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桂玉
(中山市中醫院神經內科,廣東 中山 528401)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其主要是由腦病理變化、年齡增長、遺傳等因素導致的腦部功能減退,且具有起病隱匿、進行性發展等特點。AD患者發病初期多以記憶功能障礙為臨床表現,但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學習記憶能力持續性減退、運動障礙、失語等癥狀,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現階段,臨床治療AD主要是通過早期預防、診斷、及時有效治療等措施來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病情,但AD的病因與發病機制尚未明確,能治愈此疾病的藥物和非藥物療法目前還未發現,因此進一步探尋治療AD的理想藥物和方法,成為中西醫學者重點關注的內容[1-2]。中醫認為AD屬于“癡呆”“善忘”等范疇,病機在于三焦氣化失司,因此可通過對AD進行辨證分型,并予以對癥治療,從而控制病情進展[3]。本文現對三焦針法治療AD的療效機制及其研究現狀進行分析,現綜述如下。
AD最早在《黃帝內經》中記載:“血并于下,氣并于上,曰之善忘。”《景岳全書》中提出“癡呆證,凡平素無痰,而或以不遂、郁結、驚恐、思慮、疑貳,而漸至癡呆。”目前,對于AD病因病機的相關研究,現代醫家已有諸多論述,但總體多為本虛標實,其中標為痰濁、瘀血,本為腎虛。
1.1 髓海不足,毒損腦絡中醫理論中,髓匯集可形成腦,而腦是元神之府,若腦髓充足,則會神氣清靈;若髓海不足,則會神呆氣鈍,清靈失卻[4-5]。《本草備要》中曾提出,“人之記性,皆在腦中”。小兒善忘是因為腦髓未滿,而老人健忘是因為腦髓漸空。因此,中醫認為AD的基本病機為髓減腦消,髓海不足。中醫理論還認為,當機體邪氣亢盛時,可使得臟腑、氣血的運行失調,生理或病理產物阻滯于體內,進而久之蘊積形成毒邪,敗壞形體,損傷腦絡,導致竅絡升降失調,神機功能損傷,發為AD[6-7]。在全身絡脈中,腦絡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人體氣血最為旺盛的部位,其主要于頭竅網絡中交錯。因人體血液最先供應于腦,故腦竅會最先被濁毒侵襲。薛麗君等[8]研究提出,大腦神經元細胞膜中具有較多脂質物質,易受到氧化損害,因此當機體形成毒邪后,最易侵犯腦部。
1.2 臟腑氣血虧虛中醫認為,頭是諸陽匯聚的部位,而腦是五臟六腑精氣上注的位置,是精明之府,若氣血充足,則養神;若氣血不足,則會引發癡呆[9]。《圣濟總錄·心臟門》提出,“健忘之病,本于心虛,血氣衰少,精神昏憒,故志動亂而多忘也”。《濟生方·健忘論治》提出,“健忘病多是喜忘”,脾的主要作用是意與思,而思慮過度,可使意舍不清,神官不職,從而引發健忘。由此可知,AD的發病原因與氣血盛衰、五臟虛損有密切關系。黃重生等[10]提出,臟腑氣血發生虛衰時,可導致老年人情緒、精神等方面發生功能障礙。楊林坡等[11]研究提出,老年人的臟腑氣血陰陽多呈現出不足的生理特點,因此可認為AD的主要病因是本虛。
1.3 痰濁瘀血上蒙清竅AD發病的病機雖多為虛證,但老年人的脾腎虛衰,可使臟腑氣血運行受阻,導致痰積于胸、心,進而引發神明不清,表現為呆病。《傷寒論》中認為,瘀血是AD發病的重要病因。吳瓊等[12]提出,痰濁與瘀血在體內可以相互促進,且易交結阻滯氣機,導致神髓損傷,發為AD。王昊等[13]提出,神為氣血之性,氣血充盈是老年人神志清晰的充分條件,因此AD的發病原因多在于臟腑功能失調,導致氣滯、血瘀、痰凝,使得心竅蒙蔽,神志失常。
1.4 三焦氣化失司中醫認為,腎可促進骨生髓,而腦為髓之海,故腎精的充沛可決定大腦功能是否正常。腎精主要源于氣血津液,而氣血津液的來源又依賴三焦氣化功能正常,如果三焦氣化功能正常,則可使氣血津液運行正常,進而保證腎精充足,大腦功能正常,避免AD的發生[14]。《醫學衷中參西錄·人身神明詮》中認為,人的元神藏于腦,若無思慮,則可使其保持自然虛靈之態。韓景獻教授[15]認為,三焦氣化失司不僅是人衰老的根本原因,還是眾多老年病發病的關鍵病機。因為當三焦氣化功能失常時,人體五臟六腑的氣機運行可能發生紊亂,使得上焦心肺的宗氣布散之能(胸中)無法行使;中焦脾胃運化發生阻礙,導致水谷精微之氣乏源;下焦肝腎封藏先天之氣的功能受損,導致諸氣乏源,從而使得脾、肺、腎失運化,精血乏源,導致腦髓供應不足,元神失養;此外,其還可導致機體代謝廢物留滯于體內,蘊積而內生為瘀、痰、濁、毒等病理產物,進而損傷腦竅,久之,使整體功能下降,人體衰老,同時衰老又可使得AD病情加重,進而相互促進,形成惡性循環,因此AD發病的關鍵病機在于三焦氣化失司。
三焦是人體體液運行重要的通道,其不僅具有腐熟水谷、宣通氣血津液等功效,還可發揮通調水道的功能[16]。根據AD發病的關鍵病機在于三焦氣化失司,韓景獻教授提出了三焦針法,其主要是通過諸穴合用,協同發揮作用,條暢氣機,從根源治療AD患者,提高治療效果。
