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光
(平原縣第一中學 山東德州 253100)
美術欣賞課程是高中階段課程學習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在整個高中教學體系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并憑借其特殊內內容,承擔著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隨著教學改革的持續開展,高中教育逐漸步入素質教育時代,而美術欣賞課程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強化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在高中美術欣賞課程中,美術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引入到美術教學課堂之中,充分激發班級學生對于美術文化的求知欲望,同時借助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實現對于文化的傳承。當前階段美術學科并沒有受到過多的重視。為此,當前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嘗試將傳統藝術與美術欣賞課程逐步融合,以保證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和發展,優化整個課堂教學體系。
在當代社會中,唯有將傳統文化真正發揚才能夠使我國傳承千年的文化結晶能夠再次煥發出生機與活力。通過分析我國傳統文化內涵可以得知,木版年畫、服飾刺繡、葫蘆雕刻等等都屬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如果能夠將其與高中美術欣賞課程進行整合,不僅能夠將原本的教材內容進行拓展,也能夠讓美術課堂不再單一,進而從整體上推動教學活動開展。
新課改背景下,社會各界人員對美術課程教學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而在美術欣賞課程教學中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也是教育體系改革的必然需求。而傳統美術教學中忽視了美術教育,導致學生對審美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錯誤認知和理解。我國是僅存的五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代先賢所創作的諸多優秀美術作品有所保存,而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有著屬于自己的特點,并且其在所屬地區的群眾底蘊也極為深重。在高中美術欣賞課程教學中落實傳統文化滲透,能夠提高學生思想素養、文化素養,使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再次發揮出其魅力。
新課改之中明確指出,藝術學習并非只是一門單一的技能訓練,而是應當看作一種文化內容的學習。通過分析教材文本可以得知,高中美術欣賞類型教學中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需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同時,要想真正發揮高中美術作用,需要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演變歷程,并在這一基礎上讓學生吸收、利用傳統文化內容,以幫助學生構建相對完善的美術學科素養體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理念。與其他學科教學不同,美術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美學感知能力,激發學生對生活的向往,活躍學生思維,使學生能夠主動探索傳統文化藝術內涵。
高中美術欣賞課程中滲透傳統文化并非將所有外來文化排斥到課堂之外,也并非將傳統文化直接搬入到課堂上,而是需要引導學生立足于世界的角度上,吸收各個國家的文化,進而主動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拓展、延續,進而實現現代美術教育的繼承和發展。高中美術欣賞課程中需要以滲透文化教育為核心,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嘗試將現代教學手段、教學理念與傳統文化理念的滲透整合,讓學生能夠自主發現傳統藝術中蘊含的寶貴文化和精神,激發學生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知識鑒賞能力。
通過對當前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可以得知,許多學生由于其他課程學習壓力的存在,能夠投入到美術欣賞課程的興趣和精力較少,更無法自主挖掘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內容。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在課堂教學中高中美術教師需要在課堂導入環節將傳統文化內容引入其中,借助傳統文化之中蘊含的多樣化的內在元素給予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美術欣賞課程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從中得到有效的發展和提升。與此同時,教師需要意識到傳統藝術在課堂導入環節的滲透并非單一的知識講解就能夠實現,其需要教師立足于實處,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深入講解,把握課堂教學時機。
例如,當美術教師帶領班級學生講解有關于中國建筑藝術的知識的時候,美術教師可以首先向班級學生展示一些我國著名建筑,并逐一向學生分析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思想,這樣學生可以快速了解我國不同類型的建筑風格,同時對于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此外,美術教師還可以選取當地富有特點的建筑進行講解,帶領學生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通過這樣靈活且具有創新性的課堂導入形式的設計,班級學生能夠輕松跟隨美術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在美術課堂中的學習態度也會得到改觀。
在我國美術體系之中,不僅有著諸多現代化美術作品,在民間也有著諸多寶貴的民間藝術文化遺產,其之所以被人們稱為民間美術,是由于其反映出不同地區、不同地域的審美理念以及民間風俗習慣,其往往能夠代表一個民族或是一個地域的特色文化底蘊,是值得當代青少年學習、繼承的寶貴傳統文化財富。民間美術之中有著豐富的藝術內容,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美術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學生審美趣味以及審美情懷。
以“什么是美術作品”教學為例,在教材內容講解之前教師需要選擇優秀美術作品進行討論,分析如何從審美的角度進行作品鑒賞。為此,在課堂教學初始階段,教師可以選擇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美術鑒賞方式。在分析過程中,教師向學生講解美術作品的基本類型,即繪畫、設計、建筑、攝影等。在這一基礎上,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材料、題材、內容、功能等進行深入分析。在不斷引導過程中,將學生的思路引入到民間美術之中。我國民間美術之中,作品中的線條、結構等方面與其他民族的美術作品有著明顯的區別,如皮影戲、剪紙等。此外,中國民間美術還特別注重其內部寓意以及特征,以剪紙之中的“年年有余”為例,其將魚和蓮花進行剪裁,寓意生活的無限美好。通過對民間美術作品的鑒賞以及傳統文化內容的滲透,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使學生形成具備民族特色的美術作品。
