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編輯部
偉大的國家不會遺忘過去的歷史,挺立的民族不會忘記自己的英雄。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弘揚英烈精神、賡續紅色血脈,不僅率先垂范深情瞻仰英雄、傳頌英雄故事,而且從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戰略高度就做好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2014 年,我國通過立法確定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2015 年,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的意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2018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正式施行;今年清明節前夕,《關于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意見》出臺。在黨中央的引領下,銘記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正在成為社會風尚。
2021 年6 月,中共黑龍江省委奮斗雜志社與黑龍江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聯合開展了“為烈士尋親”活動。成立了“為烈士尋親”志愿服務隊,“一對一”為烈士尋找親人。在奮斗網、奮斗者客戶端等媒體平臺開辟專欄,發布了200名烈士的尋親信息,積極發出“為烈士尋親”倡議,大力弘揚英烈精神,營造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濃厚氛圍。
一年來,“為烈士尋親”志愿服務隊不斷壯大,逐步發展成為一支由黨刊記者、編輯、軍人、律師、高校教師、專家學者等廣泛參與的150 余人的志愿者團隊。志愿者們克服重重困難,通過網站、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各類工作群等發布尋親信息,利用大數據和新媒體手段,拓寬信息發布范圍,努力提高尋親成功率。截至2022年6月20日,我社志愿者已為52位烈士尋找到親人。
在我社志愿者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為烈士尋親”活動得到廣泛關注,人民日報客戶端、天眼新聞客戶端分別對我社志愿者為林作啟、李超賢、田建福3 位烈士尋親的感人事跡進行了詳盡報道。全國各省級黨刊社也積極響應,中共河北省委共產黨員雜志社、中共河南省委黨的生活雜志社、中共吉林省委新長征雜志社等20 余家黨刊社均參與到此項活動中來。
烈士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全社會最值得尊崇和緬懷的群體。為烈士尋親、幫烈士回家,是烈屬心愿、社會期盼,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高擎英烈用生命點燃的精神火炬、用鮮血染就的奮進旗幟,不忘本來、面向未來,將“為烈士尋親”活動長期開展下去,讓尊崇烈士在龍江大地蔚然成風,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