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浩鑫工程有限公司 李洪烈
新中國成立后,工程建設受到經濟水平影響,發展相對緩慢,施工管理亟待完善。20世紀五六十年代,勞動保護管理體系建立;20世紀八十年代,逐漸在國內引入項目安全管理方面的理論、方案;20世紀九十年代,逐漸在現代安全風險管理理論體系構建上取得成效,技術方法隨之進步,但就電力企業來講,因相關施工管理的工作起步尚晚,在現代新技術、新能源飛躍發展的新形勢下,仍面臨著新的問題、新的風險。
201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修訂,強調安全生產工作需堅持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綜合治理的方案。2015年,《電力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法》發布,要求對電力生產的規律把握,在現有安全管理基礎上,增強安全管理系統的可控性、前瞻性,對與電力行業生產實際符合,基于規范化的、持續完善的、風險的安全管理模式予以探索,逐漸對理念先進、方法得當的預控體系構建,在對各類事故防范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電力保障。
配電線路是電力系統重要組成部分,即指≤35kV 線路新建或核準改造的項目,通常按農村配網和城市配網予以劃分。針對配電線路施工過程加強管理,除可保障各項施工環節順利完成外,還可對安全事故發揮防范作用,提升施工質量。同時,也為電力企業經濟最大化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可對人們在新環境下于電力上的全新需求予以滿足。另外,加強配電線路施工過程的有效管理工作,目的還在于縮短施工時間,提高供電質量,推動經濟發展,故價值顯著[2-3]。
電網建設中配電線路施工管理包括以下幾點內容:一是施工規劃把控。在電網建設中,對配電線路施工規劃進行詳細制定作用十分突出。需施以嚴查,對不同環節細節均有涉及,避免漏項,為施工工作順利展開提供保障。
二是圖紙檢查審核。對圖紙進行檢查及審核,是電力工程項目開展的基礎,對工程項目施工質量有著較大程度的影響。在對圖紙進行設計時,除設計人員依據電網建設整體所需,反復進行校準、考量外,還需項目負責人實施檢測,將錯誤檢出并及時糾正,以使施工質量得以提升。
三是施工技術把控。在配電線路施工中,施工技術為較難管理的內容,不同的施工人員,在其所掌握的技術水平上也存在較大差異,與之對應的施工方式也較為多樣,故增加了工程質量管理的難度。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需對施工技術進行嚴格控制,以達到電網建設的目標。
四是線路安全管理。配電線路在施工期間,施工進度、線路質量為現場管理工作的重點,也是影響電力企業成本投入、工程項目質量的重要因素,故需科學對待,加強管理力度[4]。
隨著國家鐵路網建設與城市發展,穿越城區的部分鐵路將通過外遷等方式重新發揮新的活力。與此同時原鐵路走廊卻逐步成為城市發展的一道“裂痕”。本文在對廢棄鐵路沿線問題剖析的基礎上,結合鐵路再利用模式提出了鐵路沿線地區“面—線—點”的交通優化策略,并以南京寧蕪鐵路進行了實例分析,以期通過多種交通方式系統融合、沿線地區交通織補以及重要節點精細化設計與控制等策略方法,實現廢棄鐵路沿線地區交通系統的優化與提升。
在對配電線路工程進行管理時,需遵循綜合性、科學性、信息性、連續性、系統性原則。具體分析如下:一是綜合性。配電線路工程施工風險并非孤立存在的,不同風險要素間可彼此產生影響,在對施工進行管理時,需以整個項目為基礎,綜合進行考慮,如信息搜集環節、人員管理環節等,以找出潛在問題。
二是科學性。在對電力施工項目展開管理時,需以科學的理論依據為出發點,按照科學方法,對極具可行性的管理體系予以建立。如經分析既往安全事故,發現電力安全事故具有規律可循特征,故在對配電線路工程展開管理時,需依據具體情況,結合理論和經驗,來對適合的管理方法進行選擇。
