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艷娟 鄒楠
(青島濱海學院 山東青島 266555)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對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傳承日益重視起來。中國人都有濃郁的詩歌情結,堅持文化自信,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重大且深遠的意義。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7 歲之前幼兒的學習偏重感性的右腦,有利于幼兒接受古詩詞文化的熏陶。大班幼兒進行古詩詞教育,開展適合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特征的古詩詞教育活動,能夠使大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理解能力初步提升。因此,教師應為幼兒創設吟誦詩詞的環境,引導他們聽賞韻律和諧、朗朗上口的古詩詞,培養語感,創造開口機會。[1]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進行古詩詞學習時,教師經常會對幼兒進行與所學古詩詞有關的提問。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想象成作者,自己身處于詩中所寫情境中,在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中與詩人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幼兒能夠身臨其境地進行想象與思考,將自己想象到的場景大膽地去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而進行準確的表達就需要幼兒有著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會提供幼兒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機會,幼兒把握表達的機會,在一次次實踐中進行表達,能力不斷增強,在多次進行古詩詞教學后幼兒逐漸能清楚地將內心的想法明確表達出來。
古典詩詞蘊含著厚重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豐富的思想教育元素,是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和思想價值教育的寶貴資源。[2]在進行古詩詞教育活動時,幼兒深刻體會古詩詞中蘊含的道德體驗和人生智慧。幼兒從小習讀古詩詞,感受其中濃郁的愛國情懷與救亡意識,在耳濡目染中增強自身的愛國情懷。
從先秦到明清,從《詩經》到宋詞元曲,五千年的文化,時刻閃爍著詩詞的光輝。每一首詩詞都描寫著詩人所處之地,包含著詩人最真實的情感體驗。在幼兒園大班中開展古詩詞教育活動,對幼兒進行初步的審美教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需要。從詩詞的畫面入手,通過文字的渲染,幼兒感知美的存在,教師進一步引領幼兒進入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深入地體會到古詩詞中語言的美,在豐富多彩的古詩詞教育活動中幼兒的審美能力逐漸提升。
1.選擇語言生動易懂的事物描寫古詩進行語言活動教學
在幼兒園大班中開展集體教育活動采用淺顯易懂、語言優美,能具體形象地描寫出事物特征的古詩詞對大班幼兒進行教育活動。例如,在《山行》中,首先教師引入以楓葉圖片導入,引出“秋天來了”這個主題,讓幼兒了解秋天楓葉變紅這一現象。同時教師引導幼兒結合圖片了解每一句古詩詞的含義,比如了解“寒山”“霜葉”等詞語的含義。其次教師引導幼兒身處于古詩之間,感受景色之美,對大自然產生喜愛與向往的情感。在教師進行總結時,引起幼兒共鳴,想要一起去親眼看看美麗的紅葉。
再如,在《望廬山瀑布》中,教師以“十一假期去哪里玩了”,引出“有一位詩人去看了廬山瀑布”引起幼兒對廬山瀑布的興趣。同時呈現瀑布的圖片,結合瀑布落下的撞擊聲,讓幼兒能身臨其境感受瀑布的沖擊,體會“飛流直下”“銀河”“落九天”等詞語的含義,可以讓幼兒感受到眼前氣勢磅礴的瀑布。引導幼兒將自身帶入故事中,深刻體會詩人在寫詩時的情感,想象如果自己站在這個瀑布前會有什么感受,想要在這里做什么。
幼兒對于色彩豐富的圖片及有趣的古詩興趣頗高,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能保持著高度的積極性。教師通過展示圖片引導幼兒將詩句與之相結合,了解詩人的情感。幼兒表達想與詩人共同登上“寒山”,去看一看白云生處的人家,比“二月花”還要紅的“霜葉”,表現出對“霜葉”的喜愛之情。教師以提問導入,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引導幼兒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活動幼兒了解到了瀑布的磅礴,聲勢浩大。感受到大自然“巧奪天工”“無與倫比”的美。
2.運用生活中的情境古詩詞進行道德情感教學
