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白
不久前,小葉感冒了,媽媽經常捏著他的鼻子擤鼻涕。幾天后,感冒好了,可小葉卻喊著耳朵疼,甚至有一側耳朵突然聽不清聲音。到醫院檢查后,醫生認為是由于擤鼻涕的方式不當,導致孩子患了中耳炎,繼而引發了聽力障礙。
很多兒童感冒后,除了出現鼻塞、流涕、噴嚏、惡寒發熱、咽痛、咳嗽等典型的感冒癥狀外,常常會出現耳痛、耳脹悶、耳堵塞感,甚至出現聽力下降、耳朵流膿水的癥狀。這種情況一般是感冒引發了中耳炎。
耳朵、鼻子和咽喉其實是相通的,中耳的鼓室并不完全密封,它通過一個斜行的“密道”與外界相通。這個“密道”叫作咽鼓管,它一端連接鼓室,一端則連接鼻咽部,而鼻咽部位于后鼻孔的后方、口咽部的上方。咽鼓管的作用是調節鼓室壓,引流鼓室中的分泌物,防止逆行性感染。
成年人近鼓室段的咽鼓管經常為開放狀態,近鼻咽段的咽鼓管可縮小或擴大,平時是關閉的,當吞咽、打哈欠、唱歌或用力擤鼻涕時才打開。
人體感冒后,鼻腔黏膜會充血、腫脹、鼻涕增加,容易堵塞咽鼓管,導致咽鼓管功能異常。或鼻涕中攜帶的大量病毒細菌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腔,從而引發中耳炎。
由于兒童咽鼓管較成人短、平、直,嬰兒期咽鼓管咽口位置更低,兒童咽鼓管軟骨較軟,其硬度和彈性不足,參與咽鼓管開放協調有限,故兒童更易發生急性中耳炎。許多兒童也不會正確擤鼻涕,鼻涕倒流或擤致鼻咽部阻塞甚至進入咽鼓管,都會導致急性中耳炎。
兒童急性中耳炎主要表現為持續性耳痛,嬰幼兒可出現無明顯誘因的煩躁不安、哭鬧不止,有時表現為捂耳朵或拽耳朵,甚至影響睡眠。癥狀較重者會出現高熱、哭鬧、惡心、嘔吐等全身癥狀,其癥狀直到耳流膿后緩解。部分患兒可自訴聽力下降。
感冒后出現急性中耳炎的耳部癥狀時,應當及時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切勿馬虎大意耽誤診治的時間。若不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聽力下降、鼓膜穿孔、頭痛眩暈甚至腦膜炎等并發癥的發生。
急性中耳炎容易反復發作,及早預防十分重要。
家長應引導孩子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免疫力,天氣降溫時注意添衣保暖,避免感冒。
如果感冒了或得了鼻炎要積極治療,鼻腔有鼻涕時,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擤鼻涕方法:不能同時壓閉兩只鼻孔,應交叉單側擤鼻,即壓住一邊鼻孔擤另一邊;同時擤鼻涕要溫和,不要用力過猛。
注意耳朵清潔衛生。給兒童挖耳朵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耳內的皮膚而引起感染。洗澡或洗頭時,避免污水流入耳內。游泳時防止嗆水,避免水中致病菌進入咽鼓管導致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