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胡毅
(遼寧教育學院,沈陽市外事服務學校)
教師隊伍質量是教育質量的重要組成因素,而師德師風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師德師風建設應該是每一所學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嚴格的制度規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導。”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專門就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提出了具體意見。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師德師風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的對策。
優秀的教師要有先進的育人觀念、扎實的知識積累、靈活的教學技巧,最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言傳與身教并重,引領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對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師承擔著先進思想傳遞的重任,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堅決支持者,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輔導者。這就要求教師用好課堂講臺、校園矩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不斷地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頌揚中國精神。因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供了根本保證。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待有著更新、更高的標準。教師是教育隊伍的中流砥柱,教師素質的高低對教育事業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升自我素質和能力,以回應廣大家長、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讓廣大家長、人民群眾在教育中體會到幸福感和獲得感。
德育是基礎教育發展中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教師要在教育教學中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做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帶領人、創造思維的引路人。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其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人格養成,因此教師的道德品質、人格修養與學生的成長息息相關,對學生能否塑造積極向上的個性有著重要的影響。
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學識、高超的業務能力,還要有高尚的師德,才能不辱使命,承擔起育人的重任。因此,師德師風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緊密結合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職業化發展中就包含師德的提升,而師德又是教師專業長久發展的強大動力。
近年來,師德師風建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印發各類關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加大了學校管理及評價體系的建設和改善。但仍然存在責任落實不到位、師德規范零散化、評價考核虛假、依法執教意識薄弱等問題。在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中,各主管部門的協調運行不暢,缺少有效溝通的機制。
師德師風隊伍建設停滯在簡單、碎片化階段。師德教育缺乏創新精神,其開展的內容、形式、方法等都缺乏與時俱進。師德教育碎片化,沒有形成完整的師德教育體系貫通于整個師范生培養和在職教師工作中。而且師德教育內容著重于職業道德中的共同屬性部分,缺少對不同科目、不同年齡的教師有針對性的培訓,師德教育沒有真切地發揮出提升教師思想素養和道德水平的作用。
師德師風相關規范文件名目繁多,但是真正因地制宜、與教育教學相輔相成的師德規范卻沒有形成體系。師德師風評價走過場,抓手不實,體系不全,發現問題不深究、不糾正,導致師德師風評價不能完全落實下去。甚至在一些學校,教師的職稱及職位晉升只強調教學成績和科研成果,忽視師德師風考核,導致部分教師放松個人師德師風素養的提升,依法執教意識薄弱,這對新時代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的貫徹和落實造成了阻礙。
部分教師輕視思想政治素養提升,對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不求甚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忽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用理論來指導實踐、以實踐促進理論學習的能力較弱。個別教師理想信念缺失,存在收受禮金禮物、有償補課等違規行為。理想信念不堅定、思想認識失之偏頗的教師容易向學生傳遞政治導向不正確的信息和言論,進而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使其造成錯誤認知。
部分教師沒能意識到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其教育觀存在短視化、功利化傾向,育人意識淡薄,重教書輕育人,片面追求知識的講授和考試成績,不能使用好課堂主陣地開展德育。師德師風的高標準要求與現實生活形成了一定的反差,為師德師風建設帶來了挑戰。
一是要結合新時代發展要求、文件要求和教學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從教師入職到教學管理、最后到考察在內的,完整的、系統連接教師職業生涯的制度體系,形成封閉式的管理目標,注重師德師風建設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工作調配,形成一個反饋暢通、反應迅速、責任清晰的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體系。通過成立師德建設委員會等方式,把師德師風建設與教師的教學目標、科研任務、學生管理等工作密切相連,通過崗前培訓、老帶新等形式,做到思想上積極向上、教學能力著力提升、生活中熱切關懷,使良好的師德師風在教師中不斷綿延、不斷發揚。
二是要堅持正面引導激勵與反面警示懲戒并重。建立健全師德監察懲戒機制,明確師德師風負面行為清單,設置師德失范曝光信息平臺,健全師德違規通報制度,對教師在從業過程中的失德行為起到警示作用。強化督查約束,拓寬師德反饋渠道,發揮教學指導委員會、網絡信息輿情監測中心、學生評課制度和監察部門的作用,聘用家長志愿者和社會福利機構人員作為監督員,構建線上線下、各主體共同參與的師德狀況監督和處理制度。
一是要整體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引導教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擁護者和行動者。加強教師黨支部建設,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的監督督查作用和凝聚全體師生的基礎作用,并將師德師風建設與黨支部日常的教育教學及監督服務等工作充分結合,推動二者共同前行。
二是要狠抓落實教職工政治思想學習制度,注重加強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將重要教育政策理論知識同教育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引導廣大教師以身作則,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使命根植思想、形成自覺,不斷增強從業道德和工作職責。
一是要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加入體現師德師風建設的內容,發揮文化對師德師風的涵養功能。在舉行教師節表彰、教師入職宣誓儀式、退休教職工榮退儀式等活動中挖掘師德師風元素,使尊師重道的觀念深入人心。選樹典型,突顯榜樣引領,講好師德故事,加強對教師的心靈感觸和精神感召,使師德成為教師內在的價值追求,營造遵德守德的氛圍,弘揚尊師的風氣。
二是要支持教師正確行使教育懲戒權。學校在制訂規章制度時,要對“教育懲戒”問題進行仔細確認,對適用的懲戒措施加強指引,為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提供相關的制度標準。尤其是學生家長或他人因為教師正確履行教學行為而對教師進行辱罵、肢體侵犯,或利用自媒體傳播不實言論,對教師進行人身攻擊、惡意誹謗等行為時,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侵權者追究相關責任,及時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彰顯教師隊伍的正面形象。
三是要多措并舉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保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正常行使相關權力,提高教師職業素養及教學能力水平,激發師德建設內驅力。注重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和業績獎勵,多種方法結合,保障教師的身心健康。注重對教師工作的鼓勵和關心,當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困惑和困難時,相關部門會及時給予幫助和解決,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
一是要堅持把師德培養納入師資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將師德建設要求貫穿教師發展管理全過程,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教育納入全體教職工培訓體系。有針對性地開展師德教育,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學科、不同教育背景等各類教師精準施策,分層分類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培訓,把師德建設與人才隊伍建設有機結合,切實提升教師的政治素養和師德修養。
二是要將師德教育與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理論修養和思想素質。借助榜樣帶動、場景模擬等方式,激發教師的發展動力和契機,提高自身的育人能力和教學水平,實現教師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和諧統一。定期搜集師德失范案例,經常性地開展警示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廣大教職工的底線意識。
總之,我們要從教師思想政治入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營造尊敬師長、注重教學的良好氛圍,激發教師師德建設的主體意識,為師德建設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以師德師風建設水平的提升,為深入推進育人方式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