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萍
(大慶市乘風第二小學 黑龍江大慶 163411)
英語是一門語言,而作為語言的唯一目的和最原始的初衷便是進行交流。而英語已經過了CETS4和CETS6的大學生,卻無法與使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這種現象的存在充分地暴露出了我國原有英語教學模式的種種弊端:只重視應試而不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所以,對于我們英語教學目的來說,便是教會學生如何說英語,如何根據學科特點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英語。
如何讓學生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建立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是非常關鍵的。學生只有保持強烈的學習動機才會有較為理想的學習成效。才有可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英語,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好基礎?!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強調:在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教師應使學生對英語保持持續的興趣和愛好。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及其對成功和自尊的渴望,教授給學生對其有價值、適合他們的,并能提高其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東西。新頒部編教材正符合這一標準,其力求體現素質教育思想。它重興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建立;它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它突出興趣培養,注重交流能力,融學科內容,開發綜合素質,強調靈活開放,培養自主意識。在新頒部編教材的實際教學中,筆者真正地體會到了在課堂上,老師應為學生創設英語學習的氛圍,使學生體驗英語學習的過程,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在課堂上,學生有濃厚的興趣、良好的動機。他們通過聽、說、讀、寫進行實際的交際活動,并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促進英語學習的主動性的提高。正如美國學者??怂估自赋?,“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教師把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融入課堂教學之中,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學到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又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用生動、詼諧、富有激情的語言、和藹的目光、恰當的手勢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能使學生親近、喜歡老師,喜歡他所教的課,他們的注意力自然也就能更集中、更持久。
教師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對英語教學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和效果。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币粋€受所有學生喜愛的教師,和一個令大多數學生感到厭煩的教師,上課的效果是不會一樣的。只有有著崇高人格魅力的教師,才會受到學生的愛戴,所說的話才會令學生信服。融洽的師生關系便于教師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而在這良好的關系中,教師可以準確、及時地把握學生,了解到學生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他們對事物的獨特看法,以及他們的內心情感和特有的思維方式,便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并能充分發揮學生自覺、積極的主體作用。
在日常英語教學中,筆者經常把自己當作是學生的領隊,而不是老師。所以,我的課堂是紀律與自由的融合,是自由交際與嚴格考核交替的變奏曲。每每聽到他們親切地叫我Miss Zhai,每每感受到他們對英語課的強烈喜愛和渴求,我真正感受到了只有身為一名教師才能感受到的快樂。
枯燥無趣的重復操練,反復不間斷的無意義的練習,對英語教學毫無促進作用。作為交際工具的英語,其應用環境是其生存的唯一空間。無“生存空間”的英語是“死”英語。那只是像鸚鵡學舌似的動物模仿,其過程也不是我們所要的。如果有了生動的教學情景,課堂操練就變成了有意義的語言交流,學生才能在學習運用新的語言中進行實際交流。只有這樣,才會獲得想要的教學效果。
比如,新頒部編教材中有一個簡單的教學活動是讓學生練習蔬菜的英文名稱,如果讓學生反復地機械操練,那么時間一長學生就會感到厭煩了。但如果換個做法,效果就大不一樣了。教師可以說:“Monkey不會說蔬菜的英文名稱,你可以教一教它嗎?”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他們會非常樂意反復操練那些蔬菜的英文名稱。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只有在生動的教學環境中,運用有意義的、任務型的操練才是英語學習的最適合的教學方法。
實時評價,可以滿足學生對成功的追求需求,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給他們可以證明自己進步或努力的依據激勵性的評價為的是鼓勵,為的是查漏補缺。好的評價可以充分鼓勵學生學習,使他們有成就感,有自信心。好的評價可以真實地反映出教師教學中的成功與問題,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師對學生進行查漏補缺。我在教學中,除了運用書上配套的評價之外,還常常用發“小星星”來獎勵學生。給他們看得見并可以收藏的“評價”。給他們成就感,給他們信心,給他們學習的動力。
伴隨著智能化的逐步推進,網絡技術與英語的有效融合給英語的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廣泛的空間。在英語課堂中運用網絡進行教學,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學習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視聽結合的方式。對于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少聽讀幾次,減少單詞的學習時間,從而有機會去了解更多的學習內容;而對于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就可以采用反復多聽、多讀、多看的方法,牢固掌握單詞發音。這種方式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到很好的作用。學生才能真正把“要我學英語”變為“我要學英語”。
在教學中,筆者光讓學生在網絡中自主學習了十種家鄉特產的名稱,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相互詢問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每個學生既可以問別人,也可以接受別人的詢問,同時也能夠與教師進行交流,由此形成了信息的多項交流,拓展了學生交際的空間,增大了交流的容量,同時激發了學生說的欲望,更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在濃厚的交際氛圍中,學生對于本節課要學習的單詞進行了充分運用,平時學習的句型也在此得到了恰當練習與鞏固。
在教學實踐中,考慮到低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不能充分地、熟練地進行上網查詢學習,我便提前下載了有關家鄉的幾種果品(如八井子葡萄等)的圖片及相應的單詞名稱。在本節課的最后幾分鐘里,讓學生自己去查這些單詞,看誰查得多、學得多、記得牢。學生的興致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成果。我還讓他們課后互相交流,從而很好地將教學內容從課堂延伸到了課外。
