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志專(長沙理工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
中國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在地理上的分布較為集中,2018年,中國企業對于東南亞地區跨境并購的金額近八成(84.6%)、數量占比近五成(51.9%),較“一帶一路”倡議發布前大幅上漲。中東地區緊隨其后,但是并購交易的金額和數量與東南亞地區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僅占16%和7%。2016年至2018年,中企對“一帶一路”沿線跨境并購中并購金額位列第一和第二的分別為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交易數額分別為1444億人民幣和138億人民幣。跨境并購交易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這是由于東南亞為“一帶一路”沿線較為發達的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得更加完善、信息設備的發展水平更高以及當地企業員工的素質較高。因此有利于跨境并購進程效率的提升、提高跨境并購的成功率與并購績效。
這是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尤其是蘊含了大量的礦產資源,因此并購其資源型企業與制造業企業,剛好形成其上游的產業鏈,更有利于并購企業的發展。不同區域的投資領域也有差異,對于資源型企業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西亞地區;農業、食品加工和化工企業主要集中在中亞地區;信息通信、大型機械和電氣企業主要集中在中東歐地區。
中國企業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并購行為中,并購方涉及的企業分布較廣,我國的東北、華東、華北、華中、華南、西南、西北區域都有分布,并購數量和并購金額占比第一的區域為華東區域,主要的省份分別為:上海、浙江、山東、江蘇、安徽和福建,正如上文所描述的,這些省份的制造業發達,因此占比較高。西北地區的新疆、西藏雖然并購事件不多,但是每一事件的交易金額高,這是由于這兩個省份的企業集中在能源采礦業,也對“一帶一路”沿線跨境并購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跨境并購占主導地位的是國有企業,這是由于文化距離、制度距離等因素的存在,私營企業由于體量較小,難以承受跨境并購失敗的風險。然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表,私營企業有了制度的保障,具備一定的“冒險精神”。現如今,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主體已經由國有企業占主導變成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同投資。
文化距離又稱文化維度,于20世紀80年代由荷蘭的學者Hofstede提出,他認為,人們所處在地文化背景會影響他們的思維模式、情感模式和潛在的行為模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緯跨度大、地域廣,被并購企業可能會對中國的企業文化缺乏認同感,中國企業也可能由于缺乏對對方習俗的了解產生一些摩擦與沖突;語言豐富,多為小語種,而我國高校所授語言多為歐美發達國家的語言和使用范圍較廣的語言,小語種人才稀缺,導致并購雙方的溝通難度較大。
制度距離是指兩個國家在認知、規則和規范等方面差異或者相似的程度,是對并購雙方國家之間制度的相對評價,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資流入產生特殊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于政治制度發展成熟的東道國國家,其法律體系更加完備、經濟結構也更穩定,因此對于并購方的要求會更加的嚴格,可能會導致并購失敗或者并購績效的負向影響。
對于政治環境不穩定的國家,例如:中東、中亞地區的國家,這些地區常年戰亂,導致當地基礎設施、信息設備、人力資源的損害,當地經濟停滯不前,不利于并購的進行和并購后績效的提高。
匯率是影響跨境并購的重要因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量眾多,各國之間的貨幣種類也不統一,匯率的波動會影響并購企業的效益。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這一背景下,并購的進程相較于以往更長,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金融系統還不成熟,政治局勢不穩定,這將導致匯率的波動,匯率風險越高,付出成本和不確定性更高,導致并購績效的負向發展。
國家應當協助東道國國家信息化水平的發展,首先,在疫情肆虐的今天,出境檢測防控變得十分嚴格,并購雙方面對面交流溝通已經成為一大難題,只有在信息設備不斷完善的前提下,才能提高雙方溝通的效率,促進協作的成功;網絡互聯,信息互通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的強韌紐帶。其次,在推行“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構建好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平臺,繼續孔子學院的建設,促進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制定政策鼓勵企業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品,并將這些產品通過各國電視臺、YouTube、Tik Tok等途徑進行傳播,使得東道國國家的成員更熟悉本國的文化,拉近彼此之間心靈的距離。企業應當在進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跨境并購時,未雨綢繆,豐富本企業員工的文化背景,事先了解東道國國家企業的價值觀念、企業文化和員工主要的信仰,減少和化解在并購過程中的摩擦。最后,中國企業可以制定一系列小語種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政策,培育一批復合型人才,既了解企業的產品和技術,又能熟悉各個東道國的語言,讓語言不再成為并購進程的“攔路虎”。
