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九原區包頭市委黨校 劉瑞峰
在時代的不斷發展步伐下,我國對裁判文書的公開制度進行了不斷地完善和修訂,這使得很多學者都對裁判文書的法律大數據等內容產生了相應的研究興趣。在法學實證研究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固有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研究方法和裁判文書兩個方面。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關于法學實證方面的研究已經形成了相應的探究成果,但是在這些研究當中還存在著兩方面的不足之處,其一是基于裁判文書的法學實證研究的對象并不是獨立的個體,其二是沒有獲得客觀數據的支撐。為了切實解決上述問題,從不同的方面展開了實證考察,并提出相應的推進路徑作為參考。
隨著各個學科的不斷發展,學科內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理論研究成果,這使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產出。根據對理論研究成果和裁判文書公開數量的增長上來看,兩者之間呈現了正相關的關系。從中國知網檢索的相關期刊文獻統計可知,2013年-2019年的年度發文趨勢圖如圖1所示。從整體的基于裁判文書法學實證研究成果數量變化趨勢可知,2013年-2019年的變化趨勢十分明顯,在2013年到2016年的發文趨勢中發文量明顯增加,而相比于2018年、2019年的發文量則呈現了急劇下降的趨勢[1]。綜合裁判文書法學實證研究的發展和裁判文書網絡公開數量的增長可知,兩者之間呈現著相關性,并且這種相關性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圖1 2013年-2019年的年度發文趨勢圖
從總體上來看,在基于裁判文書的法學實證研究當中,已經出現了具有一定數量的研究機構,但是從最終的研究成果產出上來講在少數法學研究機構上最為集中。和當下我國的法學院系和專門的科研機構數量相比較而言,學術群體的規模還處于較小的階段。同時,尚未和實證研究的科研機構建立對應的合作關系。考慮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這一背景,加上法學領域的研究并未使用正確的研究方法,這意味著相關的研究人員并未對其有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對研究機構總體分布呈現的集中趨勢進行總結可知,在特定的階段下,研究成果數量和裁決文書網絡公開數量之間有著顯著的相關性,并且在法學領域內使用實證分析法進行研究,都能夠體現出主體獨立和研究緩慢的情況。
從理論上講,實證研究不僅是一種獨立的研究方法,還具有廣泛的研究對象。為了促使實證研究方法得到發展,達到提升自身價值的目的,需要相關的學者主動接納這種方式。最早的時候,實證研究法在刑事司法領域適用,并且在這方面的接受和認可程度也比較高,但是在其他領域的適應性卻不高[2]。同時,由于法學實證研究并未擺脫傳統研究理念的影響,使得學科分布上表現出了明顯的局限性。
現階段,隨著裁判文書公開數量的增加,之所以要使裁判文書的研究成果數量變化呈現出來,是因為法學實證研究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的問題解答出來。為了對基于裁判文書法學實證研究總體概況進行深入的闡述,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即缺乏相應的解釋能力。面對當下法學方法轉型這一外部環境,必須要對其演變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從數據結構類型的角度來看,數據主要包含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和半結構化數據。根據對這三種數據結構類型的了解可知,結構化數據的固定類型、格式和結構,決定了其在進行數據分析之前不需要做過多的結構化處理,具備直接用于數據分析和挖掘的能力,而其他兩種形式則需要對其進行轉化[3]。目前,裁判文書是非結構化數據,將其轉化為可供使用的結構化數據是當下大數據技術領域發展的關鍵技術。從非結構化向結構化轉變的研究中來看,對于法學研究中的數據處理,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能夠提供的支撐十分有限,這意味著在數據轉化方面存在著較大的技術困難,這也使得相應的人力成本增加。對2019年裁判文書法學實證研究成果數量急劇下降的現狀的具體了解,必須要明確計算科學等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狀況,加強對大數據法學領域的重視力度,這使得獲取全面多樣的數據成了現實。但是,和傳統的研究方法相比較而言,大數據的獲取明顯地增加了人力物力需求,但是基于裁判文書法律實證研究則面臨著發展的困境,也可導致研究方法轉型的研究人員止步不前。同時,面對“小數據”研究成果認可程度降低這一情況,不可避免地導致實證研究成果的下降。
完整性只有對信息和知識的內在價值和內涵有深入了解的狀況下,才能夠使數據更加完整。在數據分析有目的的情況下,如果關鍵數據缺失,那么就很有可能導致不能實現分析目標,從而使整體的研究方案可行性降低。根據對裁決文書為基礎實證研究的了解可知,當下我國的公開裁決文件帶有缺陷,和其他的方法相比較而言,數據采集完整性的缺失是內容分析法的主要缺陷。重點闡述原始數據和標準化數據獲取這兩個方面來講,其一,以原始數據層面來進行分析,當下網絡公開的判決書數量與當年審結的案件實際數量還有很大差距,其中公開的判決書比例明顯與案件類型、審判水平和地區有關這一結論更為重要;以標準化數據層面來分析,根據判決書的制作規范,判決文書主要記錄案件審理過程中的相關要素,而對于案件審理過程中涉及的部分案件信息,在制作判決書的過程中很難不被簡化處理[4]。此外,雖然現行規范當中明確規定了司法文書的撰寫,但由于受到法院內部工作人員主觀原因的影響,不同的司法人員、法院發布的判決文書中記載的具體內容可能會有所不同。當一些司法人員根據自己的主觀愿望撰寫判決文書時,不僅可能會進一步簡化,還有可能省略案件要素的必要信息。判決文書公布的不完整性,導致公開數據與實際數據之間存在偏差,從而導致基于不完整公布數據的全樣本或樣本分析結果與真實情況之間的偏差,從而降低整體研究的可靠性。與此同時,裁決文書的披露程度較低,在某種程度上會限制實證研究可獲得的資料數量。
