合,可以豐富幼兒園游戲,呈現多元育人價值。因此,幼兒教師還要不斷豐富民間傳統游戲活動的素材與內容,添置適宜的材料,合理規劃游戲區間,為幼兒營造適切的活動場所,創設氛圍濃郁的環境,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第一,作為幼兒教師,要深入挖掘各種民間傳統游戲的素材與內容,推進游戲活動的形式、內容、素材等創新。[3]例如,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將幼兒喜歡的民間傳統游戲融入其中;參觀其他幼兒園,學習同行的經驗與技巧,挖掘豐富多彩的民間傳統游戲項目;借助互聯網資源,搜集適宜幼兒的游戲活動方案;訪問當地的居民群眾,做好游戲資源的記錄。同時,還要結合當地的傳統文化、民俗文化、非遺文化,搜集相應的素材與內容,進行民間傳統游戲的創新與改編。第二,傳統節日與民間傳統游戲活動,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幼兒教師在豐富素材內容的過程中,就可以基于各種節日習俗,引入相應的民間傳統游戲活動,為幼兒滲透節日習俗中的理論知識、思想道德、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等,拓寬幼兒的思維,促進幼兒思維、智力發展。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放手幼兒自主參與、操作、表現、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釋放幼兒的天性,保障游戲活動的有序、高效,達到幼兒園教學的目標。例如,端午節組織舞獅子、舞龍、耍龍燈等游戲活動;元宵節組織元宵觀燈游戲活動;重陽節組織重陽登高游戲活動;中秋節組織走月亮、賞月等游戲活動,不僅滲透了相應的節日禮儀、知識,而且促進了幼兒智力、身體素質等協調發展。第三,為了保障民間傳統游戲的多元化和豐富性,幼兒教師還要與家長保持密切的互動聯系,搜集相應的游戲活動素材與內容,鼓勵幼兒家長主動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增添幼兒園教育的魅力與實效。在幼兒與家長的互動中,可以促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與習慣。
傳統的游戲活動場所,只局限在幼兒園區域內,為了取得真正的成效,還需要不斷拓寬活動場所,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條件,保障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實效性。第一,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園內的場所資源,組織多元、趣味、生動的游戲活動,如過家家、捉迷藏、丟手帕等游戲活動,都適合在幼兒園區域內展開。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個性特征,進行適當的簡化、改編,讓民間傳統游戲充滿新穎與靈動氣息,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第二,幼兒教師還要適當地帶領幼兒走出校園,走向社區、大自然與社會中,應當充分利用周邊場所資源,如社區、體育場、沙灘、山丘等,都可以成為民間傳統游戲活動落實的場所,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條件,組織多元豐富的游戲活動,促進每一位幼兒的全面發展。例如,貓捉老鼠幾更天、拔蘿卜等民間傳統游戲活動,能夠鍛煉幼兒跑、跳、鉆爬、平衡等能力,教師可以借助體育場、沙灘等場所資源,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組織相應的游戲活動;或者安排一些跳皮筋、跳格格等游戲活動,引導幼兒自主選擇伙伴、玩具、玩法、場所等,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團隊合作能力。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做好引導、陪伴、支持、評價工作,在保障幼兒安全的同時,促使幼兒獲得發展與成長。
綜上所述,民間傳統游戲與幼兒園活動的有機融合,有助于幼兒的智力發展與身體素質的提升,保障幼兒園教學效率,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