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建軍
近來,安徽渦陽縣一社區(qū)干部在微信群中發(fā)布通知,要求群內人員引導群眾在安全度滿意度電話調查中回答“滿意”“安全”,一定不能用模棱兩可的語句或者負面評價。按要求回答的群眾憑電話錄音可獲得獎勵。這份通知,以明碼標價的方式,要求基層干部以不正當?shù)姆绞阶屓罕娺`心說出“滿意”“安全”,這是典型的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群眾怎能“滿意”。
顯然,這種操作已經讓滿意度調查走了樣,長此以往只會讓群眾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埋怨吐槽。開展?jié)M意度調查,必須反映出群眾的真實感受和真實評價,群眾一旦不敢吐露內心真實的想法,必然導致滿意度調查的結果“失真”。使用“非常手段”對調查過程進行操作,得出的結果看起來都是“滿意”,一片花團錦簇,實際上卻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不管是什么調查,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當為其必須恪守的最基本原則。在滿意度調查中設定標準答案,企圖包辦民意、粉飾民意,無異于掩耳盜鈴。相關部門對自身造假、走形式的行為心知肚明,但為了謀求政績、應付檢查,不惜跑偏方向、用錯心思,不在工作成效,用心服務群眾上下功夫,卻在數(shù)據(jù)和報告上做手腳。可以說,花錢買群眾“滿意”是典型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其危害何其大矣!如此這般,“實干”成“空干”,“落實”成“落空”,糟蹋了資源,浪費了錢財,滋生了腐敗,損害黨和政府公信力,助長不正之風,破壞政治生態(tài)。滿意度調查附帶“標準答案”不是今天才有,類似“包辦民意”的調查不時被媒體曝光。但現(xiàn)實中,個別地方和部門一味追求光鮮亮麗的數(shù)字,不惜通過各種方式弄虛作假,這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直觀表現(xiàn)。
時下,避免滿意度調查“套路化”,就必須進一步完善滿意度調查的流程,加強調查過程中的監(jiān)督和規(guī)范,對弄虛作假者零容忍、一票否決。嚴肅懲處那些習慣于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的干部,讓滿意度調查真正回歸體察民意、問政于民的本意。換言之,群眾有說“滿意”,也有說“不滿意”的權利。在相關滿意度調查中,誰都無權越俎代庖,替群眾做出選擇和判斷。任何操縱民意、欺騙組織的做法都不可容忍,理當付出應有的代價。
這一熱點事件再次敲響一記警鐘。為了讓滿意度調查真正不淪為走過場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就需要各級部門真正能夠利用好這一機制,發(fā)現(xiàn)問題、重視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推動工作質量的提升。與其把心思花在弄虛作假上,不如扎扎實實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