2.1 方義三焦針法主要是在“三焦氣化失司 -?衰老”理論的基礎上進行選取穴位,穴位主要包括血海、外關、中脘、膻中、足三里、氣海,以上諸穴協同作用可發揮調暢三焦之氣的功效。 《難經·六十七難》中認為,若人體的內臟或陰經出現病癥,則其病氣多源于陽分的俞穴,而俞穴均位于腰背部,故臨床治療可采取從陽引陰的原則;若人體的體表或陽經出現病癥,則其病氣多源于陰分的募穴,而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故臨床治療可采取從陰引陽的原則[17]。
膻中、中脘、氣海的位置均在任脈,其中膻中是心包的募穴,《素問·靈蘭秘典論篇》提出,心包經的令官是膻中穴,當胸悶抑郁時,可通過按摩該穴位以驅散郁悶之氣,使心情愉悅。同時膻中還屬于三焦中的上焦,具有上焦如霧的功效,可通過疏利氣機,使得上焦心肺的生理功能順暢。中脘是胃的募穴,《素問·靈蘭秘典論篇》提出,人的脾胃具有受納運化功能,可作為倉廩的令官,其通過輸出水谷精微,進而化生氣血,供應于全身。五臟六腑的精氣均源于脾胃,其也是氣血生化的來源。在經絡上,脾胃可互為表里,其中胃為陽,主要功能是降濁;脾為陰,主要功能是升清,因此脾胃升降功能是氣機運行的根本所在,由此可見,臨床通過選用中脘穴,可促進脾胃升降功能調節,改善中焦氣化,促進化生氣血,濡養機體的五臟六腑。氣海穴是腎的原穴,可生發機體所需的元氣,而腎主要是通過貯存、封藏元氣,以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原動力。《難經·六十六難》認為,腎間動氣不僅是十二經脈的根本所在,也是人體的生命之源,而三焦是元氣運行的通路,進而遍布于五臟六腑,因此若五臟六腑發生病變,均可選用氣海穴進行治療,由此可見,氣海穴可通過激發、培補原氣,并由腎納藏精氣,進而可使得下焦氣機通暢,有利于真陽潛藏,同時還有助于中焦脾胃運化,協同上焦,調暢全身氣機,故三穴合用可發揮疏利三焦氣機,促進五臟六腑氣機供應,促使氣化有司,精血充足,促進腦髓供應,恢復大腦功能,同時可促進機體代謝廢物排出體外,清除毒邪,延緩衰老,減輕AD患者病情[18]。
足三里是胃腑的下合穴,也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因在五行中胃經屬土,因此足三里也可為土經的土穴。三焦針法在臨床治療AD中選擇足三里穴,可通過協助中脘穴發揮作用,以促進后天氣血生化之源的調節,進而有利于蘊養先天之氣。血海是太陰經脾足的穴位,其是血液匯聚的地方,因此,臨床治療AD通過選取該穴,可使得血液運行通暢,且血液為氣之母,并能在運行中承載氣,以促進氣血輸布全身,充足精血。外關屬于三焦手少陽經的絡穴,也是八脈交會穴之一,其主要是通過促進陽維脈通暢,促進全身陽經氣機輸布,強化三焦之氣化功能,同時外關還可作為心包絡,能夠代替心去承受外邪侵襲,以避免心功能受損。因此,臨床治療AD通過選取該穴,既可培補三焦之氣,還可減免心損傷,有利于統領五臟六腑之功能。
三焦氣機運行通暢,則有助于氣血生發、運轉,元氣、津液可輸布全身,促使患者機體恢復至良好的生理狀態:中焦如漚,上焦如霧,下焦如瀆。同時三焦氣化功能正常,則可發揮益氣調血、固本培元等功效,進而使得精血充足,以恢復大腦之功。此外,津液通過輸布全身則有利于化痰瘀濁毒,無邪氣所留,進而充盈腦髓,充足神氣,緩解AD患者臨床癥狀。
2.2 取穴手法中脘:針尖直刺,深度約為1.5寸(1寸=3.333 cm),手法選擇與膻中穴一致,時間為30 s;膻中:針尖向上斜刺,深度為0.2~0.5寸,手法選擇高頻率、小幅度捻轉補法,時間為30 s;血海:針尖直刺,深度為1.0~1.5寸,手法選擇低頻率、大幅度瀉法,時間為30 s;氣海:針尖直刺,深度為0.8~1.0寸,手法選擇與膻中穴一致,時間為30 s;外關:針尖直刺,深度為0.5~1.0寸,手法選擇平瀉、平補捻轉手法,時間為30 s;足三里:針尖直刺,深度為0.5~1.0寸,手法選擇與膻中穴一致,時間為30 s。
3.1 臨床療效現階段,三焦針法已逐漸被應用于臨床AD的治療中,且已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徐媛[19]應用三焦針法治療老年認知障礙患者研究其臨床療效,對照組患者采用美金剛片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三焦針法治療,穴位選取中脘、足三里、氣海、膻中、外關、血海等,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MMSE)評分、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DL)評分與治療前比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同時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未發生不良反應,提示AD應用三焦針法治療可緩解患者癡呆癥狀,改善認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較高。