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蒙古族中學 內蒙古赤峰 025150)
初中語文學科的教學是初中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語文學科的教學效果,對學生語言能力、閱讀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語文學科的教學也受到了廣大學生家長與學校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在全新教育準則的指引下,初中語文的教學目標有了進一步的創新,教師不僅需要對課堂內容進行充分的講解,還需要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通過不斷的對課堂講解方式進行創新,找到既能傳播教材知識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導學案教學法就此誕生,其在實際應用的時候能夠給教師的課堂講解做出引導,并且還能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對于中學語文教師來說,導學案的應用讓教師有了正確的教學指引,提高了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導學案的設計核心就是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對導學案進行板塊的分割,依照每個既定的教學流程開展教學任務,實現教學任務的完成,做到提高初衷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但是在現如今的導學案教學法應用的過程中,存在著教學設計目標不明晰的狀況,著非常影響導學教案的應用效果,導致部分語文課堂的開展缺失了課堂的開展意義。對于學生來說,一趟語文課程只有45分鐘,要學生在45分鐘之內完成4-5個教學目標并且還要透徹領悟課本知識是難以實現的事情,這就直接導致了導學案編寫失去了意義。除此之外,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目標的時候,一旦出現目標過多的情況就容易出現目標之間的矛盾,同一堂教學課程中教學的東西過于雜亂會讓學生難以建設清晰的知識體系。
導學案的設計是為了讓教學的課堂能夠有將教材知識有邏輯、有順序的教給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快地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然而,對于教師來說,導學案的設計成為了教學中的教學方式應用,有部分教師所在意的是有沒有應用全新的教學方式而不是教學方式的應用效果,這種流于形式的應用方式難以起到提高教學課堂質量的效果。比如,在導學案設計的過程中,最后一個環節一般都是對本節課堂、教學內容的反思,教師需要反思教學課堂中有沒有紕漏、有沒有講解不到位的知識點,學生需要反思自身的學習狀態以及對知識的吸收情況[1]。但是,在大部分教學課堂中,無論是教師自身還是學生,都忽視了最終的教學反思環節,這一環節對整堂課的教學來說至關重要,其能夠反映出教學的好壞,教師只有不斷分析自身的勞動成果,才能找出其中的優勢與劣勢,實現自身的成長。對于學生來說,只有對教學進行深刻的反思,才能進行有效的查缺補漏,提高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找到了適合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方式以后,能夠使初中的語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教學方式不適宜教師的開展或是學生的學習時都難以取得最初設定的教學效果,在導學案教學法應用的時候,教師忽略了學習方法的教育和培養。再設計導學案設計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考慮學生能夠對當下講解的知識有較高的理解,還需要學會相應的學習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細致的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長和學習弱項,這是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做的事情,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所有內容都圍繞著課文開展,沒有考慮到學生自主學習時應該采用的方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忽視了學生字數學習方式的培養,沒有考慮到其今后的獨立學習。
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還存在著內容設計過于復雜的情況,根據教師保存的導學案備份來看,教師過于細致地規劃了課堂中的所有語言與動作,實際上,在教學課堂中,有許多事情都無法做到提前預知。因此,教師規劃的過于細致不僅無法在課堂中做到完全展現,還會出現由于教學節奏與導學案不符而打亂教師講解節奏的情況。另外,導學案會被當做教學流程放在講臺上給教師教學提示,一旦導學案設計得過于繁雜,教師無法在第一時間看到教學案中的內容,就會出現與導學案不符的教學講解,很有可能會出現知識點漏講的情況,并且導學案起不到提示教師的作用,不按照導學案教學設計內容進行講解就讓導學案的設計失去了原有的意義[2]。
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明確導學案設計的任務, 因此教師在設計的時候要做到遵從以下設計原則:其一,導學案中不應該設計過多的目標,要充分考慮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合理地設計目標量,一節初中語文的課堂設計2-3個目標足矣。當教學目標難度過大的時候應該只設計1-2個教學目標;難度適中的時候可以設計3個教學目標。其二,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要依據教材找到教材的核心內容,圍繞核心內容進行設計,教師要始終明晰,導學案的設計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因此,要充分重視教學核心的體現,注重學生對教材的理解。
比如,在設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的教案時,就可以設計以下教學目標:①了解魯迅和《朝花夕拾》;②學習本文中對景物特征的抓取,了解融情于景的寫作方式;③用融情于景的寫作方式來表達自身的生活經歷、體驗。這三個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息息相關,并且做到了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拓展,目標清晰且具有延展性。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做到的不僅是讓學生了解知識點,還需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找到適宜不同學生適宜的學習方式,讓其了解學習應該采取的方式。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需要將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串聯,并且教師要充分注意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不能一直講解相關的知識內容,應該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時間[3]。并且在長期系統教育的影響下,其對教師有一定的依賴性,其自身難以做到主動打破學習中的依賴性,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做出引導,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其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自信心,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獨立學習。