不需要對研究對象介入是內容分析法的一個重要特征,也不需要和研究對象之間進行交流。基于這種特質,也被劃分到了非介入性研究法中。基于裁決文書的法學實證研究中研究對象涉及的個體以法官為主,而法官這一職業的風險主要來源于裁判權運行過程中法官對外或者對內發揮作用時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僅包含對法官心理壓力的影響,還包括多種形式的責任承擔。在實際行使裁判權的時候,法官職業風險還會受到事實認定、適用法律等因素的影響。在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整個過程中,防止權力的濫用是在制度設計上的司法體制改革理念的體現[5]。正確行使裁決權,能夠有效降低法官面臨的實踐風險。基于司法裁判的性質,在司法裁判過程中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裁判結果不能完全避免錯誤。因此,任何研究對象的干擾,都可能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對于國內的法學研究者來講,由于其本身有著較為單一的知識體系,假設其沒有接受系統的實證研究方法教育,那么數據獲取的必然性就會受到質疑,數據的客觀性也無法得到認可。尤其是在當下大數據提取技術尚未成熟的狀況下,數據客觀性問題不可避免。同時,如果一項研究使用的是內容分析法,并且還需要很多研究人員同時開展數據編碼工作,那么就會導致數據客觀性問題被引發。
現階段,我國法學實證研究水平尚待提高,尤其是在團隊建設觀念及團隊協作能力都亟待提高的情況下。為了使實證研究更加具有可靠性,可以采取更加可靠的方式,如通過互聯網的渠道進行信息的公開,這樣能夠使裁判文書的法學實證研究更加科學合理。要想使裁判文書的法學實證研究數據來源更加豐富,還要加深對研究方法進行完善。由于一些數據的來源不僅能夠降低人力成本帶來的影響,還能夠使這種研究方法得到完善,從而使數據的豐富途徑有較高的可選擇性[6]。當然,面對內容分析法自身的局限性和我國現階段的信息公開制度的弊端,所有與裁判文書相關數據并不能夠完全實現從公開渠道獲得。相對于裁判文書的法學實證研究方法而言,其他研究方法的數據獲取并不能通過統一便捷的平臺進行獲取,而是借助其他方法引入其中,這對于整個研究項目的影響是很大的,主要體現在直接影響抽樣方案的制定上,使得整個研究方案產生了變化。總而言之,很多研究人員還要格外注重發放問卷和觀察訪談等方式的具體使用狀況,不斷豐富數據的來源,從而達到審判人員裁判文書的最終研究目的。
第一,對實證研究的具體方案進行規劃。通常情況下,要想保證研究項目的順利開展,必須要對科學完整的研究方案進行明確的制定,從而細化研究的實施細節和實施步驟。就上述以裁決文書為基礎的實證研究而言,必須弄清楚如何正確地收集裁裁判文書以及如何從判決文件中抽取和提取可靠和客觀的數據。特別是對于需要團隊合作的項目,提前制定詳細的研究計劃,對于促進項目成員的規范化、團結化非常重要[7]。在裁判文書基礎上的實證研究,除了保證一般性研究程序內容的存在之外,還應該強調裁判文書的抽樣方案,制定適當的抽樣方法、詳細的數據編碼規則,明確團隊成員分工等。
第二,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和效率。在現階段,法學實證研究尋求解決判決文書在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具體而言,在實質性實施法學實證研究之前,有必要對研究人員進行培訓,借助研究方案,團隊成員之間明確分工。同時,在法學實證研究的過程中注意研究團隊之間的溝通,立足于長遠建立固定的科研團隊,達到提高合作能力和效率的重要目的。
第三,重視科研成果的檢驗。為了提高法學實證研究領域對司法文件實證研究結果的認可度,謀求法律實證研究的長遠發展,研究人員應注意檢驗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從純學術的角度出發,在方法適當的前提條件下,保證研究結果符合穩健性檢驗的要求。
自然語言處理不僅是數據處理技術的核心,還是一個跨學科研究領域。如果沒有該領域的專家和學者的參與,就不可能在特定領域進行研究和應用。在自然語言處理的早期研究中,不僅要注重規則的自然語言處理方法,還要該領域的專家積極參與其中,并且花費數月或更多的時間總結和編寫語法規則。而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方法需要在該領域大量數據的基礎上進行長期的訓練,以提高數據處理的準確性[8]。而機器訓練的過程也需要融入該領域專家的力量,通過積極的指導機器,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涉及領域的專業知識。因此,要想保證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在特定領域的應用,必須要依托相關領域的專家開發和研制相應的應用程序。作為法律領域的專業人士,法學研究學者可以通過切身的融入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應用產品的開發過程中,降低法律行業應用開發的成本,可以有效地減少研發機構對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應用產品的研發投入和產出,從而提高研發人員對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應用產品研發的法律領域積極性,最終不斷改進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相關應用產品。
總而言之,通過對基于裁判文書的法學實證研究分析可知,采取不斷豐富數據的來源、實施科學合理的實證研究方法和促進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等方式等推進路徑,從而保證基于裁判文書法學實證研究有長遠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