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賈程秀男
日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插畫人物長相丑陋、引人不適的話題,多次沖上熱搜。雖然該教材的出版單位已經面向社會道歉,教育部也成立調查組進行了調查,但由問題教材而引發的出版問題值得深思。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徹底嚴查問題教材編輯出版審核各環節,嚴肅追責問責有關責任人,絕不能讓整治問題教材“走過場”。
教材是承擔教書育人、傳播科學功能的公共文化產品,是青少年學習知識、塑造人格、涵養情操的第一媒介。盡管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美的理解呈現不同的主張,但教材上出現的插圖不只關乎審美情趣,更關乎價值養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的一些插圖,非但沒有很好地展現新時代青少年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反而在人物行為舉止和穿著打扮上給青少年帶來錯誤的導向。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材的編輯出版工作,以往教材插圖設計中的人物形象、場景都充滿了美感,教材中一字一句精心打磨、一圖一景渲染勾勒都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科學文化知識的星辰大海,讓無數青少年從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發現問題教材,猶如敲響一記警鐘,暴露了在教材編輯出版審核等多個環節中出現的嚴重問題,如果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道歉整改,而不去深挖思想上、制度上的根源,甚至推諉扯皮、文過飾非,那么問題教材事件恐怕還會發生。按照我國關于教材出版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規定,教材的文字編輯、插圖繪制都有嚴格的審核把關流程。之所以出現所謂的問題教材,從本質上說是出版單位政治站位不高、責任意識不強,沒有嚴把編輯關、出版關、審核關,給了問題教材蒙混過關的機會。對有關單位和責任人必須嚴肅處理,以儆效尤。此外,應該進一步完善教材教輔編輯出版審核的相關程序和流程,科學制定教材教輔的質量檢查和評估反饋相關制度,在更大范圍內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進而不斷充實完善教材,真正讓每一本教材都能經受住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問題教材曝光后,教育管理部門已經對現有教材展開系統性排查,可謂正當其時。希望相關管理部門以嚴肅整改問題教材為契機,徹底整治教材出現的問題,嚴格審核把關,確保每一名青少年都能用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符合大眾審美習慣的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