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陳其葳
(甘肅省中醫院)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逐步發展,醫療衛生改革已經邁入到深水區[1]。怎樣科學分配,利用衛生資源,優化衛生服務體系,是每一個醫院思考與關注的焦點。2018年3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出臺了《針對進一步加強破除以藥補醫成果持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通知》,進一步明確,要實行高值醫用耗材分類集中采購,逐步推行高值醫用耗材購銷兩票制[2]。高值醫用耗材表示的是直接作用于人體、對安全性要求非常高、臨床應用規模大、價格比較昂貴、人民看病負擔重的醫用耗材[3]。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以及新材料不斷出現的背景下,高值醫用耗材的功能越來越豐富與完善,有效推動了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然而,高值醫療耗材類型更加多樣化,應用風險也進一步提高,且缺乏統一規范的編碼標準等,給高值醫用耗材管理帶來了較大挑戰。當下我國衛生行政單位對高值醫用耗材的監管力度越來越大,并要求各個醫院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實現對各種高值醫用耗材的全過程追蹤,這使得醫院必須要積極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不斷提高高值醫用耗材管理的精細化與品質化,進一步提高我國醫療安全的水平[4]。為此,本文重點分析了高值醫用耗材管理特征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將二維碼應用到高值醫用耗材精細化管理系統開發中的具體應用措施,為推動醫院高值醫用耗材管理方式優化提供幫助。
在實際運用高值醫用耗材過程中,應當要將能夠辨別醫療器械的重要信息記載到病例上,既要確保高值醫用耗材的來源可以被追溯,也要實現其去向的可查性,做到全過程可追溯管理,保證在出現問題之后能夠責任到人。現階段,醫院在進行高值醫用耗材管理時,主要采用的是二級庫管理方式,高值醫用耗材的庫房管理工作全權交由二級庫負責,相關耗材在入庫之后,在醫院內部的流通一般是基于一維碼方式,以此來滿足計費等管理需求,在應用結束以后,二級庫進行總體匯總并結賬。
由于高值醫用耗材具有類型多種多樣、應用風險高、使用規模大以及監管要求高等特征,使得其依舊是各個醫院管理工作開展的關鍵點與問題點[5]。現階段,我國醫院建立完成的高值醫用耗材信息化管理體系只記載了局部信息,并未完整體現高值醫療耗材的各項信息,醫院二級庫在將全部高值耗材入庫之后,再統一打印一維碼,并將其視為高值耗材在醫院內部流通的重要依據。然而,這樣的管理模式存在較為問題,具體如下:第一,醫院內針對高值耗材打印的一維碼是在入庫之后才進行的,當工作人員出現工作失誤,將一維碼粘貼到不對應的高值醫用耗材上,極易導致高值耗材計費管理、應用等環節出現問題,并且這樣的問題很難在后續工作中查找出來。第二,計算機系統在識別一維碼信息時具有較多要求,當一維碼出現破損、折疊時,往往無法有效識別。第三,高值醫用耗材上往往粘貼有較多的條形碼,醫務人員難以在短時間內精準查找到醫院粘貼的一維碼。第四,在醫院計算機系統當中并沒有詳細記載高值醫用耗材原廠碼方面的信息,對醫院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精細化管理產生不良影響。第五,掃碼計費信息沒有和出入庫信息建立直接的聯系,容易造成計費信息與出入庫信息不匹配的問題產生。此外,醫院內各個計算機信息系統沒有實現互通互聯,只有少部分的信息留存數據,對高值醫用耗材應用監管工作產生較大影響,沒有充足而完整的數據支持。
二維碼表示的是在水平以及垂直兩個方向的二維空間上均存儲相關信息的一種條形碼,以某種特定規律在二維方向上分布幾何圖形,依托于不同的特征圖形來實現數據符號信息的存儲[6]。在實際進行代碼編制時采用比特流概念,運用許多和二進制相匹配的幾何圖形來傳達文字數據信息,再基于相關光電掃描設施來獲取條碼中的信息,從而達到信息自動處理的目的。和條形碼不同,二維碼自身有著更好的應用優勢,不僅能夠存儲更多的數據信息,同時也擁有較好的抗損毀能力以及良好的譯碼可靠性[7]。
第一,通常情況下,供應商都習慣于運用BarTender軟件來完成各種材料快速入庫二維碼的制作。在實際進行二維碼編制過程中,往往需要遵守相應的編碼標準:品種碼+分隔符號(“+”)+批號+分隔符號(“+”)+有效日期(八位)+分隔符號(“+”)+供應商個體碼[8],假設供應商個體碼是一樣的,這時需要運用供應商個體碼結合四位數字序號的形成構建同一品種、同一批號以及同一有效期的產品的二維碼。
第二,品種碼是醫院總體運營管理體系物流系統材料編碼,每一種材料都有與之相匹配的物料編碼,并且能夠從計算機系統中查找出來并導出該物料相關信息。比如說骨科用髓內釘的物料編號為H607021001,批號為“170406”,有效期為“20270406”,供應商條形碼與材料的原始碼均為“397G2010270661”,根據這些信息最終得到的二維碼便是:“H607021001+170406+20270406+397G2010270661”,假設供應商原始碼是一樣的,這時就需要在供應商原始編碼的基礎之上再增加四位數字,從而實現對不同類型材料的區分。比如說上述骨科用髓內釘存在多種類型,并且各個供應商的原始碼都是“397G2010270661”,這時為了進行有效的區分,就需要在供應商原始碼的后面增加四位數字,如“0001、0002……”,與此同時,生成的二維碼就改成了“H6 07021001+170406+20270406+39 7G20102706610001”。如圖1所示為骨科用髓內釘二維碼制作效果圖。

