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玲
(新疆伊犁地區霍城縣瞻德中學 新疆伊犁 835200)
寫作能力是語文各項能力的綜合體現。寫作素材和語言素材不扎實,就寫不出好句子;寫作思維不發散,就寫不出好內容;寫作方法不掌握,作文的結構安排就差強人意。初中生的語文基礎知識不扎實,在寫作時常常不會用生動形象的詞語,也寫不出精彩貼切的句子,這就使得作文空間,沒有文采。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初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從語文基礎知識入手,通過多種渠道引導學生搜集好詞好句,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讓學生“有米下鍋”;之后,再結合語文教材和課外資料訓練學生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思維,教給學生如何將文章寫出新意,寫出風采。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國精神文化中的寶貴財富。在古詩詞中,既有沁人心脾的美景,也有動人心弦的情感,還有發人深醒的哲理。這些都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多讀古詩詞,多背誦古詩詞是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是提升學生文學修養的重要渠道。在寫作時,如果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古詩詞來表情達意,學生的作文就會顯得很有文采。古詩詞的運用,不僅僅是作文表面上的出彩,更是一個學生深厚文學功底的體現。因此,在進行寫作語言素材的積累時,語文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做好古詩詞積累,多背誦精彩的古詩詞,并深刻理解古詩詞的意思,還要能夠就古詩詞進行聯想,這樣在寫作時才能靈活運用古詩詞來寫好文章[1]。
例如,描寫春天美景的古詩詞有很多。“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寫出了春天的生機勃勃;“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寫出了春天帶給人們的希望;“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既寫出了春天百花盛開的景象,也道出了自然界中所包含的物候規律;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讓多少人向往春天的揚州美景;一句“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道盡了時光匆匆流去的無奈;一句“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又激勵了多少莘莘學子埋頭苦讀……學生只有積累了豐富的古詩詞,才能在寫作時靈活地運用古詩詞來表達自己所要抒發的情感,闡述自己想說的話語,使文章更有文采。
閱讀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渠道。就目前語文課本上的閱讀量來說,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需要學生積極地拓展課外閱讀渠道。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同時,要讓學生在閱讀時重視詞句素材的積累,并及時地摘抄到記錄本上。每隔一段時間,學生要復習摘抄的好詞好句,盡可能地做到熟讀成誦。此外,學生還要注重記錄自己的閱讀感悟,這是培養學生敏銳的寫作嗅覺的重要渠道。只有做好讀書筆記,學生在寫作時才能文如泉涌。
例如,為了讓學生隨時隨地能接觸到課外書,有時間就能開始閱讀課外書,我在教室內和走廊的空閑區域設置了讀書角,為學生準備了內容豐富的課外讀物,為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做好了鋪墊。讀書角的設立感染了更多愛讀書的學生,讓他們有時間就走進讀書角,捧起書認真地讀起來。此外,我還經常組織學生制作讀書推薦卡,繪制讀書手抄報等,并挑選制作精美的推薦卡和手抄報張貼在宣傳區內,以供大家閱覽。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培養了學生愛讀書并做好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我還經常帶領學生玩各種文字游戲,如飛花令、成語接龍、看圖猜詞等,為學生展示個人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樣更能激勵學生要多讀書,讀好書。如此一來,在日積月累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生活是文學創作的不竭源泉。著名的文學作品都是作者記錄生活、表達情感的重要產物。很多學生覺得初中生活十分枯燥,每天都是教室、家中兩頭跑,學習、吃飯、睡覺老三樣,哪兒有什么樂趣可言。其實,這恰恰說明了學生不注意觀察生活,缺乏發現生活樂趣和美的眼睛。“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即使再重復枯燥的生活,也總有不同之處,學生應善于從平淡的生活中尋找樂趣。在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細節,善于發現生活中的不同,尋找生活中的樂趣和美好,并把觀察到的趣事記錄下來。只有注重觀察生活,學生才能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在面對寫作主題時,才有物可寫、有事可寫。
例如,同樣是雨,春天的雨、夏天的雨和秋天的雨特點就各不相同,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認真、細致觀察。雖然很多時候,人們都用“綿綿”來形容春雨和秋雨,然而其中滋味也不盡相同。綿綿春雨細如牛毛,春天萬物復蘇,樹枝上開始慢慢冒出一顆顆小嫩芽,當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起時,仔細聞會發現雨絲中夾雜著一絲絲青草香。而秋天的雨則被一眾文學家賦予了“纏綿”“悲切”的意蘊。一場秋雨一場寒,春雨帶給人們更多的是希望,而秋雨則預示著寒冬即將到來,其中夾雜著人們縷縷愁思。而夏天的雨則以雷雨居多。人們常說:“六月的天,孩子的臉。”上一秒烈日當空,下一秒就有可能雷雨交加,大雨傾盆形容夏雨再合適不過。這些都需要學生認真觀察生活,才能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和細致的觀察力。
寫作能力的形成是需要大量的習作訓練的。課文是學生學習寫作方法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針對課文的文體類型就寫作結構、寫作順序和方法進行講解,學生在聽了之后如果不加以練習,寫作方法就依舊停留在認知層面,而無法轉化為自身的寫作能力。只有進行大量的仿寫練習,才能讓方法落實到寫作實踐中,才能真正變成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因此,在學習了議論文之后,教師就要組織學生仿寫議論文,從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入手,引導學生發表對事情的看法,學會寫議論文的方法。在學習了散文時,教師就要訓練學生仿寫散文,學習如何借景抒情。在學習了記敘文時,教師就要讓學生寫一些生活趣事,學習如何寫好記敘文六要素……只有把閱讀教學和仿寫訓練有機結合,學生才能真正學到有效的寫作方法。