當前高中美術欣賞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意識到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不能僅限于課堂,要想將傳統文化滲透到美術體系之中,組織多樣化的課堂學習活動,強化學生課程學習體驗,使學生在美術學習體驗過程中深入對傳統文化的感悟,并從中獲取美術知識。課堂實踐活動的組織需要建立在教材內容基礎上,并且需要與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整合,避免教學資源浪費,影響教學目標實現。
以《傳統工藝品景泰藍》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不講解教材內容,而是剖析景泰藍作品的起源以及大致的發展歷程,在學生對景泰藍作品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景泰藍的制作工坊進行參觀,以近距離體會景泰藍的魅力。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嘗試為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能夠有機會親自體會到景泰藍制作的樂趣,強化學生美術學習體驗。相比于單一的課內知識講解,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更加有利于學生獲取新知識,了解更多傳統文化,體會傳統文化精髓。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能夠近距離接觸美術作品,進而對美術文化藝術作品產生欣賞心理,并在與他人溝通、交流學習體驗之后,對傳統文化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
從某種角度進行分析,現代文化藝術是傳統文化的延伸和拓展,是中華民族發展至今的精神依托,而其中蘊含的思想、內涵等內容值得人們深入挖掘、探究。在課堂教學中將傳統文化滲透到美術課堂教學中可以使教材內容更加豐富、立體,也能夠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美術教材內容卻未能得到有效運用,基于此,高中美術教師需要立足于實處對教材內容進行剖析,并嘗試找到其與教材文本有著密切聯系的傳統文化內容。如,高中教材中涉及山水畫、木器等,而這些都是傳統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內容,是傳統文化滲透的有效切入點,也是高中美術教學的關鍵所在。但是,高中美術教師要想合理地運用傳統文化組織美術教學活動并非簡單的知識講解就能夠實現,需要教師在課前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找到教材傳統文化知識的關聯點,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以《中國繪畫欣賞》教學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先借助互聯網進行資料查找,尋找與教材內容相似的關聯點,并在課上讓學生進行學習、觀看,使學生能夠在欣賞美術作品時體會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感悟中國傳統繪畫的特色。除此之外,教材文本中的古代壁畫、人物畫等與傳統文化內容也有著密切的關系,為此,教師可以先講解古代繪畫作品的起源以及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并帶領學生分析其中的繪畫方式、技巧等,通過互聯網的合理運用,將各種美術作品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以幫助學生掌握作品的細節、特征。為了加深學生對美術繪畫作品的理解,教師也可以在進行繪畫作品分析時搭配相應的音樂,以從聽覺上刺激學生,強化學生學習體驗。
通過分析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可以得知,其不僅內容豐富,并且不同傳統文化內容的表現形式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對傳統文化內容進行滲透時,教師需要將傳統文化內容以不同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學習不同的傳統文化知識。以《民間藝術》課程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具有群眾基礎的傳統民間藝術,即剪紙展開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對剪紙藝術的起源、發展等歷程進行講解,為學生展示出多種多樣的剪紙主題,如花卉、歷史故事、風景等,使學生了解剪紙的用途。在歷史發展長河中人們往往通過剪紙來寄托自己的思想,表達自身情感,在學生充分了解剪紙含義之后,教師可以先講解剪紙與其他傳統藝術的不同點,再鼓勵學生展開積極的自主創作,在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之后進行實地參觀。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優化,明確美術作品價值,幫助學生找到美術學習與傳統藝術之間的關系,體會到其中寶貴的傳統文化內涵。
隨著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也隨之變得密切起來,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各項價值理念形成的關鍵階段,該階段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會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如果無法及時改正對在傳統文化傳承過程中產生的錯誤理解,甚至會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此,教師應當將教材文本中的各種文化進行融合,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價值理念,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突出傳統藝術特征。從整體角度進行分析,即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美術藝術整合,借助現代化技術的運用來呈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使中國藝術能夠更加具有生機與活力。
例如,在高中美術欣賞課程教學中,教師選擇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一系列圖案作為藝術分析切入口,并闡述圖案構造的靈感。學生在經過思考之后指出:“北京奧運會期間,人們所使用的火炬上有著祥云圖案,在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之中,祥云屬于極具內涵的圖案之一,在人們認知之中,祥云代表著好運,代表著美好,人們在看到祥云之后也會產生一種親切之感,有著特殊的文化底蘊和魅力。”通過對現代作品之中傳統文化元素的剖析,可以使學生闡釋運用傳統文化知識對藝術鑒賞作品進行剖析,通過所學知識的合理運用,讓學生在現代藝術作品中感知傳統藝術的美感。與此同時,將現代藝術與傳統文化的整合可以提高學生認知水平,拓展學生知識面,找到現代藝術與傳統藝術的異同點,讓學生的藝術素養得到逐步提高。
高中美術欣賞課堂教學中將民間藝術引入到課堂上,對于我國寶貴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傳統文化藝術的滲透需要結合當地特征,使學生能夠從中體會到傳統文化元素。在教學方案設計環節,需要教師對各個教學環節進行重點剖析,將傳統文化與各個部分進行整合,使學生逐步形成傳統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