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厚灶
梧州市工人醫院 廣西 梧州 543000
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end gas carbon dioxide,PETCO2)能夠直接反映機體代謝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出肺部的復雜生理過程,被臨床認為是一種肺泡通氣狀況的無創指征,能夠對機體呼吸功能和通氣系統共進行監測,同時能夠反映循環功能和代謝功能的變化,現已被臨床認為是人體除體溫和呼吸、心率、血氧、血壓之外新的生命體征[1]。PETCO2在一般生理狀態下與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具有良好的相關性,PaCO2與PETCO2相比存在花費高與中斷測定、需動脈穿刺等缺點,而PETCO2監測具有反應迅速、簡便、連續、無創等優點,能夠及時幫助醫生發現異常情況,并作出有效處理,同時能夠對患者病情與預后加以判斷[2]。急診科作為醫院收治急危重癥患者的重要場所之一,PETCO2作為無創且快速的循環及同期監測指標,在急診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功過程中監測具有重要意義[3]。本文就急診急危重癥患者應用PETCO2的研究進展加以綜述。
PETCO2近似于動脈血及肺泡氣中的CO2濃度,相較于動脈血中的CO2分壓,兩者相差≤5mmHg,但該差值體現于慢性肺疾病中能夠增大明顯[4]。臨床在使用PETCO2體現PaCO2方式去對患者病情加以判斷時,需謹慎對待,在該階段中發現PETCO2可表明機體自主循環恢復。PETCO2已被臨床廣泛應用于重癥監護與手術、麻醉中,近年來組間應用于院前急救和急診醫學[5]。呼氣末二氧化碳(ETCO2)檢測最早是源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最初在臨床中是用于協助麻醉醫師定位氣管插管位置以及明確術中通氣情況,故以往臨床PETCO2報道基本以手術與麻醉為主[6]。PETCO2應用于麻醉中,主要監測患者呼吸情況以及判斷麻醉的深度;PETCO2應用于手術中,主要監測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壓,對潮氣量與呼吸頻率及時做出調整,確保手術順利進行與患者的呼吸平穩[7]。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PETCO2迅速普及至臨床重癥患者中[8]。國內外近幾年的相關研究均可表明[9-10],PETCO2對于急診為重癥患者而言,能夠有效體現機體PaCO2變化,采用PETCO2監測方式對循環關注以及肺通氣、器官插管、呼吸道疾病診斷加以評分,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2.1.1 鼻胃管的置入與判定
鼻胃管的置入作為急診科常用的一種輔助性操作技術,在確定管路以及準確置入中存在諸多難點[11]。多項研究均可證實[12-13],PETCO2監測法在引導鼻胃管置管中的特異度與正確率較好,發生異位概率較小,能夠顯著減少誤判與漏判的發生,以此保障患者安全,提升療效。
2.1.2 氣管插管
目前,PETCO2監測在臨床中最值得肯定的作用便是能夠對氣管插管位置做出準確判斷,能夠有效判斷管道在氣管內還是在食道內[14]。氣管插管是保障患者呼吸通暢的重要搶救措施,氣管插管失誤與危重患者搶救過程中病死存在密切相關,故成功插管以及明確插管位置極為重要[15]。臨床諸多研究均可證實[16-17],PETCO2能夠提升危重癥患者氣管插管成功率以及明確氣管導管所在位置,是臨床危重癥患者開展經口氣管插管的最佳選擇。
心臟驟停能夠導致機體泵血功能與心臟收縮變弱,情況嚴重者可導致患者失去生命。臨床對心臟驟停患者開展搶救時,心肺復蘇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實施結果的好壞能夠對患者的病情預后帶來直接影響,故臨床在救治心臟驟?;颊咧校钟斜匾獎討B監測患者心肺復蘇的效能[18]。PETCO2作為臨床反應迅速、無創且精準的評估實施,已被諸多研究證實,是一項能夠直接體現患者心肺復蘇有效性的關鍵指標。近年來的相關研究表示[19],心輸出量與PETCO2具有較好的相關性。臨床大量研究發現[20-21],PETCO2與危重癥患者搶救過程中的存活率、復蘇成功率以及復蘇質量具有密切聯系,故PETCO2監測能夠作為評估臨床預后以及心肺復蘇質量的有效指標,對心肺復蘇患者予以PETCO2持續監測,能夠直觀反映患者胸外按壓效果,提前預測患者自主循環恢復效果,便于臨床醫師及時更換搶救措施,更好地判斷搶救效果,將整體搶救成功率加以提高??傮w而言,PETCO2監測水平越高,表明患者心肺復蘇治療效果越高,病情預后情況會越來越好[22]。
機械通氣是臨床應用急危重癥患者搶救的一種急救措施,通過為患者建立人工氣道,能夠幫助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維持與提供呼吸支持[23]。研究表明[24-25],PaCO2和PETCO2在機械通氣不同時間段均具有良好的相關性,能夠有效反映PaCO2變化情況。PaCO2連續監測能夠對盡早發現呼吸機故障與指導脫機、調整呼吸闡述、更換呼吸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機械通氣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急診呼氣末二氧化碳監測專家共識組建議機械通氣患者監測 PETCO2,連續監測 PETCO2能夠盡早發現通氣過度或不良,提示通氣頻率和呼吸機觸發條件等優化通氣條件。研究報道,機械通氣3 h后PETCO2仍大于55 mmHg,說明與開始通氣時潮氣量、吸呼比等參數設置過小有密切關系,故排除應用碳酸氫鈉及高熱等造成CO2產生增加的因素,適當增加呼吸頻率和(或)潮氣量以增加分鐘通氣量,防止CO2潴留造成內環境紊亂重則發生循環系統并發癥[26-27]。監測PETCO2有助于更換通氣方式:如呼氣末正壓通氣(PEEP)、間歇正壓通氣(IPPV)、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以及自主呼吸模式(SPONT),將不同呼吸參數調整至合理水平;指導選擇最優PEEP值,可根據PaCO2和PETCO2差值來調節適當的PEEP值,通常而言,最佳PEEP值時Pa-ETCo2值最小[29-30]。
PETCO2監測作為臨床無創且能夠持續監測的措施,是臨床各類急危重癥患者的重要監測指標,能夠顯著反應患者代謝與循環、呼吸等功能,具有反應快速、無創、持續以及簡單等特點,能夠快速有效幫助醫師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對患者病情預后做出準確判斷。在急診急危重癥患者中應用PETCO2監測,能夠有效指導急診科醫生開展后續救治工作,提升醫療護理服務質量與醫療設備使用效率,以此提升臨床整體搶救成功率,改善病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