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凡
(平頂山市新華區教育體育局教學研究室 河南平頂山 467000)
小學英語屬于語言類學科,具備良好的創造性思維對學習語言有極大的益處,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英語語法、詞匯、語音及書寫知識,還應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具備創造性思維主要應從聽、說、讀、寫、譯等教學活動中進行,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培養創造性思維對學生快速掌握英語知識極為有效。能夠提升學生對英語閱讀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積極開展課前閱讀活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社會不斷發展中提升了對思維品質的關注,并在新課改中明確了素質教育目標,推動了素質教育的改革。素質教育是指不僅要培養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培養重視思維品質的提升,所以在小學英語教育中增加了思維品質培養的教育要求,英語教師不應只進行英語語法及詞匯的傳授,將語言教育與思辨能力融為一體,以此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之處,提升教學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目標。思維品質主要包含邏輯思維、創新思維、批判思維等綜合能力,是智力與能力的體現,培養學生具備綜合能力能夠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有益于學生全面發展。
在英語教育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是指通過思維品質的培養,幫助學生識別與理解語言與文化中的形式與現象,有益于學生構建新的思維體系,將信息分類與歸納,運用邏輯推理能力將信息進行整合,從而能夠客觀正確解讀信息中的含義。在英語學習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能夠提升學生分析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英語學習中閱讀學習是學生想象、思考、理解的一個過程,在整個英語閱讀中學生歷經泛讀、精讀、交流、分析、探究、辯論、思考、批判及評價等過程,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教師在一旁進行引導,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提升,為學生形成思維品質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英語教師應深度研究英語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在英語閱讀之前為學生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英語閱讀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更好地參與英語閱讀學習中,豐富學生的思維結構,將知識與生活相關聯,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英語并非學生母語,從語言環境來講對學習英語是不利的,加之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尚小,思維不夠成熟,對事物理解能力有限,提升了英語教學的難度,小學英語教師應掌握良好教學方式,吸引學生關注度,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促進英語課程有效開展。尤其是在小學英語閱讀學習中,學生英語基礎知識較為薄弱,英語閱讀能力較差,教師需要在英語閱讀前期,運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英語閱讀學習中。當前英語閱讀教學慣用的教學手段為課前閱讀活動、課中閱讀活動及課后閱讀活動等環節。其中讀前閱讀活動十分重要,具有切入及引導作用,在進行英語閱讀課前活動時,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興趣,將英語閱讀中的知識背景融入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由此可以體現在小學英語閱讀之前開展教學活動,與后續教學效果緊密相連,因此教師應提升對英語閱讀課前活動的重視,在英語教育中積極開展課前教學活動,為后學英語閱讀教育做好準備。
首先,當前英語閱讀教育中與課本配套的閱讀材料多數與課文內容相近,沒有過多的擴展內容,同時閱讀材料中還附有習題,學生在閱讀英語文章過程中主要學習內容與英語教材高度重疊,在閱讀中過于重視閱讀內容的正確性,學生將做題當作英語閱讀的最終目標,在閱讀學習中忽視了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學習過于系統化導致喪失了學習樂趣,學生在閱讀后進行習題訓練,但是習題訓練對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是否有效同樣無法界定,教師在進行閱讀教育中只重視習題的正確與否,再加之閱讀內容的單一,導致學生對閱讀失去了興趣,影響了閱讀學習效果。另外環境因素,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無法理解英語語言內容的含義與文化,加之受到閱讀教材有限的影響,學生對英語知識背后的文化理解不夠透徹,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無法進行感知、分析、記憶、推理、評判,影響了學生英語閱讀學習成效。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缺乏有效的思維能力訓練與指導,使學生在閱讀學中無法運用科學的方式進行閱讀學習。首先,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經常出現摳字眼的問題,一旦遇到不懂的單詞就停止閱讀,通過查字典查找單詞的含義,在字典查完進行重新閱讀時,發現已經忘記了前面閱讀過的內容只能進行重新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不僅效率較低,同時也無法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其次,在英語學習中還經常出現讀而不懂的問題,出現這樣的情況則是因為很多學生對英語閱讀掌握不夠牢靠,所以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將英語運用翻譯為漢語,再由漢語轉化為英語。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始終運用母語的學習思維進行英語學習,因此學生無法形成英語學習思維。在英語教育中要想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教師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教學活動,將思維品質培養貫徹到英語閱讀活動中,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提升學生對英語閱讀的理解。但是在當前小學英語閱讀中教師沒有將培養思維品質作為教學目標,同時沒有將培養思維品質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影響了學生英語閱讀學習效果,無法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在小學英語閱讀學習中開展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中,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關乎后續英語教學效果,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在課程開展前期為學生設計科學、有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運用以下方式開展英語閱讀活動。
