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近年來腸胃病的發病率增加了80%。特別是在中國,腸胃病患者約高達1.2 億例。
盡管大多數是小病,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短期內影響不大,但若是不及時治療,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就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誘發細胞癌變,從而威脅生命安全。畢竟現在日常生活節奏快,許多年輕人都會患有腸胃疾病,比如胃痛、消化不良、十二指腸潰瘍等。那么,誘發腸胃病的原因有哪些?
1.化學因素
有些藥物會阻礙胃黏膜上皮細胞組成硫代糖蛋白,導致胃黏液排泄減少,脂蛋白膜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就會使胃黏膜水腫、充血、潰爛、出血。
如果前列腺素組成受到影響,自愈功能出現問題,就會誘發腸胃炎。當然,這種化學因素除了和用藥有關外,還和長期呆在化學環境中有關。
2.飲食不規律
有些人的飲食習慣很差,常常因為工作時而暴飲暴食,時而忘記吃東西,這樣的飲食習慣對健康極具危害。
饑餓時,胃黏膜代謝許多胃液和胃蛋白酶,吃得太飽會擴張胃黏膜,使食物在胃中逗留的時間更長,從而導致慢性胃炎或急性胃腸炎,更嚴重的情況下會產生胃潰瘍。
3.細菌和病毒感染
各種細菌都或許會導致胃腸道疾病,尤其是在夏季,氣溫上升,各種細菌開始繁殖,這個時候應該注意衛生,特別是飲食衛生,以防止細菌和病毒進入胃和腸道。
日常少吃生冷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才能避免腸胃疾病發生。
提醒患者們霉變食物都不可以吃,老年人千萬不要因為舍不得而吃這些食物。
4.饑不擇食
有些人為了趕時間,吃飯的速度非常快,甚至會饑不擇食,這種飲食習慣對消化道有很大的危害。
而饑不擇食是指食物材料選擇不合理,從而對腸胃形成壓力。從長遠來看,這會危害胃黏膜,導致胃病的產生。
5.壓力因素
一些患者做了微傷手術后,因為擔驚受怕,會給心理增加負擔,從而導致腸胃部不適。如果患者對此不重視,隨著時間的發展可能會造成更多危害。
6.物理因素
常常喜歡喝咖啡、濃茶和烈酒,以及在烹飪時增加一些刺激性的調味品,食物太冷或太熱,都會影響到胃黏膜。患者們需要注意,一旦黏膜屏障被損壞,就會誘發胃腸炎。
胃是人體內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胃的好壞關系到人體整個消化系統的好壞。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有關養胃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飯時細嚼慢咽,食物溫度適宜,飯后不要馬上運動,避免食用刺激食物,選擇合適的飲水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