采用記載日常生活中可見的情境古詩詞進行教學,以此來培養幼兒的人文道德情感,加強道德教育。如在《游子吟》中,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幼兒,讓幼兒在感知所學古詩中“慈母”對“游子”的愛與不舍。同時引導幼兒發現現實生活中媽媽愛自己的表現,感受到現實生活中媽媽對自己的愛,對媽媽產生感恩之情,幼兒能愿意嘗試去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愛。
在古詩詞教育活動中選用生活情境描寫類的古詩詞,能與幼兒產生共鳴,去發現生活中與古詩詞所寫情境相似的場景,隨著詩人的情感帶入到生活中,引導幼兒去發現生活中存在的情感,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道德與思想得以提升。
3.采用傳統節日相關的古詩詞進行教育活動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以古詩詞形式記載并流傳下來的古詩詞更是數不勝數。例如,在元旦前夕,教師對幼兒進行古詩詞《元日》的教育活動,使幼兒更形象地了解新年的一些傳統風俗,產生對傳統節日春節的向往與喜愛之情。
教師選用與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節日的風俗對幼兒來說稀奇又有趣,同時傳統節日是我國傳統文化傳承的一種重要形式,通過古詩詞教育能夠豐富幼兒對傳統節日的了解,對傳統節日產生濃厚的興趣,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4.將古詩詞融入美術教育活動中
美術活動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提升審美能力。如描寫初夏景色的古詩《小荷》時,引導幼兒觀察夏日景色有關圖片,根據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進行想象創作,豐富幼兒的情感與知識體驗。通過采用描寫事物、景色的古詩詞,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活動,在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同時也加強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提升幼兒的思維理解能力。幼兒初步感知美的同時,也能提升審美能力。能夠將自己融入詩中景色中,幼兒更好地體會到詩人的情感,對美好之物產生向往之情。
1.進餐時間進行教育活動
教師在進餐前進行古詩詞教育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幼兒對故事詞的認識。如古詩《憫農》的學習,教師通過帶領幼兒了解飯菜的來之不易及農民的辛苦,知道吃的食物是從何而來的,懂得珍惜農民伯伯勞動的成果,不浪費食物。
2.其他時間進行教育活動
幼兒園中有著各種各樣豐富的活動,通過各種活動調動幼兒參與古詩詞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各種空閑時間對幼兒開展古詩詞教育活動。
古詩詞的學習中少不了鞏固與練習,而乏味的朗讀與背誦往往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若采用游戲活動對古詩詞進行學習或鞏固則會事半功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倡導的是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學習成為一種樂趣。教師在進行過對古詩詞的初步講解,通過游戲活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加深幼兒對古詩詞的記憶。如在《贈汪倫》的學習中,教師設置情境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融入到古詩詞中,加深對古詩詞的記憶與理解,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初步體會到朋友之間的情誼之深。
幼兒園的古詩詞教育活動存在部分材料的缺乏的情況,直接或間接地導致無法將環境布置成進行古詩詞教育活動所需的場景,幼兒無法身臨其境,融入古詩詞中,在進行教育活動時對古詩詞的理解就達不到預期。
幼兒園教師在選擇古詩詞時,如果沒有經過嚴謹的篩查,選擇了一些較為晦澀難懂的古詩詞,對成人來說都難以理解,更不適宜應用在幼兒園教學,直接影響幼兒的認識和理解。
如果教師不能深刻理解幼兒園古詩詞教育的內涵,那么很容易將活動引向單一、枯燥的方向。例如,幼兒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育活動時,將所學古詩詞放于顯示屏上,直接教幼兒進行朗讀背誦。像這種機械無趣的朗讀會讓幼兒感覺乏味,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也更難深入了解古詩詞教育真正內涵。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上教師單調的教育幼兒朗讀背誦的古詩詞,幼兒很難去成功記憶,對所學古詩詞的含義也一概不知。