三是信息性。在對配電線路工程進行管理時,需要深入準備資料參考,須對與項目相關的信息進行搜集,管理的質量如何,與所搜集信息的全面性、精準性、動態性、及時性等均存在密切關聯,即施工管理質量需以信息資源為基礎。
四是連續性。在配電線路施工管理中,對于風險事件的辨識并非一次性,進而需在整個項目中貫穿,在項目實施期間,受內、外環境變化影響,配電線路工程風險也在發生著變化,因此要連續、動態對風險問題進行辨識。
五是系統性。在開展配電線路施工期間,安全風險以客觀的形式存在,因此要系統、整體對施工期間的安全問題進行識別,以增強管理水平。
一是設置安全管理計劃。針對配電線路工程設置安全管理計劃,在計劃中對項目組織、成員管理方案予以明確,并對管理過程進行設計,明確管理思路,制定管理策略,就安全管理方法向項目組織做指導,以此為管理的重要依據。
二是明確工程項目規劃。在對配電線路工程項目進行規劃時,要以現實為基礎,對建設目標確定,對期間可能存在的困難預測,進而提出實現策略,資源計劃、安全計劃、工期目標、費用目標等,均為重要的管理內容。
三是匯總吸收經驗資料。在工程項目實施時,均對資料進行了整理、備案,可對相關工程專家意見、文件記錄、會議記錄、工作進度等內容進行搜集,對上述內容展開分析,獲取同配電線路工程相關的,具參考價值的管理信息。對于歷史資料中的風險,需制定預防方案,避免有風險再次發生,針對潛在的風險,需對應對措施進行制定。
四是有效應對假設因素。在對配電線路進行立項,以及規劃設計時,均在相對呈良好狀態的假設條件下建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上述預想即呈現出不確定性,有一定風險存在。如工程項目正好處于政策變動、強制性標準、法律法規等條件下,或有無法預見的社會變動,則較難在實施階段對風險事件進行控制。
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因配電工程所涉規模相對較小,承受的任務量卻較大,加之阻礙因素多,故管理存在較大難度,對項目特點及現存問題進行掌握,便于管理措施針對性地制定。
基礎知識掌握度不佳,多為施工人員相關基礎知識掌握不足,或所搜集的歷史有效數據貧乏。對相應原因展開分析,其一配電線路工程在性質上屬勞動用工密集型產業,負責一線作業的以農民工為主,文化水平相對偏低,安全風險防范意識較差,進而增加了管理的難度。其二我國電力施工管理尚處于發展階段,相關配電線路工程安全風險、安全事故指數等有效數據較少。既往多展開事故調查,但部分私企較難針對事故開展分析和統計工作,更未建立風險數據庫,故可供參考的風險管理數據相對較少。上述因素,均影響到整體工作水平的提升。
配電線路工程在實施時,涉及較多單位和部門,如政府管理部門、施工單位、建設單位、設備材料單位、電力行業協會、運行維護單位、監理和勘察設計單位等。一個項目的完成,由專職或兼職安全員、企業法人、施工管理與相關作業人員、項目經理等密切配合,共同參與。施工單位不同,所面對的風險、安全管理方式、承擔的責任也存在較大差異,在施工項目中,不同人員責任也有明顯區別,故上述情況均對協調管理有較高的要求。
就配電線路工程而言,以露天作業為主,鋪設的施工路線通常較長,所涉步驟及環節繁多,工作地段、架空線路較為多樣。在不同施工地段,安全工具、施工機械、作業人員均呈頻繁流動性,故管理存在一定難度。不僅如此,因電網建設中,輸電線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存在一定損壞、被盜風險,如農用電網設備常有被盜的問題存在。配電線路無論是被破壞或是被盜,均會為電力企業帶來損失,且還會影響到公眾用電。
電網建設中的配電線路工程多包括架空線路,如立桿塔、架設架空電纜和架空線等,工程施工多在野外,自然環境及地形條件相對較差,因此對系統勘查有較高的要求,需要為工程設計提供準確參考依據。同時,露天作業在實施時,受場地、交叉作業限制,加之雷電、寒暑、大風等自然因素的危害及影響,易發生高空墜落、坍塌等重大傷亡事故,進而促使施工安全性下降。
在電網建設過程中,就工程量而言,相較輸電線路,配電線路工程相對較小,所鋪設的線路通常小于20km。但從整個施工項目來看,工期相對較長,用于配電線路施工的期限較短,因前期還需做多項準備工作,如設計施工圖,協調通道、土地占用問題,協商林地賠償問題,辦理停復電手續等,均對時間有所消耗,進而引發施工工期緊張,增加了安全隱患[5]。
