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農業農村委辦公室供稿
2022年1月20日,上海市第十五屆人大第六次會議召開“落實優先發展要求,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專題審議會,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蔡威主持專題審議并講話,副市長彭沉雷對代表所提問題作了現場回應。有79位市人大代表參加了專題審議會,12位代表作了審議發言。市農業農村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資源局、市財政局等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到會聽取了代表們的意見和建議。
蔡威在講話中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方針,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落實優先發展要求,是本市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新時代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回應代表的呼聲,認真研究和落實好代表發言中所提出的意見建議,切實落實各方責任,進一步優化完善政策措施,把代表的意見建議,落實到具體推進工作中。人大代表要持續關注、積極參與人大農業農村工作,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及時反映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為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好相關立法、監督工作奠定扎實基礎。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在推動落實優先發展要求,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方面,不斷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
劉海燕代表: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在上海從事農業產業,土地使用成本高、生產規模不大、人力成本偏高。種植糧食、蔬菜經濟效益低;種植瓜果經濟作物,受氣候因素影響大。農業產業對人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不強。我市要大力發展都市現代綠色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必須加大相關支持政策的落實力度。具體建議:一是切實將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于發展鄉村產業項目。二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留住農業人才,讓農業真正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瞿新昌代表:制約我市鄉村全面振興的瓶頸依然存在,如農業產業化水平相對薄弱,集體經濟發展后勁不足等。建議:一是因地制宜加強規劃引領,按照區域化、功能化、板塊化分類實施,優化鄉村功能布局。二是加強區級統籌,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培育農業產業,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增加農民勞動收入。三是加強鎮級統籌,打破各村條塊分割,由鎮一級統籌各村的土地、資源和資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
奚漕章代表:我市大力推進美麗家園、綠色田園、幸福樂園“三園工程”建設,農村正在“讓生活更美好”,但也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建議:一是拓寬資金籌措渠道,給予規劃土地空間支持,加快推進農民相對集中居住。二是對長期存在的規劃撤并村,允許編制過渡性村莊規劃,加快推進以“上樓”和“小平移”方式為主的農民相對集中居住,鼓勵農民開展民房翻建。三是盤活閑置宅基地和部分無證集體資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婁慶梅代表:在推進農村組團式建房過程中,存在集中歸并點散而小、建設成本高的問題。同時,農業基礎設施老舊落后,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為此建議:一是優化農村土地資源布局,完善建設項目規劃調整路徑,在一定區域內放開宅基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優化調整,允許農村宅基地集中歸并項目“先備后補”“先占后補”,助力項目快速落地。二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明確使用年限,細化處置措施,鼓勵延長使用周期,提高管護補助標準,落實管護責任。
余思彥代表:疫情防控“非必要不離滬”使鄉村游火爆,我市鄉村民宿還存在申請辦證難、娛樂活動少的問題。建議:一是制定民宿業相關標準時,充分考慮相關規定、當地風俗習慣、歷史文化的影響,對開辦過程中遇到的建筑安全、衛生、消防等問題,文旅、農委、消防、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要加強指導和服務。二是積極引導社會力量的參與,謀劃建設好鄉村旅游的夜間娛樂項目,吸引廣大市民參與,讓鄉村產業與旅游、文化、娛樂深度結合,真正助力鄉村振興。
陶軍賢代表:建議一是農民建房資格要突破“農業戶口”的限制,對部分鎮保人員、自理口糧戶人員、戶籍登記為“非農”的農民子女等,保留建房資格。二是加大市級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提高土地出讓金返還比例,增加平移安置點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補貼。三是對平移安置地塊水、電、煤、網等公用事業配套費用要予以優惠,不能套用商品房價格標準。四是規劃保留村及五年內未納入撤并計劃的村,要允許農民“原拆原建”。
沈忠良代表:為增加元旦春節期間蔬菜產量,確保我市“菜籃子”供應,應鼓勵在水稻收割后種植一茬秋冬菜。為此建議:一是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加強技術研究,篩選推薦抗寒的優良蔬菜品種,引導農戶種植并做好技術指導服務。二是加強政策支持,對利用水稻茬口種植秋冬季蔬菜的農戶,按照面積或產量給予資金補貼,提高農民積極性;同時,加大產銷對接,確保種得出、賣得掉,保障農戶的種菜收益。另外,建議適當放寬家庭農場經營者的年齡限制。
周瑜代表:關于農村集體經濟,建議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繼續加強農村綜合幫扶工作,鼓勵引導國有、民營企業盤活農村閑置房地資源,強化經營風險管控。關于農村人居環境,建議規劃資源、民政部門研究制定殯葬設施布局專項規劃,解決鎮級公益性安葬設施用地問題;對現有鎮級公益性安葬設施予以規劃和用地審批;充分發揮鎮級公墓公益性功能,引導村級墓地遷至鎮級公益性公墓。
龔霞代表:結合崇明實際發展現代新農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為此建議:一是保障種源農業用地,允許崇明合理優化調整空間管控,支持以分子育種和生物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種源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建設,推動種源農業發展。二是加大科技項目、專項資金傾斜力度,推動崇明建設國家數字農業創新中心,加快數字農業發展。三是培育全產業鏈農業,打造服務全市的“上海中央廚房”,做大做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具有區域輻射效應的農產品交易中心。
萬榮代表:建議成立農業專項科技研發和成果產業化基金,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合作平臺,從而解決農業科技“卡脖子”問題,加快推進農業技術優秀成果的落地見效,率先打造區域農業樣板。具體而言,就是探索一個技術支撐模式,解決一批技術難題,建設一批示范基地,創設一個智慧農業試驗區,建成一個技術服務平臺,發展一批新型經營主體,打造一批宜居鄉村,培養一批科技創新人才等。
張小弟代表:當前,農村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體現在農村建房、農村產業發展等方面。為此建議:一是引領農民教育新時尚,充分展現農村新形象。二是加強農村養老政策扶持,鼓勵農民居家養老。三是加強農村精細化管理,讓更多人才留在農村、建設農村,讓鄉村更加美麗。
莊木弟代表:建議一是堅守“離房不失房,離地不失地”“建設用地只減不增,基本農田只增不減”“尊重自然、農民意愿、發展規律”三條底線,尊重農民意愿,大膽改革創新。二是疊加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促進一、二、三產融合和空間融合,實現城市繁華,農村繁榮。三是支持奉賢區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試點探索,提高鄉村建設容積率等制度創新,解決土地指標等資源瓶頸問題。此外,抓緊制定我市鄉村振興促進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