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茹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
手繪藝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生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勞動實踐中,是社會的產物,蘊藏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同時伴隨著華夏文脈的傳承,歷久彌新,亙古流傳,不斷注入時代元素,保持著民族性與創新性、文化性與藝術性的完美融合。立足于嶄新的時代背景,借助先進技術對手繪藝術在服裝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予以傳承和創新,不僅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而且能發揮其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情感陶冶和思想教化作用,更有利于架構起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橋梁,將創意和內涵融入服裝藝術設計中,從而推動服裝藝術設計產業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當然,在引導人民群眾參與手繪藝術欣賞和服裝藝術設計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藝術特色,形成一定的審美素養和探索精神,使新時代的人民群眾成為手繪藝術的繼承者和弘揚者,擴大包括手繪藝術在內的優秀文化體系的群眾基礎和傳播市場。
產生于廣大人民群眾勞動實踐的手繪藝術不僅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包含著植根于華夏民族靈魂深處的精神。因此,對手繪藝術在服裝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予以傳承和創新,不僅有利于推動文藝創作尤其是服裝藝術設計的創新性發展,而且可以發揮民族精神對人民群眾的積極教化作用。在引導人民群眾對手繪藝術內涵及表現形式予以深入了解的過程中自覺培養并踐行民族精神。在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指引之下自覺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承者。手繪藝術的傳承在塑造民族精神風貌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發展潮流,我國除在經濟、政治方面擴大開放,加強國際往來以外,也應當將文化輸出作為我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手繪藝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代表,在推動其傳承及創新,圍繞其開展服裝藝術設計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中華文化的魅力擴大華夏文明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使中華民族更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時在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也可以吸納國際優秀文化,將其融入手繪藝術傳承及創新發展中,激發其發展活力和創造力。
傳統印花技術的出現及應用極大地滿足了特殊時期物資匱乏的情況下服裝設計和生產的實際需要,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諸多弊端。一方面,應用印花技術制作的服裝往往千篇一律,在圖案、類型等諸多方面都難以保持創新性和多元化,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借助印花技術進行的生產活動主要由工人搭配機器的形式來完成,有一定的固化弊端,難以靈活體現設計師和藝術家的審美理念。同時印花機需要大量的成本購置,在經營利潤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而手繪藝術在服裝藝術設計中的融入和應用則可以極大地彌補機械化的不足。
現代藝術在服裝藝術設計中的融入和應用,使得服裝更加豐富和多元,不僅可以充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審美需求,同時也為商家帶來了一定的商機,擴大了銷售市場,從而有利于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在物質條件充分滿足的社會環境下,人民群眾在服裝的選擇方面更傾向于貼合自身的審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對于服裝設計的獨特性更加青睞。手繪藝術圖案是設計師針對穿著者的畫像描繪、服裝面料、制作工藝等情況設計的,促使服裝精品化轉型,可以更好地融入全新的服裝市場,同時手繪藝術取代印花設備,也可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從而增加經濟效益。
手繪藝術在服裝藝術設計中的融入和應用的根基在于服務于服裝風格,在此基礎上增加創新點和亮點。為此,在選擇和應用手繪藝術之前,應當明確服裝藝術設計風格。手繪圖案及類型豐富而多樣,包含自然韻味的動植物圖案、具有傳統文化特征的紋樣圖案、根據顧客特殊要求特別定制的圖案等。這些圖案的選擇搭配以及繪制應當與服裝藝術設計的整體風格保持一致,避免造成風格偏差,影響了服裝產品的審美。
服裝藝術設計布局是經過設計者、藝術家統籌考量和深入思考的結果,服裝上的每一處圖案、每一種色彩都經過專業而細致的衡量和搭配。同樣手繪藝術在服裝藝術設計中的合理應用也要考慮到整體布局和細節規劃,只有保證手繪圖案處于合適的位置,保證合適的大小占比才能帶給觀眾以美的觀感,也能夠更加和諧地彰顯設計者的審美理念。具體來講,手繪藝術在服裝藝術設計中的合理布局應當保持平衡性和突出側重點的原則,避免造成大面積鋪排。
在中國傳統服飾體系當中,紋樣的類型及表現形式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其產生于人民群眾的日常實踐活動中,傳達著人民群眾的思想理念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的紋樣往往蘊含著不同的寓意,如圖騰祥瑞文化中的龍、鳳、麒麟、靈龜等被廣泛用于古代帝王、王后、官員等上層階級的服裝設計中,代表著權力、地位等;各種山水、花鳥、琴、棋、書、畫等藝術圖案應用于服裝設計中,寓意著生活的美好以及人們熱愛大自然的心情……在將手繪藝術融入服裝藝術設計中時,需要全面深入地把握傳統紋樣形式及其寓意,總結紋樣設計規律,把握多種樣式的表現手法如寫意、寫實等的前提之下,為新時代服裝圖案的設計和創新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和靈感支撐。
