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寶麗 梁琦 高甜璐 李媛
西安醫學院基礎醫學部 陜西 西安 710021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又叫做老年性黃斑變性,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多因素疾病。它是一種常見的,由于神經炎癥、氧化應激水平增加和神經興奮毒性引發視網膜細胞損傷導致失明的疾病[1]。近年來,AMD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增加,隨之增加的是對疾病預防和治療選擇的需求。本篇文章旨在通過簡單的綜述,引起更多人群對于AMD這一疾病的了解。
AMD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可能是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綜合作用產生的結果,如年齡、種族、吸煙、血脂、肥胖、酒精、體重指數、氧化應激、脂褐素積累以及心血管疾病等[2]。此外,已知兩個重要的遺傳風險等位基因:補體因子H(CFH)和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易感基因2(ARMS2)占AMD發病風險的45%[3]。
一般來說,AMD可以分為干性AMD與濕性AMD兩種類型。其中約85%的患者為干性AMD患者,其主要由黃斑區視網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和脈絡膜毛細血管的進行性喪失導致,疾病進展緩慢,癥狀較輕,可能有少數患者出現視物模糊變形;當病程累及到黃斑中心凹時,患者中心視力減退,甚至嚴重降低[4]。濕性AMD則是由于脈絡膜新生血管(CNV)增生,從而導致臨床出現滲出、出血及瘢痕的癥狀,通常早期就有明顯癥狀,表現為視力突然下降;到了晚期,黃斑形成瘢痕后,中心視力完全喪失,此類患者在患病人群中所占比例約為15%。
通過飲食攝入抗氧化劑是最常用的預防AMD的方法。
黃斑內含三種色素,包括葉黃素、玉米黃質和中玉米黃質,都必須通過飲食攝入;這些類胡蘿卜素能發揮抗氧化劑的作用,保護機體免受氧化應激損傷從而降低AMD的風險;因此,血清中低水平的類胡蘿卜素可以作為AMD的高風險相關因素。此外,飲食多酚亦可通過保護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免受氧化應激損傷從而抑制AMD的發生[5]。
血管內皮細胞因子(VEGF)在CNV發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抗VEGF藥物直接注射到眼睛的玻璃體中發揮抑制黃斑水腫或CNV的作用。目前已有四種藥物可供使用,包括貝伐單抗,拉尼布單抗、阿利貝西普和布羅魯昔單抗。但不幸的是,在治療的前幾年,幾乎所有患者都必須長期反復進行抗VEGF治療[6]。
用激光產生的熱能損傷CNV,但激光過量或激光治療位點偏差,會導致附近的正常組織損傷。
采用810nm波長的近紅外光照射,使靶組織緩慢升溫10℃左右,以封閉CNV,達到治療目的[7]。與激光治療法相比,由于其溫度升高溫和緩慢,一般對鄰近組織損傷不大。
將特異光敏劑注入病人體內,當藥物流經視網膜時,局部應用689nm激光激發光敏劑,形成高活性單線態氧,直接損傷CNV[8]。但它只能破壞已生成的CNV,不能阻止其生成,因此該方法無法治愈AMD,應考慮與其他方法聯用。
如視網膜下新生血管膜的切除、視網膜移植等。
雖然目前的治療方法不是針對疾病的源頭,但仍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保留了AMD患者的視力。可是對于干性AMD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早期診斷疾病類型非常重要,便于進行及時準確的治療。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AMD在世界范圍內的發病率也在逐步增高,它使得患者喪失基本生活的能力,這讓我們迫切需求其預防或者有效治療的方法,否則會有更多的患者遭受痛苦。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有必要結合各學科的知識體系,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便未來的干預及治療措施能夠拯救更多的患者,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