圖1 骨科用髓內釘二維碼制作效果圖
第三,運用條碼打印機將制作好的二維碼打印出來,一式三份,然后將其粘貼到材料指定位置,切不可用隨意丟掉。高值醫用耗材管理人員在掃描材料二維碼之后能夠準確、快速地實現入庫,當手術結束以后,醫生會將使用過的高值耗材二維碼與材料原始碼粘貼到病人病例上面,醫院資產管理機構指定專門人員負責手術室方面耗材使用,對病人病例上的二維碼進行掃碼便能夠完成記賬計費工作。
現階段,醫院往往存在多個信息化系統,這些信息系統沒有建立在同一運行平臺上,從而導致各個系統中的數據信息無法進行共享,而HERP的應用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醫院HERP涵蓋了多個模塊,主要有財務模塊、資產模塊以及物流管理模塊等[9]。HIS依托于電子計算機以及互聯網通訊設施,能夠對醫院不同部門病人的診療信息以及行政管理信息等進行收集、整合、存儲與處理,除此之外,還能夠實現數據交換與維護。
一般來說,醫院所使用的HERP和HIS并不是同一軟件開發商設計的,所以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首先要進行系統接口設置,依照同一標準設定字段名稱。在將HERP系統和HIS系統中各個材料名稱相統一之后,之后進行系統內各個信息的銜接,從HERP輸送相關信息到HIS,再將相關病例信息從HIS發送到HERP。在完成全部對接工作之后,高值醫用耗材才可以代銷入庫,其中材料的完整信息以及已應用材料信息均存放在HERP系統,之后通過HIS系統完成收費結算。計費完成之后HERP系統中能夠調取出與該病人相關的材料消耗信息,之后系統會自動核銷并創建出庫單,最后,高值醫用耗材管理人員對出庫單中的各項信息進行核查與確認。與此同時,在每個月月底,依照材料具體使用狀況產生專購品單據,交由財務部門進行處理。一般來說,每天手術中運用的高值醫用耗材需要在該天出庫,特定情況下也必須要在本周之內出庫完成。如圖2為HERP系統與HIS系統銜接示意圖。

圖2 HERP系統與HIS系統銜接示意圖
系統依托于掃碼的方式進行高值醫用耗材的入庫、發放以及出庫,實現對材料的精準管理與全程監管,圍繞各科室需要構建相對應的職責,不斷提高材料管理的精細化與標準化,如圖3所示為高值醫用耗材精細化管理系統圖。

圖3 高值醫用耗材精細化管理系統圖
第一,代銷入庫核查。醫院與供應商簽訂相應的協議,對有關高值醫用耗材進行備貨,依照編碼規則制作各個材料的二維碼并將其粘貼在指定位置,醫院耗材管理人員掃描各個材料二維碼進行入庫操作,同時顯示出每種材料的名稱、型號、編碼、價格、總費用、生產批號以及有效期等主要信息,醫院材料管理人員認真核對各個耗材信息,在確認全部正常之后便可代銷入庫。
第二,臨時發放。在進行手術開展前的準備工作時,巡回護士會依照醫生吩咐與手術要求到高值醫用耗材管理部門領取手術中需要用到的各種高值耗材,管理人員在查找到相應高值耗材之后對其進行掃碼操作,顯示出該高值耗材入庫登記的各項信息,同時在“接收人”位置填寫領料護生姓名,完成高值醫用耗材臨時發放全部操作。
第三,出庫確認。在手術全部完成以后,醫生以及巡回護士會對高值醫用耗材進行整理與分類,將使用與未使用的耗材放置到不同區域,對于未使用的高值醫用耗材,則由護士返回到材料管理部門,并撤銷發放操作,而已經使用的高值醫用耗材,則將其二維碼撕下粘貼到病人“高值醫用耗材使用知情書”上面,并將其與高值醫用耗材使用單一道送到耗材管理人員處進行出庫確認。在確認病例上高值耗材二維碼正確之后,對其進行再次掃描,同時詳細填寫病人姓名、住院號、領料部門與人員等信息,完成出庫確認操作。耗材管理人員在認真查看高值耗材使用清單之后,各項信息均正確之后打印出庫清單,并將已計費核銷的耗材變更為“已發放出庫”。
第四,核銷計費。高值醫用耗材管理人員將已經出庫好的耗材出庫單轉交到各個使用科室,在確認無誤之后進行計費。
第五,付款結算。醫院資產管理部門人員對高值耗材出庫單進行核實,以月為單位制作專購品單,供貨企業根據專供品單據出具發票,醫院財務部門在核實無錯誤之后,完成最終的記賬確認。
綜上所述,依托于二維碼構建醫院高值耗材精細化管理系統,能夠在高值醫用耗材使用科學性分析上發揮重要作用,為其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更好地推動醫院降耗控費工作開展。與此同時,還能夠為醫院高值醫用耗材安全運用提供技術層面的保障,為醫院高值耗材精細化管理提供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