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苗
(無錫市立人高級中學 江蘇無錫 214000)
為切實推動學生技術素養的提升,要求高中通用技術任課教師積極關注素質教育的教育細則,重點突出高中通用技術對學生銜接能力的提升,落實設計學習、操作學習,使學生形成一個縱向銜接、橫向貫通的知識體系,拔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此,要求通用技術教師全面關注學生的實際學情,并針對課堂教學存在的教學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采用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切實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讓教學效率得以充分提升。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開展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活動時,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1]過于注重課堂內對于知識的講解,而嚴重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沒有打通學生在學習成長中的關鍵堵點,致使學生在學習時出現“閉門造車”的學習現象。未與其他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繼而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此外,由于學生抱著獨自學習的心態,導致學生無法產生合作學習的意愿和動機,并在長久的學習中養成了孤僻的不良習慣。長此以往,不僅不能讓通用技術的價值在教學活動中得到充分展現,還進一步扼殺了學生的合作思維,進而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技術素養。同時,部分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并未注重學習方式的引導,讓合作學習的教育價值流于形式化,沒有真正讓知識在學生群體中流動起來,而是依然如死水一攤地停留在原地,無法充分調動起學生比學趕超的競爭意識。這無論對教學質量還是學生的學習效率,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高中通用技術任課教師只重視課內教學,忽視合作學習方案的實施,是目前較為突出的問題,應受到教師們的格外重視。
對于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而言,教學形式逐漸單一化已經淪為了一種教學常態。教師們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夜以繼日枯燥的教學任務,常常會讓教師滋生出懶怠的教學心態,直接沿用一個教學方案,套用于所有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循環往復的教學活動。不注重教學形式多樣化的變革,繼而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學習成果的收獲。此外,因教師教學形式的單一,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教學內容,讓整個通用技術教學內容過于枯燥,無法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繼而折斷了學生放飛學習的翅膀,嚴重抑制了學生在高中通用技術學習方面的成長。同時,由于我國地域遼闊,高中院校結構體系龐大繁雜,未能有效整合分配教師資源,致使部分高中學校的任課教師教學資質參差不齊,無法達到專業化的教學標準。而由于其自身教學能力的限制,導致其所采用的教學形式缺乏創新性,只會參照著課本內容照本宣科,繼而影響了課堂教學內容。為此,高中通用技術教師應正視自身的不足,不斷提高創新性的教學能力,打開教學思路,以多元化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以解決教學內容枯燥的問題。
在長久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們在講解課堂知識時常常缺乏導向力。[2]在課堂內扮演著一個“綁架者”而不自知,將學生強行捆綁在課堂中,固守于座椅間,鞭策學生被動吸取知識,卻不注重方式的引導、策略的點撥,嚴重影響學生對高中通用技術的學習體驗,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成長。同時,此類現象也加劇了高中通用技術課堂割裂化的現象,讓課堂出現兩個冰與火的極端。教師一味充當教學的“獨裁者”,而學生則成了追隨教師的“附庸者”,本應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兩方,已完全成了兩條平行線,看似互不干擾,實則相互影響。此外,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的教育價值主要體現于對學生技術素養的提升,而技術素養離不開學生的辯證思維。若教師在教學中依然缺乏導向價值,那么也就喪失了對學生開展通用技術教學的意義。這也會導致課堂教學氛圍越發沉悶,進一步扼殺了學生學習興趣增長的萌芽,令學生逐漸喪失了對高中通用技術的學習興趣,繼而淪為學困生,嚴重違背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為此,要求任課教師堅持導向教學,注重對合作學習的實施,以合作打開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大門。
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技術素養。[3]將低年級所學到的信息技術與勞動教育相融合,要求學生以實際操作為基礎,重點開發學生的統籌能力,使其能夠在實踐中成長,擁有對各學科進行融會貫通的綜合學習能力。而這一學習特點,又與合作學習的教育價值相契合,學生不僅可以在合作學習中加強思想交流,還能借助合作學習的窗口,打開學生認知高中通用技術知識的大門,令學生走進一個全新的知識領域。同時,學生在集體學習中也能引發創造思維,讓學生將所學到的通用技術知識進行串聯,并開發出一個融合性的知識體系,將學生在各學科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統合,而沉淀下來的知識,就是結晶而成的寶貴財富。此外,合作學習也能讓學生在集體中尋找成就感,改善課堂學習枯燥沉悶的學習氛圍,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并促使其將之應用到課堂學習中,以此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讓教學質量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將合作學習應用于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實踐中,可以讓課堂教學質量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讓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立足于合作,引領學生學習效率的高效發展。
現階段,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所面臨的環境十分復雜。[4]由于通用技術知識結構體系相對分散,隨著新課改素質教育要求的持續推進,要求在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針對各個教學要點實施高效整合,讓各類教學手段得以組合使用,以免因教學形式過于單一而降低教學效率。為達到這一目標,要求高中通用技術任課教師積極關注新課改的教育細則,針對學生的學習實情進行全面分析,以確定該教學策略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教學策略對實施條件的實際要求,以確保可以高效利用多元教學策略推進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為此,要求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詳細考查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根據考查到的實情,科學合理地規劃課堂教學方案,做到高標準、嚴要求,以精準的教學方針攻克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點,從而有效解決學生的實際學習問題。針對部分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教師應在教學計劃上予以一定的政策傾斜,幫助學生擺脫學習障礙,助力全體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學情之上,制定靶向的科學化教學計劃,深切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為合作學習提供基本保障。