面料作為服裝設計和制作的重要構成要素,對其質量和美學價值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將手繪藝術科學合理地融入服裝設計中時應當基于對面料特征和用法的把握來科學進行。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人們從各類農作物乃至動物中提煉出了各種面料原材料,如蘭麻、棉花、絲綢等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應用歷史。麻、絲綢、錦緞、綾緞以及藍印花布等有著非常明顯的傳統特色;扎染面料具有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所產生的奇美;蠟染面料帶有濃郁的民族與鄉土氣息;藍印花布極具江南水鄉風情。在將傳統面料構成及其基本特征融入手繪藝術設計和應用中時,可以在把握其種類的基礎上了解每種傳統面料剪裁、扎染等操作的具體方法以及應用場合,同時結合對現代服裝材料的認知來開展服裝設計活動。不同服裝面料對手繪方法的要求也不盡相同,設計師要根據所設計的服裝面料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設計方法進行圖案的手繪工作,采用不同的顏料,讓圖案風格與服裝整體風格、服裝各個部分的調性保持一致,這樣才能夠達到和諧的視覺效果。
服裝色彩作為服裝設計及其美感的重要構成要素,在將手繪藝術應用于服裝藝術設計中時,應結合手繪圖案和操作方式合理調和服裝色彩,借助色彩的合理搭配,增強視覺美感。除單色系服裝以外,基于多種色彩的服裝設計需要采取合理的配色手法。中國傳統服裝配色主要由紅、黃、青、白、黑五種基本顏色構成,而這五種顏色往往被作為正色使用。除此之外,廣西融水苗族非遺配色的手法也極具特色,具有較強的借鑒性。廣西苗族的圖案紋樣在色彩對比上十分強烈,其濃烈厚重的艷麗感能給人帶來視覺沖擊力。在苗繡中,他們常以青、白、藍土布作為底色,再用紅、橙、黃、綠、藍、靛、紫、白八種顏色勾勒出各式各樣的紋樣圖案。例如,廣西偏苗的服飾,上衣的主色彩為紅色,衣領與袖口邊大多數以綠色花邊為主,大面積的紅色與小面積的綠色形成強烈的對比色,在視覺效果上十分震撼。設計師在進行服裝藝術設計前可以在掌握傳統配色手法的基礎之上把握其中的基本原則和應用規律,在開展新時代服裝設計活動時,可以對廣西融水苗族等非遺配色方案加以借鑒和改進。
中國古代服裝以漢服為主流。所謂漢服,是指傳統漢族服飾。漢服的出現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經考古研究發展,早在新石器時代,祖先就已經找到了打造石器飾品和養蠶繅絲的方法。黃帝時期出現了冠冕制度,而我國古代服裝制度及體系則初步形成于夏商時期。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局面的出現則推動了中國古代服裝的多元化發展。秦朝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同樣表現在服裝領域,秦朝確立了服裝領域的各項規則,形成了完整的漢服體系,同時形成了深衣制、襦裙制、圓領袍衫以及上衣下裳四種基本形制。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國古代服裝風格始終在流變的道路上前行。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發展頂峰的唐代不得不提,這一時期社會經濟十分發達,文化氛圍也十分自由,女性群體對美的追求更加熱烈而自由,因此這一時期的服裝呈現出華美炫麗的特征,更是出現“慣束羅裙半露胸”“粉胸半掩凝晴雪”這種大膽、性感、堪稱香艷的裝扮,足見唐人思想開放。與唐代服裝的雍容華貴不同,宋代的服裝則追求清新雋永,儼然富有水墨畫淡雅之感,更具內斂性。
我國傳統服裝形制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受社會歷史背景的影響顯現出不同的設計特征,并且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內涵。例如,寬大的衣袖代表著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當中的包容性,直角相交的交領則蘊含著儒家思想內涵中的正直性等。傳統服裝形制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也不斷實現著一定的革新和進步,在古代服裝形制基礎上形成的現代服裝形制主要包括方領、圓袖、垂背等。結合相關史料對我國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傳統服裝形制及其基本特色加以歸納和探究,在其基本樣式的基礎上融入新時代服裝設計理念對其加以改動可以創造出全新的服裝款式,如領子設計:Y型領、交領、V型領、直領、立領、圓領,衣襟設計:大斜襟、偏襟、曲襟、對襟等。在將手繪藝術融入現代服裝藝術設計中時,可以在對傳統服裝形制加以系統掌握的前提下,遵循古為今用、中西合璧、和而不同的設計理念來把握、創新新時代服裝款式。
手繪藝術與服裝藝術設計的歷史發展悠久,然而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以及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中都顯現出各具特色的審美特征和時代需求。因此,現代手繪藝術在服裝藝術設計中的融入和應用也需要考慮到時代性,不斷加以創新和完善。服裝設計者既要在充分了解社會發展歷程及其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把握基本方式和應用原則,又要全面了解新時代群眾在手繪圖案以及服裝產品方面的審美素質,采用創新性、個性化的手繪藝術方式在提高服裝設計和制作效率的同時,保證其美感和質量。手繪藝術手法的創新性應用也應當與客戶個人的審美需求以及思想藝術相結合,手繪藝術在服裝藝術設計中的創新性應用可以滿足客戶對于服裝類型、面料、色彩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同時也可以彰顯客戶個人的風格和特色。從這一角度來講,手繪藝術方式的創新性應用不僅在于追求服裝產品的個性化,而且要滿足客戶個人的特殊性需求。這就需要手繪藝術工作者不僅要在掌握傳統手繪方式的基礎上,為其融入時代性和創新性,而且要實時了解現代客戶在服裝產品尤其是手繪產品方面的實際需求,從多樣化的需求中提煉個性化和創新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