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敬東
(金普新區(qū)中小學綜合實踐學校(原金普新區(qū)素質教育活動中心) 遼寧大連 116600)
隨著教育行業(yè)的不斷改革,國家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標準。在教育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初中學校教育的開展不能僅僅注重學生的學科成績,更需要考慮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中,必須堅持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因此,現如今大部分的初中學校都開設了綜合實踐活動和勞動教育,這對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較大的助益。大眾對少兒教育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家長對學生的學校學科教育成績的重視程度較高,但是,依舊存在著對學生勞動能力培養(yǎng)的忽視,對少兒進行過度的保護,導致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時候存在著一定的限制,對學生進行了過度保護,阻礙了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的正常開展,教師需要對這一現象進行深入思考,與學生家長通力合作,建設完善的安全保護措施,保障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中的良好體驗,支持校園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的開展,讓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綜合實踐活動與傳統的校園課程不同,傳統的校園課程具有較高的限制性,以教科書作為載體,學生需要在教室中接受教育,但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行為、活動的形式、內容都有較強的靈活性。綜合實踐活動涉及的內容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包括動植物的養(yǎng)殖項目、敬老院或孤兒院的義演項目以及科學實踐項目等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學生與自我的關系等方面的內容。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都有相應的勞動教育內容,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實踐活動是校園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征,基于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長等因素進行活動內容的確定,具有非常強的不確定性。甚至同一年級的學生由于性格、能力的不同也會進行不同的實踐活動。當然,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設定還需要根據社會的實際狀況進行考慮,教師需要根據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意義來進行主題的篩選,確保內容設定的合理性,能夠充分給予學生多元化發(fā)展的空間。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在大部分的初中校園中都是采用“宏觀調控”的方式進行規(guī)劃,教師不會對學生的具體行為進行安排,只會在主題和大方向上進行指引,學生需要有自主的思想,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預期相比較于其他教學內容、教學科目來說相對較為多樣化。綜合實踐活動不同的初中學校所采用的活動形式不同,部分學校由教師商定活動的內容、主題、形式、流程,學生在活動中有自主實踐的機會;還有部分學校采用校方制定主題和活動目的,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找到實踐的具體方法,這樣的活動形式對初中的學生有更多的鍛煉機會,但對于學生來說,無論采用哪種活動形式,都讓學生的實踐能力有了充分的鍛煉。在這樣的活動形式下,學生有良好的思維鍛煉機會和實踐機會,達到邊“做”邊“學”的效果,克服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1]。
綜合實踐活動與傳統的科目教學課程評價不同,傳統的教學科目都有明確的考核目標,以教材知識內容作為考核范圍,對學生的教材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具體的考核,但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對學生的評價要求突出評價的發(fā)展價值。對學生的考核沒有既定的內容,都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完成度、參與度等進行綜合評判,這種評價方式具有更強的參考性。當然,也存在部分學校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表現有具體的評價標準、評價內容,但是其評價內容的設定也是以實踐活動的內容作為基礎,開展不同活動的時候會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對于學生來說,這種多元化的評價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客觀的認識自己,感受到自身在活動中價值,不斷提升自身的活動能力。
以上是對綜合實踐活動特征的具體分析,根據分析可以了解到綜合實踐活動與勞動教育具有較多的相似性,首先,其二者都沒有固定的內容,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教育都可以有多元化的載體和活動形式,教育的內容、形式多種多樣,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其次,這兩種教育都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參與度,在開展綜合實踐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都需要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根據活動主題有自主的實踐行為,得到學生動手能力的鍛煉。初中學校在開展這兩種教育活動的時候,可以對其二者進行有機結合,在綜合實踐教育中融入勞動教育,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讓學生對具體的實踐項目有良好的實踐體驗感。
勞動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進行體力活動,而是讓學生通過勞動,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意識、擁有良好的勞動能力、在勞動的過程中進行腦力思考,為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大部分的初中學校中都存在著勞動教育,例如,學生的大掃除、班級衛(wèi)生的清理,都是學生勞動教育的一部分,但是這些教育形式都較為枯燥,學生形成了既定的勞動思維,也有不少的學生都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開展勞動活動,導致很少有學生能夠在這種勞動形式下培養(yǎng)出良好的勞動意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本就有充分的學生自主實踐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參與活動計劃的制定。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進行目標與任務的確定、責任的分工、時間的安排等。其與勞動教育的實質相同,通過在實踐活動中融入勞動教育能夠讓學生勞動教育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例如,在敬老院中進行公益實踐活動的時候,可以安排學生自主裝飾義演場地、為敬老院打掃衛(wèi)生等,這些屬于勞動活動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在開展這些環(huán)節(jié)的時候給予學生良好的勞動教育,讓學生的勞動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2]。