首先,由于政治制度發展成熟的東道國國家會對并購方要求更加嚴苛,我國應當加強制度建設,提高政府的效能和辦事水平,完善自身的法律體系,堅持反腐倡廉。這樣面對嚴格的要求我國企業才能更好地適應;而對于政治制度發展滯后的東道國國家,中國企業在并購前應當充分了解他們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規,加強雙方的溝通與交流,減少“外來者劣勢”,即由于差距過大帶來的額外管理成本。
國家應當繼續堅持“一帶一路”倡議,在以往的并購案例中,絕大多數的并購方都是歐美發達國家,原因之一在于這些國家的社會穩定,而“一帶一路”沿線某些國家恐怖主義盛行,令許多企業望而卻步,積極推進 “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推動企業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跨境并購,從而使得沿線國家的經濟繁榮和當地人民生活改善,將恐怖主義連根拔起,能從根本上遏制恐怖主義。同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打擊恐怖主義問題上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促進國家間合作,達成諒解、彼此支持,共同參與到打擊恐怖主義的活動中。國家應當加強對于跨境企業的反恐安全意識教育,對于各地發生的恐怖主義事件動態監控,及時通知,快速地作出反應。
國家應當首先根據不同國家的區位優勢、政治偏好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制定差異化的投資策略,與沿線各國一同發展投資市場,促進投資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充分發掘沿線各國的投資潛能,共同預防和抵抗可能面對的匯率風險;其次應當制定相關匯率政策,及時調控人民幣匯率,逐步推動人民幣走向世界,使得人民幣匯率保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狀態,以降低匯率波動對于我國跨境并購企業帶來的損失。政府應當加強我國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并購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完善跨境并購的保險種類,建立跨境并購的保障體系,同時也要對企業進行風險預防教育,提高企業在面對風險時的承受能力。企業則應當制定相應的一系列政策引入和培養一批管理風險的人才,提高企業對于匯率風險的應對能力;加快產品的創新與品牌的建設,獲得消費者的口碑,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從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樹立良好的形象;同樣地也要根據東道國具體的特征,制定不同的投資策略。
國家應當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外交與溝通,構造雙方良好的交流環境,拓寬與深入發展與沿線國家的外交關系,國家間關系的好壞,會對跨境并購事件的成功與否造成一定的影響;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鼓勵企業積極反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并購中所產生的法律問題,不斷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使得中國企業的跨境并購能夠得到良好的保護,這會對并購產生積極的影響。
政府應當頒布相關政策促進中介機構的規范,由于并購雙方的國家存在著文化距離、制度差異,因此對于缺乏跨境并購相關人才的主并企業而言,中介機構的作用就顯得至關重要,然而部分中介機構缺乏專業性和規范性,反而會對跨境并購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應當出臺相關標準對中介機構進行規范化管理,對于優秀的中介機構,政府應當予以表彰,加大對其的扶持力度;政府也應當加強市場監督,引導跨國并購規范化發展,減少不公平的內幕交易,促進跨境并購能夠有序、陽光、公平的發展。
企業應當在充分了解自身狀況的前提下制定并購策略,“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了我國企業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并購熱潮,然而不少的企業未對企業未來的發展目標、自身的財務狀況和未來將要進入的行業進行分析,導致最終并購的失敗,因此在并購之前應當做好盡職調查,分析東道國所存在的文化制度差異、政治風險和金融風險等因素,對目標企業的并購進行可行性研究,減少并購失敗的概率;企業應當提高其跨境并購后對于各項資源的整合能力,并購雙方的企業文化、公司制度、人力資源和管理結構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需要進行整合,因此跨境并購是一項曠日持久的任務,最核心的是能夠實現協同效應,進行多方面的整合能夠彌補雙方的缺點,發揚各自的優點以最終達到協同效應,促進并購績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