筆者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手段,不但延伸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與空間,同時也開闊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視野,把英語學習深入到學生生活的每個角落,同時了解到自己的家鄉如此美麗、富饒,增加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出發,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不斷變換教學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符合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當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是教學的開始,其目的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根據英國英語教學專家哈默教授提出的ESA理論,學生參與了學習就可以進行了,之后是把學過的語言知識激活,在語言運用時能恰當地運用學過的知識。教師還應在后兩點上多下功夫,使學習落到實處。小學英語課堂評價方式是多樣的,在設計出多樣的激勵性評價方式,為小學生創設一個較為輕松、真實的學習氛圍中評價自我,既能發現自身英語學習中的不足,又始終持續性地保持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學習中擁有自信,獲得成功。
通過網絡教學,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增進了語言交際的能力,同時,也傳遞了一種油然而生的微妙的熱烈情感。同時更是一種激勵促進的過程。教師通過每個學生的檢測記錄過程,會清晰地看出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對教學設計做出適度調整,以致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為小學生英語教學創設了豐富的語境,加大了學生英語的輸入量,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與英語接觸的機會,加強了學生對英語的感受力。新的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音頻、視頻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及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資源,要學會使用基本的課堂教學軟件,創造性地編制和開發適合自己教學的課件。
我在運用網絡進行優化小學英語教學方面做出了探索與嘗試。經過實驗與探討,我找出了符合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對小學英語教學和教師的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好的教師,好的教材,好的教學方法,再加上學生的積極參與、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效果才會好。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應當引起每位教師的關注。激勵性的評價可以滿足學生對成功的追求需求,提高學生的自信,給他們提供可以證明自己進步或努力的依據。
校園英語環境主要指的是校園文化、景點設置、室內外布置等。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中心環節,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根本途徑,是優化英語學習環境的核心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創設蘊涵豐富信息的環境,使學生能在其中思考、探索。那么,教師應如何充分利用各種因素,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呢?
“環境英語”實施的補充——優化家庭英語環境?!碍h境英語”教學思想認為:現代社會是兩代人共同成長的社會。要對孩子加強英語教育,首先要提高家長的家教水平,提倡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大部分時間在家中度過,因此受家庭環境影響最大。針對學生的家庭英語學習,我作出了自己獨有的思考:從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入手,將“英語學習”融在學生的每一個時空的生活節點上。
“環境英語”實施的提高——優化課程資源環境。小學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幾乎是一塊尚未開墾的土地,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善英語課程資源環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只著力研究教材,有時甚至把教材看做成唯一的課程資源。但是現在,我已經意識到整個世界都是課程資源。在眾多的課程資源中,我重點開發和利用了鄉土資源、網絡資源和閱讀資源。
僅就鄉土教學資源而論,長期以來,我們重“入”輕“出”,即重視從英語中學習西方文化,嚴重忽視將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去。其實,我們生長的中國大地,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眾多的名勝古跡、獨特的風土人情、美味的地方特產等。如果能讓學生游歷文化古跡,開掘旅游資源,體驗鄉風民情,挖掘民俗文化,揚名家鄉特產,發掘地方特色,并用英語表達出來,那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情?。≡趯W習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單詞,同時,更多地認識了自己的家鄉,看到了家鄉的美麗與可愛,從而使他們為之驕傲,為之自豪??梢?,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已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和傳遞思想情感的橋梁與紐帶。
創造機會讓孩子們為全校師生、外地游客、講解。這樣的活動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而且使學生領略了風光、拓寬了視野。
讀書是“師度”和“自度”的統一,正所謂“始于讀,發于思,成于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興趣,實踐英語閱讀。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定期展開閱讀交流,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外拓展閱讀中豐富知識,積累經驗,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我們遵循緊密聯系教材和學生生活實際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學生創建更加豐富和廣闊的獲取英語知識的途徑和展示英語才華的舞臺,從而真正達到拓寬學用英語的渠道的目的。
在實踐教學中,我常常發現小學英語入門階段的教學存在一個普遍問題,即小學生對記憶枯燥的英語單詞和詞匯缺乏興趣,并且還存在單詞發音不準的現象。為突破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拼讀關,我便運用英語兒歌使得英語課堂增添了幾分亮色,學生興趣盎然。這些兒歌韻律優美,充滿著少兒的幻想,洋溢著孩童的純真。
把英語單詞和詞匯的學習融入兒歌中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美妙動感的旋律兒歌中,不知不覺地掌握單詞和詞匯,讓學習在不經意中發生。首先,重視兒歌教學是新課程的要求。其次,兒歌教學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英語的特點。兒童期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易于被孩子們理解和接受。因而他們喜歡富有動感的英語兒歌。
總之,符合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方法對了,學生有興趣了,才能學好知識。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英語在當今的世界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所以,學習英語,學好英語就顯得更為重要。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只有不斷探索新的符合時代的課程和教學方法,才能適應世界高速變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