在部分初中學校中,傳統的勞動教育開展都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在班級內進行清潔的方式開展勞動教育,教育形式單一,部分學生都無法正確認知勞動的意義,沒有達到培養(yǎng)學生勞動意識的教育目的。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進行勞動教育,讓勞動教育的系統性更強,學生對勞動教育的價值會有全新的認識,勞動教育的開展不僅僅局限于體力勞動,還有在體力勞動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學生會對正確的勞動方式、勞動目的等進行深入思考,充分提高學生對勞動的認識,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另外,在多元化的勞動形式下,學生得到了更多的勞動機會,能夠感受到勞動過程中的樂趣,有效提高學生的勞動積極性,教師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有助于學生完善人格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將勞動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一部分,就能夠有效實現勞動教育的實際意義,對勞動教育的潛在價值進行深入挖掘,讓學生有充分的實踐機會,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有自主思考是無法避免的行為,既然勞動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一部分,學生自然也會在勞動教育中進行深入的思考,通過自主思考能夠對勞動價值有更深刻的認知。
根據目前大部分初中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的效果來看,一些教師存在著忽視學生個體需求的狀況,在實際活動過程中,都是以班級作為活動開展的單位,一個班級的活動都是采用同一個主題,甚至存在著多個班級共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應用主題相同的情況。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實踐情況進行既定項目的考核,導致學生的實踐方向和方式受到了限制。部分教師對學生的個體需求了解程度不高,開展活動教育的時候沒有考慮到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甚至在進行活動實踐情況的時候都沒有做到根據學生的基礎實踐能力進行評價,采用統一的評價標準,打擊了部分實踐能力較弱但是勞動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的勞動積極性。除此之外,一些教師在設定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主題的時候,沒有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個人喜好和需求進行了解,部分教師都是根據自身的專業(yè)能力,站在專業(yè)的角度上選擇適宜的活動主題,對學生的個體需求的滿足程度較低。
綜合實踐活動是通過聯系學生生活、社會發(fā)展狀況設定活動主題,讓學生進行自主鍛煉,提高學生體驗感,幫助學生積累生活和勞動經驗的開放性活動。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的參與程度決定了學生的鍛煉機會,現如今,部分初中學校存在著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參與程度過高的狀況,一些教師對學生的行為和思維進行了限制,給予學生自主發(fā)揮的空間少,沒有充分發(fā)揮鍛煉學生勞動能力的目的。有部分教師在安排綜合實踐活動的時候,會對學生的活動流程進行妥善的安排,學生只需要依照教師的安排開展實踐即可,并且在安排學生進行勞動活動的時候,教師在勞動教育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勞動開展方式、開展部分及分工都進行了完善的安排,學生不需要經過獨立的思考,只需要付出體力開展勞動即可,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中的參與度過高,對于學生來說,制約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是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認識不清的表現。
部分教師依舊秉持著傳統的教育觀念,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育的主題設立過于明確,活動的開展缺少引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對待學生過于嚴格,缺少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中表現得有所約束,導致教學氛圍不佳、學生代入感不強。初中的學生普遍對教師存在著一種由衷的敬畏感,勞動教育也屬于教學的一部分,學生難免會存在不敢或是不好意思與教師進行交流互動的情況,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距離感,難以充分調動綜合實踐活動的氛圍。另外,對于現如今的初中學生來說,其存在著勞動能力較弱的狀況,對其開展勞動教育有較大的教學難度,一些學生對勞動教育存在著一定的排斥心理,導致教學氛圍較差,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效果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初中的學生存在著年齡較小、定力不足、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等特性,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擔心學生會出現安全問題,對學生進行過度的保護,導致學生勞動能力鍛煉不充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家長對學生的保護心理過重,部分家長對素質教育理念理解不夠透徹,認為學生在學校只需要做好學科學習即可,并不認為學生需要勞動教育。在部分家長教育觀念難以改變的情況下,教師為了減少與家長之間的沖突與摩擦,會對學生進行更好的保護,降低勞動教育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比重,縮短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或是減少活動頻次,這些措施雖然從源頭上降低了學生發(fā)生意外的可能性,但是這種活動方式也減少了學生的實踐機會,沒有達到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目的[3]。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地點不固定,可能會在學校中開展,也有可能會在社會其他單位、機構中進行,離開了學校,學生的安全性就缺失了部分保障。并且,在綜合實踐活動教育中,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體驗機會,學生有自主動手實踐的環(huán)節(jié)和參與勞動的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都比在教室中學習的危險性更高。在學校和家長的眼中,學生的安全永遠是大眾最關心的問題,初中學校為了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能夠如期開展,需要在活動開展之前,為學生制定完善、安全的教學計劃,提前與學生家長進行報備,提高家長對學校的信任度。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有以下幾個需要重點注意的內容。
