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黃利英 郭峰(成都東籬醫院)
血管瘤主要表現為嬰幼兒的皮膚上有紅色的斑塊,血管瘤患兒會發生局部的出血、疼痛現象。那么,血管瘤是怎么形成的呢?治療后會留下后遺癥嗎?以下將進行解答。
血管瘤形成的原因,目前尚無科學研究定論,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1)孕期受到外界刺激 嬰幼兒血管瘤的形成受母體雌激素的影響,與雌激素及雌激素受體具有較高的相關性。當媽媽在懷孕期間接觸有害化學物質會增加嬰幼兒血管瘤發生風險,一些揮發性有害物質,如汽油等可通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循環影響胎兒發育,這些化學物質可作為環境雌激素與受體結合,促進血管瘤的形成。
(2)營養不良 媽媽在懷孕期間若存在營養不良的現象,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嬰幼兒發生血管瘤。當媽媽在孕期不能很好地補充營養物質,就會造成血清中缺乏多種微量元素,還可能缺乏多種身體合成代謝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導致母體激素異常分泌,產生血管瘤。
(3)生活方式不健康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會對胎兒的成長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4)妊娠期合并癥 母體在妊娠期間合并有高血壓會有慢性缺氧現象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導致胎兒發育過程中增加了毛細血管數量,使嬰幼兒血管瘤發生概率增加。
(5)早產與低出生體質量 早產兒與低出生體質量新生兒的呼吸系統發育較為不完善,容易發生呼吸系統疾病,在機體缺氧條件下引起血管瘤生長,導致血管瘤發生概率上升。
很多因素都會讓嬰幼兒產生血管瘤,在疾病發生后及時去醫院采取科學的治療手段,血管瘤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是,血管瘤治療后會產生后遺癥嗎?
血管瘤分為3 種類型,分別是表淺型血管瘤、深在型血管瘤以及混合型血管瘤。當表淺型血管瘤退化后會造成嬰幼兒患部上皮萎縮和毛細血管擴張;而深在型血管瘤在退化后會在嬰幼兒身上留下纖維脂肪塊;混合型血管瘤在退化后以上情況均有可能出現。
血管瘤的治療周期是比較長的,且發病部位多位于嬰幼兒面部,在治療過程中的并發癥發生也比較常見,在血管瘤退化后會留下一些疤痕,影響美觀,這樣會對患兒家屬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而且疤痕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還可能在患兒的成長過程中引起一些心理壓力,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
總而言之,嬰幼兒血管瘤的產生主要跟妊娠因素與分娩因素有關。當寶寶得了血管瘤之后家長也不用過于焦慮,去正規醫院采取科學的治療手段完全可以治愈。而血管瘤退化后產生的一些色素沉著、瘢痕、毛細血管擴張等,雖然影響美感,但對患兒的身體功能并不產生影響,家長也不必過分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