由于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推進,當前的課堂教學環境已經進入了科學化、多元化的時代。高中通用技術教師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以保證課堂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實用性。為此,教師在落實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立足于多媒體教學法,將互聯網教學思維沿用其中,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契機,使其在學習時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并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以高中通用技術教材中的《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為例,教師應借助電子信息技術,在網絡中搜尋與之相關的視頻資料,并將其集結成短視頻,借助多媒體軟件在課堂中為學生播放出來。由于多媒體教學法的天然優勢,其不僅將書本上的知識變成生動形象的電視畫面,還為學生提供了多感官的學習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逐漸對視頻所展示的內容產生好奇心,與身邊的同學自然而然地進行交流溝通,以此將合作學習的概念初步滲透到學生群體中。如此,不僅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還為日后更深層次的合作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學生逐步適應合作學習,成為打開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知識的關鍵一步。
合作學習的本質是一種學習習慣,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養成。[5]為了進一步滿足學生合作學習的條件,高中通用技術教師應全面實施翻轉課堂,將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放置在課前,并把寶貴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若遇到不理解的問題,便可以保留到課堂中與其他學生進行探討,以此鞏固學生合作學習的思想。以高中通用技術教材中的《常見結構的認識》為例,這節課時主要考查學生對結構的認知,并了解結構的特征,以及保持結構穩定性和強度的元素。教師可將課時中的重點內容整理成一節微課,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使其初步掌握相關知識的要點,并將對知識細節的探討和鞏固保留到課堂中。以此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條件,使高中通用技術課堂不再固守于“教師埋頭講、學生傾耳聽”,而是立足于合作之上,給其足夠的思考時間、探究時間,真正考查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以此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為課堂教學增添探究性,讓學生逐漸養成勤學善思的良好習慣,懂得在學習群體中分享各自的學習體驗,加強反思,以此形成較為穩定的思路和方法,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對教學模式的不斷優化與改進,教師可有效改變學生目前合作學習的現狀,為學生提供一次合作學習的契機和平臺,以助力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并將之長久地延續下去。[6]但單一的一次合作是無法解決學生在合作學習上的問題的,教師應秉承著治病治本的原則,以快刀斬亂麻的絕對速度解決教學障礙,讓學生真正走向合作,并以合作學習為日后學習高中通用技術的重要手段。為此,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組織學生構建合作學習小組,將學生強制分配到小組學習的學習環境中。再以知識為引領的向導,讓學生逐漸享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并能從合作學習中實現答疑解惑,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效率。同時,教師也應適當為學生分配合作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帶著目標進行小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智慧共享。并以此引發學生的熱切探討,最終在集體學習中達成共識,充分展現合作學習背后的構建意義和教育價值,讓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可以在高中通用技術課堂中實現高效落地。因此,要求教師組織學生構建課堂學習小組,為學生搭建合作學習的平臺,有效彰顯合作教育的顯性價值,以此考查學生的協作能力。
通用技術教師在推進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充分展現出一個教學“領導者”的價值,在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時,應做出適當的指導,指出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從而讓合作學習的作用在集體中發揮到最大。為此,高中通用技術教師應不斷完善合作教學流程,把控合作學習的教學要點,重點考查學生的自主合作性以及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的技術素養得以充分提高。如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將整個課堂教學時間分為三段。第一段,要求學生針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初步了解,對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具有清楚的認知;第二段,要求學生進行實踐學習,以此增強學生的實踐學習能力,做到做中有學、學中有做,助力學生的協調發展;第三段,引領學生合作學習,讓學生將第一段的知識內容和第二段的實踐操作進行系統的總結歸納,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從而充分展現合作學習的教育價值。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對其進行合理的教學指導,重點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并予以及時指正,實現教學計劃的合理分配,讓合作學習更加富有科學性、創造性。
綜上所述,將合作學習應用于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實踐中,可以充分保障教學質量,讓通用技術的實用性得以充分優化,使其所發揮的教學功能在學生群體中得以延展,助力學生學習技能的提升,使其具備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辯證思維,繼而完善學生的思維邏輯。為此,要求教師積極優化教學方案,針對合作學習展開深入分析,全面把握合作學習的要點,以實現對課堂教學流程的優化,讓學生具備統籌性學習思維,繼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