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小曉
癲癇是一組由不同病因導致的腦部神經元高度同步化異常放電的臨床綜合征,以發作性、短暫性、重復性及刻板性為臨床特點。因異常放電的位置不同及波及范圍有差異,導致患者發作的形式多樣,每次發作稱為癇性發作,反復多次發作所引起的慢性神經系統病癥稱之為癲癇。
癲癇發作時,往往會有突發性的意識喪失,全身強直和抽搐,雙側肢體抽動,肌肉持續性收縮痙攣,甚至還會因為肌張力喪失而出現猝倒。這時患者身邊的人要做好3 件事:
1.先把患者轉移到安全、安靜的地點,讓患者保持平躺,旁邊不能有任何尖銳、堅硬的東西。
2.馬上把患者領口松開并使其側躺,因為患者在癲癇發作時呼吸急促會產生很多分泌物,側臥姿勢可防止分泌物堵塞氣道。
3.注意計時,絕大多數癲癇發作在1~2 分鐘后就會自行停止,如果發作持續時間超過5 分鐘,說明患者的神經環路機制受損,應及時呼叫急救車。
下面2 件事千萬不要做:
1.有一種常見的說法,認為癲癇發作時應往患者嘴里塞入軟物,以防止其咬舌受傷。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癲癇發作的一瞬間,舌頭的肌肉會有自我保護功能,它會自動回縮。患者倒下的一瞬間,只會咬到舌尖或嘴角,并不會真的咬斷或咬破舌頭。
患者此時牙關緊閉,呼吸也是停止的,如果硬塞反而會造成損傷,甚至導致患者窒息。所以不要往患者口中放置任何物體,包括紗布、手絹等,也不要將手指放入患者口中,更不要在癲癇發作時給患者灌任何藥物,因為這時患者意識喪失,可能會造成吸入型肺炎。此外,掐人中、放血等處理方式也都是不可取的。
2.癲癇發作時患者會四肢抽搐,這時很多人會強行按壓患者抽搐的四肢,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患者抽搐的時候肌張力會很高,是不由自主的抽搐。比如一個比較瘦弱的人犯癲癇了,而一個非常強壯的朋友要按壓他抽搐的四肢,就有可能造成患者骨折以及肌肉的損傷。正確的做法是不要按壓患者抽搐的四肢,也不要搖晃患者。
癲癇具有自限性,發作時間很短,多數患者往往數分鐘或數秒鐘后就可以恢復正常的狀況。但快速恢復不代表可以掉以輕心。
傳統認為,癲癇第一次發作,不能算是癲癇,要等第二次發作才能診斷。但現在專家認為只要出現第一次發作,那么第二次發作的風險就非常高。為了避免二次發作對大腦造成影響,一定要在首次發作后就去醫院評估。
第一次發作后要查清3 點:
1.是否出現腦部損傷;
2.是否是夜間發作;
3.通過腦電圖查明是否有癲癇放電。
如果3 點都存在,那么第二次發作的可能性就達到50%以上,一定要盡早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