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迎 徐爾宜 劉晶
(五邑大學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2020年5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深入挖掘農村以及農業的新功能、新價值,為鄉村振興找到新的增長點和廣闊的市場空間,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許多經濟落后地區的負責人就開始立足于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要求,通過開發特色古村落旅游方式,以此來提高村民的收入,幫助一些低收入的村民脫貧。
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指的是以鄉村原始資源為基礎,以滿足游客返璞歸真精神和新的經濟形式。從不少實例來看,鄉村旅游不僅帶動了鄉村的經濟發展,也為當地的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從而實現經濟增長以及鄉村振興。
根據調查,我們了解到,現如今在我國的許多地方,鄉村旅游休閑模式已經常態化,人們旅游出行也大多都會選擇鄉村旅游。潮州地區具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具有其鮮明的地區特色。地理位置離潮州市區較近,擁有良好的交通與治安。該地區有一定的基礎設施,當地居民對通過旅游業來振興鄉村的途徑也持有十分積極的態度。
但是就鄉村旅游方面而言,潮州市還處于以游覽為主的單一型發展階段,旅游產品吸引力和競爭力都較低,無法找準自身宣傳定位,宣傳方式有限等問題,都制約著當地潮州市鄉村振興的發展。因此,我們認為,可以使用“互聯網+”作為時代背景,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對鄉村旅游業進行推廣宣傳,再統籌布局,加快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探索出傳統潮州地區特色旅游振興模式,極大地改善潮州市內一些貧困村的落后面貌。
(1)文獻分析法:由于我國新型城鎮化問題已然成為深化改革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因此,本文在研究中,我們以黨和國家出臺的新政策為基礎,認真研究閱讀和分析各項會議文件,不斷提升自身對研究的新認識。同時,大量檢索國內文獻,整理與吸收相關研究成果,了解潮州市鄉村發展的歷程以及當前所面臨的問題,為進一步掌握在新時代發展下,潮州市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發展路徑研究提供知識儲備,也希望該路徑也能幫助其他城市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
(2)問卷調查法:本研究將會設計調查問卷,并利用互聯網邀請不同年齡階層,即25歲以下、26-35歲、36歲-45歲以及45歲以上的潮州市市民填寫調查問卷,獲取足量的描述性數據,以供后期對互聯網+下潮州市的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的分析與研究。本報告將會設計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問卷通過專業的調查網站“問卷星”發放,共調查回收問卷358份,其中有效問卷340份,有效問卷率為95%。
為保證其隨機性。我們采用隨機抽樣法。在發送調查問卷和訪談時,我們面向潮州市的群眾,采用隨機填寫、街頭采訪的方法,了解潮州市市民對于潮州市利用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的了解情況及各項看法。
主要數據來源包括一手資料和二手資料。一手資料的獲取以訪談和實地踏勘為主;二手資料則圍繞潮州的發展歷程、發展現狀和鄉村振興模式,從相關文獻、公眾號、媒體報道中獲得,以此為研究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持。
本文采用問卷+隨機采訪的模式獲取數據,在潮州市四個紅色景點進行:韓文公祠、潮州西湖、開元寺以及廣濟橋進行了調查問卷的發放以及隨機采訪。
問卷設計基于“5W”模型,根據被調查者、外界認知、傳播媒介、旅游景點喜愛度、傳播效果這五個角度進行問卷問題設置。第一部分,問題1-2進行游客的基本情況分析,其中涉及游客的性別、年齡等;第二部分是問題3-6進行外界認知分析,其中包括被調查者對潮州市經濟了解情況、第一印象及其是否消費情況、目的以及對潮州市的了解情況;第三部分,問題7進行被調查的媒介傳播情況分析,包括了解游客在準備到潮州旅游前是否有利用媒體了解相關的信息以及更喜歡的了解方式與途徑和更喜歡的信息傳播模式,以此分析得出更應該用何種方式、何種途徑宣傳潮州市;第四部分,問題8進行被調查者對紅色旅游景點的喜愛程度情況分析,通過地點了解游客感興趣的潮州旅游文化資源類別,有利于我們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的探討與研究;第五部分,問題9-10進行傳播效果分析,分析被調查者的旅游目的以及對潮州市的認知,了解他們的旅游需求以及通過社交平臺了解到的潮州與旅游后自我感知的潮州的區別是什么,有利于我們走進游客的內心,有針對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議[3]。
我們將收集到的問卷樣本數據導入到Excel中,最終統計得到的樣本統計表部分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樣本統計表數據
據此,我們從受眾的年齡、學歷、對潮州的印象、了解渠道等問題著手,結合數據進行了細致的分析:
了解到問卷中83.03%均為35歲以下的成年人,說明被潮州市的景觀、文化所吸引,愿意前往該地旅游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也有4.1%的長輩群體也表示想要去潮州市觀光。有25.34%的人對潮州市的第一印象是“極好”,也有67.44%的人對潮州市的第一印象是“較好”,這說明潮州市的正面宣傳比較到位,給大部分游客的第一印象抑或者 是觀感都很不錯。
而據“請問您從什么渠道了解的潮州?”這一問題收集到的數據顯示:有27.6%的人是完全通過他人介紹,通過“他人介紹”“短視頻App”“公眾號”“電視”這一綜合途徑了解潮州的,則僅占8.23%。再看純粹靠“短視頻App”“公眾號”這一途徑了解潮州的人,在收集到的340份問卷中占比是0%。
在問題10“潮州與您而言是一座怎么樣的城市?”這一問題收集到的反饋中,僅有2.0%的人表示:他們被潮州市的特色文化和特色產品所吸引,愿意通過互聯網進行進一步的了解,但也有2.3%的人認為潮州這所城市給人的印象是“不太文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潮州市并沒有利用好“互聯網+”這一模式及時代背景,沒有找準自身定位,對這座旅游城市進行相對正面的、積極向上的宣傳與推廣。