其一,教師需要確定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位置,提前對活動開展的位置進行考察,根據活動地點的具體情況,設置相應的學生安全管理設施,在設施完善以后,教師需要把活動地點和設施完善情況都告知家長,讓家長對學生的狀況更加放心。
其二,教師需要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題材和內容進行深刻思考,根據題材的設定,預設學生的完成方式,對學生的可能采取的實踐辦法和勞動方式進行考量,避免危險性較大的勞動活動存在的可能性,對學生進行更妥善的保護,為體驗式教育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其三,教師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預案,并且組織學生進行預案的演練,一旦在活動的過程中,出現任何緊急事故的發(fā)生,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有條不紊地處理,不會給傷者帶來二次傷害,也能夠為學生的安全做出更高的保障。
教師在安排綜合實踐活動的時候,為了給予學生確切的幫助,可以設立一些生活性更強的活動主題,與學生的生活進行串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結束以后也能在生活中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學習到的知識。初中的學生正處于好奇心較強的階段,大部分的學生對于生活聯系度較高的知識和實踐活動更感興趣,脫離生活的空洞知識會讓學會感受到學習的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師聯系生活進行選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積極性,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的質量。
教師在選題的時候可以設定一些與動植物有關的實踐活動,還可以設定一些以文化教育單位或是社區(qū)作為活動地點,與學生的生活關聯性較強,讓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思考和鍛煉。例如,教師可以設定“走進花的世界”實踐活動主題,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花,自主進行花的栽培、養(yǎng)殖,定期地為花編寫生長日記,在學期末的時候將學生的栽培情況進行分享,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實踐了解到花的成長歷程。還可以在教師內擺放一些花、植物的盆栽,讓學生通過自主設計,應用盆栽對教室進行裝飾,利用課余時間對盆栽進行澆水、施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進行的活動都需要付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學生也能感受到通過自身勞動得到生長狀況良好盆栽的成就感,提高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勞動積極性[4]。
無論在哪一門學科的教育中,學生都是教育課堂的主體,教師需要強化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充分認知,尊重學生的需求和想法,讓學生有實踐的機會。首先,教師在設定活動主題、內容、流程、形式的時候,需要對學生的喜好進行充分了解,根據學生個人的喜好和需求進行設定,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其次,教師在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確認實踐活動和勞動教育的安全性以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獨立完成的空間,減少教師的參與度,教師需要做到引導者的角色,對學生的實踐行為進行監(jiān)督,一旦出現危險情況及時給予制止,在安全的情況下,不參與學生的實踐與勞動,給予學生自主思考和發(fā)揮自身能力的空間。
例如,教師在設定綜合實踐活動的時候可以將社區(qū)服務作為主題,讓學生在家長和學校的安排下去到社區(qū)中做一日的小志愿者,通過為社區(qū)內的居民完成服務來感受世間百態(tài),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行動范圍進行充分了解,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選擇志愿者活動的開展方式,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會對服務人群的特性進行觀察和分析,通過自主思維選擇正確的服務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旁觀”反而為其提供了更好地提升機會,讓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體驗,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對社區(qū)服務有更高的了解程度,充分尊重了初中生在活動中的自主思想和行為。
對學生進行評價是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開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中應用體驗式教學,學生在活動的參與度有較大的提升,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方式有較大的區(qū)別,因此,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也應該有所改進。
其一,從教師評價的角度上來說,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進行分層評價,學生的評價標準需要符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并且每位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程度不同,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實踐情況進行評價,對學生優(yōu)秀的實踐行為和勞動行為作出表揚,對錯誤的行為進行引導改正,減少對學生的批評,應用鼓勵式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
其二,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互評,在活動中,參與的人數較多,并且不少勞動行為都需要多個學生的合作,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評價,根據自身的合作感受、活動體驗感受進行客觀的評價,觀察他人身上的優(yōu)缺點,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學習到知識、提高了能力的基礎上,能夠不斷改正自身的缺點,建立與他人的良好溝通、交流模式。
其三,學生可以對自身的勞動情況進行自評,應用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參與了綜合實踐活動全程,有充分的活動體驗感,能夠通過自身的實際體驗對自身的表現做出評價,讓學生能夠直視自身的優(yōu)缺點,對自身做出改正[5]。
綜上所述,當下,初中學校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著部分問題。例如,教師過度參與學生的活動,導致學生在活動中缺乏自主思維,這屬于教學主體沒有得到明確體現,對于學生來說,這是教育的部分缺失,也會影響到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的質量。因此,教師需要對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的開展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結合班級內的具體情況,制定完善的活動開展策略,保障學生在實踐活動和勞動教育中的安全性,給予學生良好的勞動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的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