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倫,魏 媛
(貴州財經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2021 年7 月,貴州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25 年全省林下經濟利用面積新增66.7 萬hm2(總規模達213.3 萬hm2以上),全產業鏈年總產值達1 000 億元以上,培育形成林下經濟類省級林業龍頭企業100 家以上,其中國家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5 家以上[1]。
林下經濟作為九阡鎮特色產業,是三都縣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林下經濟產業布局,是深化林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九阡鎮隸屬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地處三都水族自治縣東南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海拔813.5 m,森林覆蓋率達93.71%;年平均氣溫16 ℃,年平均降水量1 657 mm,無霜期年平均為328 d,其特點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九阡鎮九阡村榮咬示范點位于三都縣國儲林場境內,發展林下經濟堅持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原則,大力發展林下草珊瑚、黃精、食用菌等特色種植產業,在助推林下經濟產業提質增效的同時,實現助農增收、生態發展的目的。榮咬示范點總面積為73.3 hm2,規劃發展林下經濟66.7 hm2,其中種植草珊瑚57.4 hm2,食用菌2.26 hm2,黃精7 hm2。項目實施后可輻射帶動800 人就業,務工月收入達2 400 元·人-1以上。
九阡鎮林下中藥材種植主要有2 種,一是茯苓種植,二是草珊瑚種植。當前九阡鎮林下經濟產業利益聯結機制為“黨建+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發展林下經濟,通過政府引導,公司與合作社對接,合作社聯系農戶,從而達到現代化生產、銷售、管理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生產、經營、銷售,促進了林下產業規?;l展。
2.1.1 茯苓種植模式 九阡鎮的國有林場為茯苓提供了良好的種植環境,因地制宜、因地取材的種植模式可以有效節約成本,是一種良性發展的林下種植模式。九阡鎮茯苓種植方式有椴木種植和松蔸種植,椴木種植是將染上病蟲害、生長不良的松木制作成原料,茯苓通過攝取木料腐化的營養來生長,實現變廢為寶的目的。松蔸種植即用砍掉的病蟲害松樹樁作為支撐,在樹樁根部種植茯苓,菌種處用袋裝泥土覆蓋以保持其干燥的生長環境,生長養料則來自于菌棒里的腐木。茯苓生長于干燥環境,常寄生在松樹根上,而示范點正好具備種植茯苓的天然環境。目前,九阡鎮茯苓種植規模初步成型,2021 年8 月份種下了第一批茯苓,面積53.3 hm2,2022 年3 月份開始收獲,一株茯苓成品最多可達10 kg,單價可售8.5元·kg-1,主要售往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當前市場需求極大,具有非??捎^的經濟效益。
2.1.2 草珊瑚種植模式 草珊瑚作為苗族醫藥的重要成分之一,市場需求很大,而貴州省是苗族最大的聚集地,草珊瑚在貴州當地有著極大的市場需求。草珊瑚喜陰涼,對環境要求較高,榮咬示范點目前種植了16.7 hm2的草珊瑚,規模較小,后續計劃種植33.3 ~66.7 hm2,種植后2 年可采摘,3 年后每年都可采摘,可連續采摘25 年,產業持續性強。草珊瑚成本250 ~300 元·667 m-2,產量750 kg·667 m-2,市場價0.75 ~1.5 元·kg-1,在貴州省市場銷路良好,主要依靠相鄰的榕江縣成熟的銷售渠道,由藥廠直接收購,免去中間運費等損耗,節約了成本。草珊瑚種植在貴州省發展潛力巨大,長期栽種有助于推動當地林下經濟的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木耳作為中國珍貴的藥食兼用膠質真菌,也是世界上公認的保健食品。貴州省具有陰雨天氣較多、空氣濕度大等氣候特點,十分適合各類木耳的生長,當地木耳產量相較空氣干燥的產區高很多。九阡鎮木耳種植基地于2021 年4 月份開始籌備、建設,目前木耳種植面積13.3 hm2,可種植160 萬棒,同時九阡鎮還建有自動化食用菌菌棒生產線,每天能生產3 萬棒。九阡鎮林下種植模式結合貴州省天氣情況做出改變,在種植田旁邊設置晾曬大棚,木耳采摘后可立即進行晾曬,保證木耳的品質。菌棒技術來源于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菌棒由雜木木屑構成,每根成本為2.95元,單根菌棒售價3 元,成品木耳售價3 ~3.5元·kg-1,經濟效益可觀。
當前九阡鎮林下經濟產業利益聯結機制為“黨建+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由于九阡鎮的林下經濟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前期存在投入成本大、生產經營規模小等問題,同時,產業聯結的農民中貧困戶較多,沒有可入股的資金。因此,九阡鎮林下經濟項目基本由帶頭公司出資全部資金,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參與此項目,農民只能得到土地流轉費、務工費,不參與分紅。農民獲得的經濟效益不高,參與程度也受到一定的影響,這種情況不利于九阡鎮鞏固脫貧成效以及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推進。
九阡鎮林下經濟通過種植、養殖、景觀等方式對林地資源、林下空間進行深度挖掘,雖然能有效地提高林地的經濟效益,但是也不能忽視對森林環境造成的影響。九阡鎮茯苓種植基地坡度較大,森林密度低,灌木、草本等地被植物被清除干凈,降低了林地對土壤的鞏固能力。首先,由于茯苓生長于土地下,需要定期疏松土壤,也不利于鞏固土壤,易造成水土流失,對森林環境有一定破壞;其次,九阡鎮的椴木種植和松蔸種植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原材料自給自足,但菌棒、椴木種植和松蔸種植對原料的消耗是一次性的,隨著經營規模擴大,需要的木料也會增多,對森林資源的消耗也會隨之增加。