《綱要》中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每個幼兒提供表演的機會。環境作為隱性課程,對幼兒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課程。良好的環境創設對幼兒來說可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幼兒園可以在樓道或班級中布置與所學古詩詞相對應的圖畫,以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方式向幼兒展示所學古詩的表面含義,吸引幼兒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在古詩詞中,體會到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加強對古詩詞的記憶與理解。另外,在幼兒園中可以建立專門進行古詩詞教育的場地。幼兒園建設開展古詩詞教育活動專門的場地,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教師進行古詩詞教育活動時場景布置的時間和精力。教師能以更多的時間準備活動道具以及教案的修改與加強,以便教師進行教育活動。建立專門的古詩詞教育活動場地,還能使幼兒在古香古色的場景內融入古詩詞中,更好地進行理解與學習,加強對詩中情感的體會。
除了公共區域外,幼兒園可以在班級教室里進行與古詩詞相關的區域創設。在活動室的角落創設豐富的環境,擺放一些與近期所學該古詩詞有關的道具,布置與之相關的情境。可以創設“古詩表演屋”“古詩大樂園”等,讓幼兒在學習古詩詞時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創設表演舞臺,幼兒對古詩詞進行理解,自主演繹,加強對古詩詞中的情感體驗,沉浸在古詩詞世界中。
教師是開展古詩詞教育活動的主要實踐者,文化素養水平尤為重要。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可以通過傾聽講座,相互評課,多看書籍等方式來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在開展古詩詞教育活動時,需要對所學古詩詞進行合理、清晰的解釋,就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文化知識及語言邏輯表達能力,而教師大多將學習重心放在音樂、舞蹈等專業技能上而忽視自身的文化素養。在面臨著突發狀況,如幼兒的回答脫離古詩詞本身或幼兒提出的問題讓教師無法去作答。大多數教師面臨這些情況會因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回答不出而逃避。因此,幼兒園應該組織和開展相關的培訓,組建古詩詞教育的研究小組,邀請專家進行古詩詞方面的講座。教師也應通過園內培訓、校外交流、自我學習等途徑提高自己的傳統文化素養,豐富古詩詞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3]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最基本的就是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在進行教育活動時才能得心應手。
第一,引導幼兒在學習古詩詞時先理解后記憶。在進行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帶領幼兒對故事進行朗讀,引導幼兒思考其中含義,敢于表達內心想法后進行討論。機械單調的朗讀記憶是不合理的,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中,幼兒園進行古詩詞教育不只是讓幼兒學會背誦,更為重要的是能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古詩詞中體現及道理。經常背誦古詩文對幼兒的眼界、胸懷、品德修養具有很大的幫助。也許幼兒對于古詩的思想意思暫時不理解,但是一處景色,一件事情,一種心情會讓他想起背誦過的詩詞。[4]
第二,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育活動。枯燥乏味的教育活動是沒有吸引力的,學前教育提倡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教師進行古詩詞教育應與豐富多彩的形式或游戲結合起來。如在進行事物描寫類古詩詞教學時,應與圖片、音樂等相結合,讓幼兒對所學事物有著更清晰具體的認識。即使有不理解的詞語,也能結合圖片對事物有著初步的認識,學會去細致地觀察,生動的場面會讓幼兒初步體驗美的熏陶,以此達到教學目標。而在學習較為困難的古詩詞時,教師可選擇合適的小游戲結合教育活動進行,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以此充分地調動幼兒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即使不理解也會愿意去嘗試,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
第三,環境創設輔助教育活動。在進行古詩詞教育前,教師對教學環境進行布置,讓幼兒在進行古詩詞教育活動時更真切地體會到所學古詩所描寫的事物,感受到作者寫詩時的心理情境。在區域中投放如《唐詩三百首》幼兒版這種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音、圖片等材料,幼兒在區域活動時間可以去進行翻閱、學習,產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