在當前小學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中的內容主要是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設計的,單元中不同的閱讀內容都與主題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之前可以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探討與交流,學生通過交流與研討不斷運轉思維,激活學生的思維,為學生進入閱讀學習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學習“would you like a pie”時,教師可以根據單元中的內容,讓學生圍繞“fool”為主題進行探討,引導學生對“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進行交流,引導學生運用英語交流各自喜歡的食物,同時講一講為什么喜歡,講解與食物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通過不斷的交流引導學生將注意力放在食物方面,在不斷地交流與探討中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為學生學習閱讀內容提供有利條件,豐富學生思維品質。
在傳統小學英語閱讀教育中教師慣用的方式就是按照教材系統的閱讀英語內容,并為學生傳授語法、詞匯及語調等知識,這樣的教育方式過于枯燥,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手段,教師應在閱讀之前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突破傳統教育的束縛。要想解決以上問題,教師可以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前期為學生設計讀前活動,在課程開展前期帶領學生進行英語兒歌演唱,可以帶領學生在歌唱中翩翩起舞,讓學生在課程中動起來,輕松學生的心情,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教師通過英文兒歌的演唱,將學生的思維帶到英語閱讀學習中,提升學生對英語閱讀背景的了解,便于學生快速掌握英語閱讀知識。例如在學習英語“where is the bird”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程中為學生準備小雞道具,隨后帶領學生學習兒歌,根據歌曲不斷轉換小雞的位置。學生在唱歌過程中跟隨教師的動作學習指代位置的單詞如“on,under,behind,in”等,運用兒歌的方式將英語閱讀中所涉及的關鍵詞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歌曲演唱中領會英語單詞不同的含義,在歡快的兒歌活動中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對英語閱讀內容的學習興趣,為后續英語閱讀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階段學生性格活潑好動,思維相對活躍,但是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教師可以在閱讀教育前期為學生設計讀前活動,運用具象化的內容激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力,讓學生能夠產生聯想,引導學生進入英語閱讀學習中,同時培養學生形成創造思維。在小學英語閱讀中有很多文本插圖,教師可以將其作為引導學生閱讀的教學素材,將文本插圖進行靈活運用,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參與到閱讀課程中。例如在學習“my school day”課程時,這部分內容中包含很多插圖,并且每個插圖都十分形象。教師在此部分內容講解時可以為學生展示插圖,并向學生提問插圖中書包內可能有哪些物品,學生會根據教師的提問進行查找插圖,然后進行思考,隨后回答教師的問題,隨后教師再向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猜一猜班級內同學的書包中都有哪些物品,學生會根據教師的提問進行想象,運用這樣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學生會對日常同學書包中裝置的物品進行回想,并根據回想進行猜測,在此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望,提升了學生的好奇心,為后續閱讀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在整個活動中充分發揮了想象力,進一步實現了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目標。
在小學階段學生喜愛游戲活動,在英語閱讀前期為學生組織游戲活動,能夠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十分有效。因此教師應在英語閱讀課程開展之前積極組織游戲活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例如在學習“my classroom”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游戲活動“猜一猜我在哪里”。首先教師可以在課程中通過舉手的方式挑選兩位同學,這里可以用學生a 及學生b代替學生名字,讓學生a 到教室前面,要求學生a 背對著大家,同時學生b 在教室中的任意角落進行說話,同學a 在講臺中猜測學生b 的位置,在游戲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將不同位置的詞匯引用于活動中,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通過聲音判斷位置,對學生進行了思維空間及聽覺方面的鍛煉,學生在游戲中通過聲音辨別位置,并將英語位置詞匯貫穿在游戲中,為后續英語閱讀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為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詞匯,同時提升了學生對位置詞匯的辨別與理解,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在英語閱讀學習中常常無法理解當中的關系,要想解決這一教育問題培養,應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英語閱讀教育前期開展故事扮演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故事表演,在故事情節中理解其中的關系,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story time”內容時,其中講解了獅子與老鼠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的故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教學開展之前,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故事,隨后讓學生根據觀看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在課程中為學生創建故事情境,并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情境中按照角色推斷故事的結局,在此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教師能夠在學生的回答中了解學生內在的品行,便于教師糾正學生錯誤的價值觀,為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價值觀,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在社會不斷發展中提升了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并在新課改中明確素質教育目標,推動了素質教育改革,課堂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主要環境,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明確自身的教育職責,根據學生心理發展情況設計與之相符的英語閱讀前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邏輯思維,為學生英語閱讀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提升英語閱讀學習成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素質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