就目前來看,九阡鎮林下經濟產業主要以林下藥材、菌菇種植為主,且都為低附加值的生產加工,缺乏對產品的深加工以及產業鏈的拓展。首先,就不同產業間的發展而言,九阡鎮各產業發展缺乏區域間產業的聯動,難以構建一體化的產業鏈;其次,九阡鎮林下經濟體系比較薄弱,林下經濟經營主體起步較晚、組織形式較為單一、新技術推廣應用不及時、林下經濟產品附加值較低,如林下種植的中草藥和菌菇沒有加工環節和林旅融合發展等增值環節,都是以低收益的生產模式為主,現有的林下產業規模難以滿足發展需求。
當前九阡鎮從事林下經濟的工作人員多數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且缺乏對新技術的學習能力,無法滿足發展現代林業科技的人才要求。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從事林下經濟的專業技術人才與實際需求相比缺口非常大,能夠掌握林下生態建設、市場流通、林業信息技術和農產品加工營銷的綜合性管理人才更是嚴重缺乏。九阡鎮大部分農村地區信息相對閉塞,單純依靠政府和協作組織的外部信息服務支持,林農依靠自己獲得市場信息的途徑較少,且信息不完整、不通暢,很難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只能被動去適應當下市場行情變化。這種情況下會增加林下經濟發展的風險,也很難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產業。
九阡鎮林下經濟產業處于起步階段,種植規模較小,在種植技術、種植經驗、銷售渠道等方面還不夠成熟。首先,種植技術主要由外地提供,沒有形成適合本地的種植技術;其次,在與經濟作物的輪種、林間種植密度、林木與作物的搭配等種植經驗上還處于摸索階段;最后,產品主要依靠相鄰的榕江縣進行銷售,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市場,市場競爭力較弱。
發展林下經濟是提高林地產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在類似于九阡鎮等農村地區發展林下經濟前期投資較大,且存在一定風險,很少有農民自愿去投資林下產業,而龍頭企業是發展林下經濟最好的領頭人。政府應加強對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合作社和農民的示范引領作用,讓農民看到林下經濟發展的前景,使農民自愿參與到林下經濟產業中。同時,加強龍頭企業、合作社與農民三者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企業提供技術、資金,合作社提供土地,組織引導農民發展林下產業,使企業與合作社之間形成優勢互補,從而帶動林下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實現企業帶合作社、合作社帶農戶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2]。
首先,全面注重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有效調節利用森林資源,推動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其次,因地制宜進行森林資源保護,建立健全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制度,基于九阡鎮林下資源現狀,充分考慮當地環境承載力,制定嚴格的管理保護規章制度并貫徹落實到各個層面;同時還需要有相應的懲罰責任制,對違反相關規定的行為主體進行嚴厲處罰,這樣才能使得林下經濟發展達到預期效果,更好地推動九阡鎮林下產業可持續發展。
通過對當地林下資源的合理開發,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融合一二三產業打造全新產業鏈。(1)打造集種植、采集、加工、旅游于一體的產業發展格局[3];(2)整合九阡鎮林下經濟資源,實現各產業的優勢互補,形成新的產業競爭力,有助于提高對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3)推進特色產業融合,建立九阡鎮特色林下產業集群,打造多品種產業布局?;诹窒陆洕a業發展需求,九阡鎮要從“新”出發,審視目前的產業發展現狀,在“融合”中打造全新產業鏈,既可提高產業發展活力,又可以形成更具市場價值的產業鏈,意義十分顯著[4]。
要保證九阡鎮林下經濟產業的良性發展,科技支撐和人才建設是重中之重,因此當地政府應投入大量財力并給予政策支持[5]。一是加強與農林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企業、科研院所和農戶之間的產業聯系,建立完善的產、學、研一體化機制,為九阡鎮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支撐;二是積極開發林下資源,建立研發基地,研發培育新技術和新品種;三是要建立發展林下經濟的技術推廣隊伍,整合當地人才資源,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四是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通過提高當地農民的科學素養,提高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的認知水平,促使廣大農民積極主動地去掌握科學技術,從而達到以人才、技術促進林下經濟發展的目標。
針對九阡鎮林下經濟起步晚、底子薄的現狀,可通過以下措施加快產業發展。(1)因地制宜,統籌林下產業布局。通過分析九阡鎮林地資源分布、市場需求、林下經濟產品優勢等,科學制訂林下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吸引優質企業投資,帶動當地農業發展。同時,在尊重當地林農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發展模式,促進林下經濟多元化發展。(2)根據國家、省委省政府相關政策,引導九阡鎮林下經濟實施主體進行融資和申請林下經濟項目;同時,通過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對農、林等相關部門項目資金進行整合,為九阡鎮林下產業發展籌措多方資金。(3)不斷完善林下經濟補貼政策,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補貼應根據當地特點核算投入產出比,科學劃分補貼等級。因地制宜地擴大林下經濟的補貼范圍,鼓勵林農種植多種林下植物,促進林下產業多樣化發展[6]。
九阡鎮在發展林下經濟中,以產業化發展為抓手,優化產業鏈,形成規?;l展趨勢。但在產業融合、利益聯結、政策細化等方面尚存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優化。為進一步促進林下經濟發展,應加強利益聯結機制、加強人才建設、推進區域產業融合、打造全新產業鏈和產業品牌,為新時期九阡鎮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