在配電線路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對工程整體質量有著直接影響。故需積極開展對相關從業人員綜合素養的培養工作,從根本上提高管理成效。作為施工企業,可設風險數據庫,組織配電線路施工人員定期接受系統的教育培訓,通過對外交流、專家授課、專題講座等方式,使其技術水平、安全意識得以提升,確保在實際工作中,可嚴格依據施工規定及技術要求作業。
此外,在針對施工人員展開培訓過程中,除施工技術外,還需重視對人文精神、企業文化的宣講,使施工人員責任意識增強,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提高。可將自身優勢充分發揮,從根本上使配電線路工程建設質量得到強有力的保障。可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量化考核,設獎懲制度,將個人表現、整體素質情況、團隊合作情況均作為考核內容,以使施工人員主觀能動性增強,綜合素養提升。
配電線路項目不同責任主體協同狀況如何,對施工過程是否順利,影響較大,甚至可對施工企業所塑造的社會形象形成不良干擾。一方面針對不同責任主體,就安全管理制度予以完善,經培訓教育,使其從思想深處對施工安全性有明確認識,在制度層面,消除對安全可造成不利影響的因素,促整體安全管理水平增強。另一方面,通過明確配電線路施工管理所具有的多樣性和層次性的特征,鼓勵不同責任主體間積極協調,有效溝通,以共同促進項目目標達成。
在針對配電線路工程進行施工管理時,需依據我國相關制度,對配電線路施工標準嚴格遵守,避免出現盜竊、破壞的問題,進而達到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管理的目標。同時,還需加大對不同的配電線路施工現場檢查、巡視的力度,此為最有效且直接避免外力破壞的方案。定期開展對線路、燈塔、供電設備的檢查,一旦有配電線路問題檢出,即積極制定應對措施予以解決,并在后續的工作中,詳細分析故障原因,以防同類型事件再度發生。
為進一步增強安全管理效果,還可設立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對有害的危險因素識別,完成風險評價、風險分析后,就風險預警指標予以建立,在施工期間,在各種危險因素與預警指標接近時,進行及時干預,對災害、事故的發生具減緩作用。基于此,需完善應急救援準備,為及時、科學提供應急救援提供保障。
配電線路在施工期間,工藝較為多樣,在建設前期,需經系統勘查,對施工技術、施工條件等信息獲益,以對施工設計合理性、可行性作出有效判斷。若在進行勘查期間,有信息或數據誤差,可引發配電線路施工質量、安全水平下降,進而增加質量問題、安全事故發生風險。故在勘查時,需對平距高差、配電線路轉角的測量問題引起充分重視。另外,不斷引起新型測量技術,為數據的有效性、真實性提供保障。同時,在面對自然因素的危害,需提高安全防護力度,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編制,專人監護施工,強調處于不同作業環節的施工人員必須穿戴防護設備,如安全服、安全帽、安全手套等,以降低損傷風險。
配電線路工程施工期間,工期壓力為高危誘導安全事故發生的因素,作為管理者,應在針對施工開展管理時,依據不同環節所需,對人員進行合理、科學配置,同時要對施工工藝流程進行針對性完善,使施工效率得以提升,有效發揮對工期壓力緩解的作用。
在電網建設中,配電線路工程作為重要基礎,可對電網結構完善,使之更具合理性、規范性,進而為供電的可靠性、安全性提供保障,使配電網整體安全運行水平得以提升。近年來,市場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社會法治體系漸趨完善,工程項目競爭日益激烈,重視針對配電線路電力施工開展管理,避免風險事件發生,可為電力企業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可推動我國整體電力工程建設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