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豐芳
(廣西柳鋼醫療有限公司醫院藥劑科,柳州 545002)
患者,男,51歲,因“重物砸傷后四肢活動障礙4 d”,于2020年4月16日收入我院康復醫學科。患者2020年4月12日在外院行頭部清創縫合術,2020年4月13日在外院行頸椎前路探查、C3/4頸椎間盤切除術+鈦合金脊椎融合器植入術+前入路頸椎融合術+頸椎鋼板內固定術+脊髓神經根粘連松解術,術后予預防感染、脫水、止痛等處理。2020年4月16日為行康復治療到我院就診后收入院。患者既往健康,無肝炎病史,無食物及藥物過敏史,無吸煙、飲酒嗜好。
入院體格檢查:體溫36.7 ℃,脈搏58次·min-1,呼吸19次·min-1,血壓120/76 mmHg(1 mmHg=0.133 kPa)。皮膚色素沉著,鞏膜無黃染,無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啰音;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腹部及肝脾檢查未見異常。左前頸部一橫行長約5 cm手術切口,愈合良好,頭部前正中長約15 cm手術切口,愈合良好,均未拆線。神志清楚,言語尚清晰。頸椎、胸椎、腰椎旁輕壓痛。雙側C4平面以下淺感覺減弱,肛周感覺減弱。雙上肢肌力2級,雙下肢肌力2級,上、中、下腹壁反射減弱,雙下肢腱反射(++),雙側病理征未引出。獨立無靠背坐不能。輔助檢查:2020年4月12日,外院頭顱、頸椎CT提示:右額頂部頭皮軟組織挫裂傷,C3/4、C4/5、C5/6椎間盤突出,C2、3椎體部分融合,考慮先天變異。頸椎MRI提示:C3/4-C7/T1椎間盤突出。入院診斷:頸部脊髓損傷(C4,AIS:C型);截癱;四肢不全癱;頭皮裂傷;胸椎壓縮性骨折;腰椎間盤突出;神經源性膀胱;神經源性腸。2020年4月17—19日,予甘露醇注射液(125 mL,靜脈滴注,q12 h)、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40 mg,靜脈滴注,qd)及注射用奧美拉唑鈉(40 mg,靜脈滴注,qd)。2020年4月17—27日及2020年5月1—6日,予腦苷肌肽注射液(4 mL,靜脈滴注,qd)治療。2020年4月17日,用藥前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65 U·L-1(參考范圍0~50 U·L-1),谷氨酰轉肽酶(glutamyltranspetidase,GGT) 82 U·L-1(參考范圍2~57 U·L-1),堿性磷酸酶(ALP) 42 U·L-1(參考范圍30~120 U·L-1),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59 U·L-1(參考范圍0~50 U·L-1),予復方甘草酸苷片(2片,po,tid)。2020年4月17—30日,予維生素B1注射液(0.1 g,qd,im)及維生素B12注射液(0.5 mg,qd,im)。患者因雙上肢疼痛、麻木,考慮頸部脊髓損傷后神經病理性疼痛,于2020年4月17日晚,予加巴噴丁膠囊(江蘇恩華藥業公司,批號:20191008)0.3 g,po,tid。2020年4月21—30日,予托特羅定片(2 mg,po,bid)。2020年4月21日,患者肝功能異常較前加重,ALT 266 U·L-1,GGT 145 U·L-1,ALP 64 U·L-1,AST 86 U·L-1。當時因病情需要,未停用加巴噴丁。繼續予復方甘草酸苷片(2片,po,tid),加用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1.2 g,靜脈滴注,每天1次。查甲、乙、丙、戊型肝炎標志物均為陰性。腫瘤標志物七項未見明顯異常。腹部彩超:肝、膽、脾、胰腺、雙腎聲像圖未見明顯異常。2020年4月27日,患者肝功能異常進行性加重,ALT 600 U·L-1,GGT 290 U·L-1,ALP 123 U·L-1,AST 416 U·L-1。不排除藥物性肝損傷,立即停用加巴噴丁,在二聯護肝藥物治療同時,繼續予復方甘草酸苷片及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護肝治療。2020年4月28日肝功能:ALT 372 U·L-1,GGT 245 U·L-1,ALP 111 U·L-1,AST 91 U·L-1。2020年5月12日,復查肝功能較前明顯好轉:ALT 96 U·L-1,GGT 130 U·L-1,ALP 66 U·L-1,AST 37 U·L-1。2020年5月21日,患者肝功能基本正常:ALT 33 U·L-1,GGT 92 U·L-1,ALP 62 U·L-1,AST 20 U·L-1。
本例患者既往無肝炎病史,無食物及藥物過敏史,無飲酒嗜好,入院時查肝功能指標稍高,考慮為創傷后引起的肝功能損傷。因患者頸部脊髓損傷后神經病理性疼痛,服用加巴噴丁膠囊5 d后,患者出現肝功能異常加重,立即完善各項檢查,甲、乙、丙、戊型肝炎標志物及腫瘤標志物,腹部彩超均未見明顯異常,在二聯護肝藥物治療同時繼續服用加巴噴丁至第10天,肝功能異常進行性加重,停用加巴噴丁,繼續保肝治療,轉氨酶持續下降。加巴噴丁的使用與停用導致轉氨酶的升高與降低,根據諾氏(Naranjo's)不良反應評估量表,本例患者評分為7分,肝功能異常加重與加巴噴丁很可能有關。第2代抗癲癇藥加巴噴丁是《神經病理性疼痛診療專家共識》推薦的一線鈣通道調節劑[1],其作用機制為調節電壓門控通道 α2-δ 亞基,減輕疼痛[2]。加巴噴丁還能誘導其他靶點,包括瞬時受體電位通道、NMDA受體、蛋白激酶C和炎癥細胞因子。它還可能作用于脊髓上區,刺激去甲腎上腺素介導的下行抑制,從而促進其對神經性疼痛的抗過敏作用[3]。
加巴噴丁不良反應報道最多的是頭暈、嗜睡。其次,常見不良反應有惡心/胃部不適、鎮靜、疲倦;少見不良反應包括視物模糊、腹瀉、皮疹、心悸等[4-8]。加巴噴丁導致肝功能異常的報道較罕見,檢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PubMed,截至2021年6月收錄的文獻,僅有1篇國內的病例報道[9]及5篇來自國外的病例報道[10-14]。一般停用加巴噴丁和護肝治療后肝功能恢復。
加巴噴丁引起肝功能損傷的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下列機制有關:藥物的直接肝損傷;藥物的特異質肝損傷;線粒體功能損傷;遺傳因素[15];轉運蛋白功能異常[16]。加巴噴丁藥品說明書對于神經痛的用法用量為:第1天一次性服用加巴噴丁300 mg,第2天服用600 mg,分2次服完;第3天服用900 mg,分3次服完。隨后,根據緩解疼痛的需要,可逐漸增加劑量至每天1800 mg,分3次服用。本例患者服藥劑量從每次300 mg、每天3次開始,可能因該劑量對患者來說相對較大,且該患者在服用加巴噴丁前肝功能稍異常,導致僅服藥5 d即出現肝功能明顯異常。本例提示,服用加巴噴丁最好從小劑量開始,盡量使用較小的有效劑量。加巴噴丁說明書中沒有記載單用該藥可能導致肝功能異常,醫務人員應特別注意,服用加巴噴丁期間,應重視其安全性監測,對于有肝臟相關基礎疾病的患者服用該藥時更應謹慎,密切關注肝功能相關指標及癥狀,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停藥并給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