無獨有偶,問卷顯示,有25.59%的人認為潮州的是經濟“較不發達”,4.1%的人認為潮州市的經濟較“不發達”,27%的游客不了解潮州市的旅游景點,僅僅通過他人的宣傳,27.6%的人對潮州市完全不了解,更有63.8%的人對潮州市僅僅是“稍微了解”,知道這所城市的存在,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潮州市并沒有利用好“互聯網+”的模式進行宣傳。
基于以上的數據分析,我們接下來將對潮州市鄉村旅游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一個全面、細致的解讀。
要通過“互聯網+”的模式實現鄉村振興,第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基礎設施的維護與建設,其目的是為“互聯網+”模式下鄉村振興提供相應的保障。
在我們實地走訪的過程中,了解到潮州市當前旅游景點的交通服務體系及信息服務體系尚未完全覆蓋與提高。在大部分旅游景點中,存在介紹信息不明確、游客了解不到位、地圖未寫明、交通道路擁堵等各項情況。停車難、坐車難等問題,是發展潮州市鄉村旅游業擬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互聯網+”模式的逐漸普及,能夠帶動一個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這也就意味著發展鄉村振興背后的宣傳工作,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在網絡上能搜索到的、與潮州旅游相關的資料少之甚少,這樣一來,外界對于潮州這個城市的旅游欲望就會大大降低,信息流通相對閉塞,不利于潮州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在實地走訪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售賣傳統工藝品、小吃等商戶講的均是本地方言,調查問卷的數據也表明,一些外地游客在購買這些物品、小吃時,交流溝通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普通話才是時代交流的主旋律,方言難懂、溝通不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來潮州地區旅游游客的回頭率,是潮州市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業也開始蓬勃發展。發展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政府支持的重要領域之一,潮州市政府應響應時代號召,利用“互聯網+”這一模式,加強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構建良好的旅游信息創新服務模式和交通服務體系,為鄉村旅游項目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政府更應利用好“互聯網+”的這一途徑,將鄉村旅游發展作為深入推進主動定位扶貧的重要手段,支持和吸引更多資金,如社會資本,進入該領域,另一方面完成主體和資金來源的更加多樣化,充分發揮政策作用,開發“老少邊窮”和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域,與農村金融機構合作開展旅游開發,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加快當地農村經濟發展。
同時,在支持和吸引更多的資本參與到鄉村旅游開發這一過程中,還要不斷完善交通服務系統和信息服務系統,讓游客足不出戶,就可以事先了解到該旅游景點的特色與歷史,充分發揮潮州歷史古城的作用,吸引游客前往。出于對農村金融機構和鄉村旅游開發,其次的資源就能積極完善和整合,政策還需要建立鄉村旅游行業組織,鼓勵中小企業與農戶與之進行合作,進一步加強培養中小企業的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幫助解決與游客的溝通障礙問題。加強信用意識,加強企業與金融機構的溝通,為鄉村旅游發展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4]。
目前,“小、散、弱”是潮州市的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的現狀,從整體上看,規劃不當,重視程度較低。而紅色文化遺產身為當地具有歷史文化沉淀的旅游產品,政府理應將紅色旅游開發納入到當地工作計劃中,促進潮州市的紅色旅游資源發展。
這其中,廣濟樓、廣濟橋和牌坊街是潮州紅色旅游的關鍵景點,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作為古城地標性建筑物,廣濟樓的每一層上的匾額柱聯,彰顯著潮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這些傳統歷史的建筑物的修復刻不容緩,還可以打造同類型特色產品、文化創意產品等字號,在促進景點商業性的同時,還可以保存其傳統的韻味,銷售的特色產品可以是像綠豆糕、相關明信片、鳳凰茶等等,這些地方特色產品以及具有文化 IP 的文創產品。
當然,結合潮州市當地的旅游資源渠道,地區色旅游資源的聯合開發仍要遵循公益性、延續性的開發原則。例如發展“紅色旅游+IP文化基因”的兩種模式,使得游客的體驗感蒸蒸日上。茂名市除此之外紅色旅游資源、自然旅游所有資源也又很豐富,有西湖、開元寺等風景區,還有饒宗頤學術館,這里不同于古城內的煙火氣息,更多的是安靜愜意,翰墨書香,能夠為院校以及相關單位開展黨和團等活動提供場所,使得潮州市的文化自信更進一步。
為了加大潮州市紅色旅游的對外宣傳力度,吸引更多人來潮州市旅游,我們針對“互聯網+”這一時代背景,建議如下。
(1)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App平臺展出有文化內涵以及影響力的當地紅色旅游宣傳片,抑或者是宣傳內容,推出一系列強調當地特色的產品,并請一些在網絡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V進行宣傳。
(2)把潮州市紅色旅游資源當作核心宣傳內容,宣傳革命先輩留下的優良革命傳統以及紅色革命精神,讓游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能夠深刻體會到革命精神。
(3)打造紅色旅游模式,學習井岡山等著名紅色旅游地的宣傳方法,通過“互聯網+”這一途徑營造濃厚的紅色旅游氛圍,正如2021年在潮州舉辦《中伊建交50周年》紀念郵票首發式,利用互聯網充分宣傳,宣傳并推廣潮州市特有的文化底蘊,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賞,打開潮州市的知名度,寫好“中國名片”,從而實現鄉村振興[5]。
“互聯網+”模式是推動我國鄉村振興的新路徑,為鄉村旅游經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是潮州市,其他地區的鄉村旅游也應該以一種主動的姿態去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從而建立起響應新時代“互聯網+”技術背景的新型鄉村旅游新模式,促進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