比如,在講解《紫藤蘿瀑布》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通篇閱讀,閱讀的過程中思考“作業描寫紫藤蘿瀑布的順序和層級”“紫藤羅花的特點”“作者用到的寫作手法”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回答體現了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專注度,也能讓學生養成帶著問題閱讀的良好的習慣,讓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導學案的設計需要依照學生的特性開展,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長和思維特點,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目標,這些都是教師應該考慮到的學習方向。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受到小學學習狀況的影響,教師在設計目標的時候需要分層設計,對能力較好的學生設計更難完成的教學目標,讓其在完成的時候得到充分的鍛煉;對能力較弱的學生設計一些基礎的學習目標,讓其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打下更堅實的基礎,提示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4]。
除此之外,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需要做到設計不同的教學側重點,因為不同年級的學生面臨的學習狀況和自身的身心發展都有所不同,教師在設計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些差異。比如。七年級的學生應該更加重視學習慣的培養,教師需要在學習的時候注重基礎的練習;八年級的學生要注重對課內知識的拓展,提升學生的創造力,讓其養成學以致用、拓展學習的良好思維方式;因為九年級的學生需要重視知識體系的構建,九年級的學生正面臨著中考,建設知識體系能夠幫助他們將初中所有知識很好地進行串聯。
教材所涵蓋的知識點有限,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局限于課內教材的學習很難做到真正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不少的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完全圍繞著課內內容知識點進行設計,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應該適當地對教材進行拓展,讓學生有更深厚的語文素養,對其今后的交流和閱讀、寫作都有較大的助益。單純圍繞著教材內容進行只能讓學生對單篇文章有較高的理解程度,并不能做到幫助學生理解其他的文章,做不到培養學生的舉一反三思維,因此,需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
比如,在講解《桃花源記》這篇古文的時候,教師不僅要對文言文詞句進行精細的講解,還需要對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陶淵明的生平進行講解。學生在了解背景的情況下,能夠更大程度地 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 。
教師的綜合素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效果,當教師有更高專業素養的時候,其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能夠更加全面地考慮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特性,專業素養高的教師能夠更好的對教材能進行進一步拓展。因此綜合素養所涵蓋的不僅僅是專業素養,還有教師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良好的教師會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注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在教學的時候讓學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從而不會出現對教學的排斥。
要想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入手:其一,對校園內所有的初中語文教師學校定期培訓活動,培訓的內容包括教材的講解方式、良好教學辦法的傳輸以及教材更新的情況,這些知識都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設計導學案,讓導學案的設計更加符合當下的教學狀況。
其二,在省、市地區內定期的開展初中語文教師交流會議,教學也應該做到集思廣益,單單依靠一個人的思維很難做到持續創新因此,教師間可以將自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良好教學方式進行分享,教師可以了解到更多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對教學的合理性。另外,讓彼此還可以將自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的難題在交流會議中提出,可以讓部分教師為自身答疑解惑,避免工作盲區一直得不到解決。由此可見,交流會議的開展對整個地區內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都有著推動意義[5]。
現代教學要求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趣味教學落實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師在進行導學案設計的過程中,也應該注重提高導學案的趣味性,有趣的導學案也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學習。那么教師該如何提高導學案的趣味性呢?提高導學案趣味性的環節有很多種,例如教師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就可以設置一些既有思考價值,又有趣的題目,這樣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樂趣,使學生對在導學案的引導下進行的學習更加感興趣,進而對語文學科學習也更加感興趣。 導學案的設計與應用具有很強的方法性與技巧性,因此教師不僅要對導學案與學生的學習結合起來引起重視,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設計與應用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導學案與學生的學習結合起來,在導學案的引導下,更好的開展學習活動,從而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對學生交流能力、閱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導學案的設計是教學開展的必然需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做到依照教材的內容設計相應的導學案。但是,根據目前初中語文課堂導學案的設計與使用情況來看,教師還存在著教學設計的目標不明晰、導學案設計流于形式、忽略了學習方法的培養以及內容設計過于繁雜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導學案的應用效果,需要引起所有初中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切實考慮班級內的教學情況,制定相應的策略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更加合理地應用導學案教學法,使初中語文的教育質量有進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