王飛[20]采用針藥結合治療血管性癡呆瘀血阻絡證患者研究其臨床效果,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尼莫地平片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三焦針法與通竅活血湯加減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12周,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MMSE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血流變學指標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表明針藥結合治療血管性癡呆瘀血阻絡證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認知功能和血液流變學指標,療效顯著。賈玉潔等[21]應用三焦針法治療輕中度AD患者研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對照組患者予以西藥鹽酸多奈哌齊片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三焦針法治療,兩組患者共治療3個月,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阿爾茨海默病評定量表認知分量表(ADAS-cog)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而MMSE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經中醫證候療效評定,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不良事件發生,提示輕中度AD患者應用三焦針法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精神癥狀、總體功能,治療效果優于西藥治療,且安全性良好。劉阿慶等[22]采用治療前后對照的方法對癡呆患者(30例)進行臨床效果觀察,治療方法為鹽酸美金剛結合三焦針法治療,共治療3個月,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治療后患者聽理解、自發性言語、嚴重障礙量表-?語言量表(SIB-L)評分改善總有效率分別為86.6%、83.3%、86.7%,提示三焦針法結合鹽酸美金剛治療癡呆患者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
3.2 認知障礙AD的主要病理學特征為腦內出現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組成的神經元纖維纏結,同時伴有神經元數目、突觸、及樹突棘減少,膽堿功能神經元功能障礙。相關研究顯示,三焦針法能夠通過改善AD異常的Aβ代謝和Tau蛋白磷酸化,進而使學習和記憶功能改善[23]。孫夢鹿等[24]研究中選取10例AD患者應用三焦針法進行治療,取穴為外關、中脘、膻中、足三里、氣海,治療頻次為3次/周,共治療3個月,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MMSE評分顯著升高,ADAS-cog評分顯著降低,提示將三焦針法應用于AD患者的治療中,可有效提供患者認知水平,改善生活質量,是治療AD的有效方法。孟媛等[25]應用三焦針法治療癡呆患者分析對其對患者臨床療效與認知功能的影響,對照組(43例)患者予以內科治療與傳統針刺法治療,觀察組(43例)患者予以內科治療與三焦針法治療,兩組患者共治療3個月,結果提示與傳統針刺法比,將三焦針法應用于AD治療可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認知功能,療效顯著。王煜等[26]研究中,對照組患者予以吡拉西坦片、鹽酸多奈哌齊片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三焦針法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臨床癥狀及血清炎性因子的改善效果均優于對照組,提示三焦針法聯合常規西醫治療AD可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認知功能障礙,控制病情進展,同時調節相關細胞因子水平。
三焦針法主要是在傳統中醫理論指導下對AD患者進行治療,以發揮控制患者進展的作用,具有無明顯不良反應、效果顯著等優點,且現已在AD的臨床治療中獲得了良好的療效。三焦氣化可通過臨床實踐研究,驗證其治療AD的理論基礎,進而總結出最新的理論研究,以促進中醫理論和實驗基礎的進步。本研究通過總結近年來三焦針法治療AD患者的療效,得出三焦針法可通過影響AD發病的多個途徑進行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認知障礙,控制病情,也為臨床進一步探索中醫治療AD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