例如,在學習《散步》這篇課文時,我就組織學生進行仿寫課文訓練,讓學生通過仿寫,既學習記敘文的寫作方法,明白如何安排記敘文六要素,也讓學生學習如何運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來表達思想情感。這篇課文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寫了一家四口相親相愛的真摯感情。這給學生一個很好的提示,要想表現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不一定非得用大事件,可以截取生活中的小細節,用小鏡頭來體現大愛。課后,我讓學生挑選生活中與家人之間發生的一件小事來進行寫作。這樣一來,學生對課文寫作方法的理解不再只停留在意識層面,而是通過仿寫深入到行為層面,幫助學生落實到了實踐活動當中,從而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需要想象,如果只寫眼前看到的、耳朵聽到的事物,內容太過真實,作文讀起來就會顯得干巴巴的,沒有嚼頭。作文內容要虛實結合。我們既要寫眼睛看到的,也要寫大腦想象到的。只有這樣,作文內容才能更加充實,讀起來才更有吸引力。要做到這一點,語文教師必須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初中生的思維已經出現了定勢趨勢,對此,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要結合具體課文引導學生想象,如結合課文的留白處引發學生想象,結合開放性結尾引導學生續寫課文等,以此來讓學生習慣性地進行想象和聯想訓練,從而不斷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
例如,《皇帝的新裝》就是安徒生通過豐富的想象力,結合人性的特點虛構的一篇童話,以表現人的劣根性。讀到最后,我們可以看出國王隱約已經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但是卻沒有告訴我們騙子的結局。在學習這篇故事時,我也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觀點,續寫故事。例如,國王回去后應該怎么處罰騙子,有的學生表示要讓騙子在國王設計的騙局中,得到應有的懲罰。這樣,學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創造了屬于自己的童話王國,鍛煉了寫作能力,拓展了寫作思維,同時在寫作中又加深了對課文思想情感的理解,可謂是一舉兩得。
一篇作文寫得好,離不開好的詞語和句子的襯托。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寫作困難的問題,語文教師就要在學生的詞句訓練上下功夫。除了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優美、生動的詞語外,教師還需要開展有效的隨文練筆訓練,結合課文內容教會學生恰當地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來為作文增添亮麗的色彩。此外,針對很多學生不會寫長句子,句子寫得不生動這一問題,在課堂上,教師就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造句訓練,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將短句子寫長,將事物寫得更生動、更具體。
例如,在學習《春》這篇課文時,我就組織學生在閱讀時開展隨文練筆,讓學生通過仿寫句子、改寫句子和造句訓練等小練筆,引導學生寫好句子。這篇課文中既有形象生動的比喻句,又有句式整齊的排比句,既有短句子,也有長句子,是學生學習寫好句子的重要素材。在課堂上,我就引導學生先讀句子,分析這些句子好在哪兒,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仿寫。例如,作者用幾個動詞短語寫出了小草快速生長的樣子,如“坐著”“躺著”“打滾兒”“踢球”“賽跑”“捉迷藏”。不同小草有不同的生長速度,不同小草有不同的生長姿態,作者用幾句話就將大自然勃勃的生機盡顯無余。這樣,通過開展隨文練筆,學生不僅在閱讀中品味了文中句子精彩之處,而且學習了如何寫好句子,增強了語用能力。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可見,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論也會不盡相同。在寫作文時,面對同一寫作題目,很多學生往往只會從一個方面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寫出的文章自然沒有新意,內容也大致相同。這樣的作文就難以出彩。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對生活中的熱點話題進行討論,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得出不同的結論,發現新的立意點。這樣的訓練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大有幫助。
例如,在課堂上,我就以當今社會網絡新興詞匯層出不窮的現象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讓每個學生從不同層面說一說網絡新興詞匯的利與弊。在討論中,有的學生認為網絡新興詞語更加時尚,富有時代氣息,而且交流起來更加快速便捷,應該提倡。有的學生認為有些網絡新興詞匯不夠規范,不能用于作文中。還有的學生認為網絡新興詞匯造成了父母、教師與孩子之間的代溝,不利于拉近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應注意運用場合。這樣,教師通過從不同角度分析網絡新興詞匯的利弊,促使學生的思維越來越發散。
在大語文背景下,語文教師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要讓學生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敏捷的嗅覺,在分析事件時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近年來的初中語文考試試卷來看,作文部分通常是給出幾個事例,然后讓學生從中找出共同之處,寫一篇立意新穎、見解獨到的文章。這就給語文教師提供了寫作教學的方向。在進行閱讀和寫作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理性思維,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就當今社會上的熱點話題進行討論,讓學生分析事件背后隱藏的問題,促使學生漸漸能夠撥開事件外衣看到其內在本質,養成敏銳的洞察力,具備強大的思辨思維[2]。
例如,2012年,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中國式過馬路”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廣泛熱議。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中國式過馬路”的情形屢見不鮮。為了引起學生對交通規則、社會規則等意識的重視,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就“中國式過馬路”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讓學生透過過馬路漠視紅綠燈這一現象進行討論,看到事件背后真正反映的問題。這樣的討論幫助學生能夠從理性層面出發去分析社會現象,促進了學生理性思維和思辨思維的發展。
總而言之,寫作難是初中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語文學習的一大難關。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研究初中生寫作中存在的真正問題,并從制約寫作能力的幾個要素入手,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幫助學生逐漸學會寫作文,并結合適量的寫作訓練,促使學生掌握良好的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