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琪
(韓山師范學院潮州師范分院 廣東潮州 521021)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已進入教育信息化的時代。2018年我國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及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都明確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腳步,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加深,在各個學習層次的教學活動和教育管理中,都突破了傳統的模式,加快了教育質量提升的步伐。
學前教育不僅是人們正式接受教育的起點,而且是保障和提升教育質量的基礎[1]。在教育信息化時代,學前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作為教育質量的關鍵指標,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幼兒教師作為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其信息素養水平是影響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因素。因此,提升幼兒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促進幼兒教師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專業發展,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與其他學段的教師相比,幼兒教師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扔不夠完善。從幼兒教師的師資隊伍結構來看,幼兒教師的學歷普遍不高[2]。有學者曾對我國某省的幼兒園教師進行調研,發現該省幼兒園教師中學歷為大專以下的占比超過80%[3]。潮州市作為廣東的欠發達地區,幼兒園教師的學歷水平也有待提高。在2021年潮州市市屬公辦幼兒園的招聘要求中,所有職位的學歷要求都為專科,招聘職位中僅1/3要求專業為學前教育。市屬公辦幼兒園擁有潮州市幼兒教育中最強的師資隊伍,其余的絕大多數均為民辦幼兒園,師資水平遠遠落后于市屬公辦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學歷偏低,意味著大部分幼兒教師或在職前未學習足夠的信息化知識,或僅擁有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技術知識。而專業不對口,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師未能真正掌握教育的客觀規律,這就導致幼兒教師難以將信息技術與日常的教學、管理相融合。信息化理論知識的不完善,制約著幼兒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的提升,從而阻礙學前教育的信息化發展。
由于幼兒教師信息化知識儲備的薄弱,導致他們較難在日常教育活動中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和管理。筆者對參加潮州市教師培訓的幼兒教師回訪發現,他們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融入教育活動更多是表現在利用電子產品、社交軟件與家長聯系,而在教學活動中則極少使用。教師培訓中,如果涉及信息技術的主題,參訓教師特別是幼兒園教師多數表示聽不懂,他們感覺這類知識和技能難以在教學實際中開展。在2020年潮州市湘橋區幼兒園園長任職資格培訓中,曾邀請專家為準園長們介紹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幼兒園的日常管理和財務管理。園長們雖然都認可信息技術為園所管理帶來極大便利,但是也都表示自身的信息技術實踐能力薄弱,無法勝任運用新技術進行管理。幼兒教師信息技術實踐技能的薄弱,再一次遏制學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相比較其他類別的教學資源,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設需要極大的資金投入,民辦幼兒園的信息化建設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對于民辦幼兒園來說,由于缺少政府的資金投入,園所的運營資金一般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而昂貴的信息化硬件設施建設則容易受到幼兒園經營方的忽略。從潮州市的幼兒園的情況來看,幼兒園的計算機一般用于日常的教育資料管理,少數幼兒園在教室中配備投影儀,而幼兒園的交互式電子白板、多媒體活動室則是少之又少。經濟條件的限制,使得幼兒教師的信息素養發展缺少必要的工具。
只有極少數幼兒園教師能參與教育局組織的教師培訓,幼兒教師職后提升渠道少。盡管每年教育局都舉辦各類教師培訓,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但是低于這些培訓,僅在編教師擁有參訓資格,而潮州市的幼兒園中絕大部分為民辦幼兒園,這些幼兒園中的老師和管理人員都無法參與教育局組織的教師培訓。幼兒教師們缺少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渠道,即使個別條件較好的幼兒園定期為園中的教師開展基于園本的主題培訓,但此類培訓多為針對日常基礎教學、保育,極少涉及教育信息化主題。而在教育局開展的教師培訓中,近5年來只有一場信息技術專題培訓,其他專題培訓的內容與信息技術相關度較低。從少部分有機會參與培訓的教師的反饋中得出,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息技術知識背景,他們都較難真正理解最新的與信息技術有關的教育理論。幼兒園教師在職后的信息素養提升通道不通暢,嚴重限制幼兒教師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目前,我國的信息化教育資源多為中小學提供,而幼兒園的數字化資源則相對匱乏。學者曾對我國某市的學前教育資源調研發現,該市學前教育領域沒有建設信息化資源共享平臺,信息化資源偏少且零散分布[4]。潮州市至今仍未建立教育資源共享云平臺,少數小學、初中名教師工作室利用社交平臺分享線上學習資源,而幼兒線上教育資源幾乎為零。近兩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線上教學資源不斷涌現,但其中與幼兒教育相關的少之又少。信息化資源的緊缺,使得幼兒教師的教育信息化發展缺少必要的助力。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教師的主觀意識決定其自身發展的程度。目前,幼兒教師在信息素養方面普遍存在意識不足的情況。職前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不足,在職期間信息化軟硬件設施的缺失,以及缺乏職后專業化的學習,使得幼兒教師在信息化教育意識方面呈現近乎空白狀態。同時,幼兒園繁重的工作任務使得老師們失去學習熱情,部分年齡較大的老師也對信息技術帶著抵觸心理。幼兒教師自身信息化教育意識的淡薄,也對他們自身的專業發展帶來消極的作用。
終生學習是時代對每個人的要求。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更應該把終生學習作為發展目標,才能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為學生帶來源源不斷的知識。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突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發展的進步。因此,幼兒教師應該改變自身的教育觀念,積極主動地提升信息素養,進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同時,教育各界力量也應積極為幼兒教師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促進幼兒教師素質提升,從而推動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幼兒教師作為自身專業發展的主體,其思想意識決定發展的方向。首先,幼兒教師應樹立終生學習觀念,以思想帶動自身的專業發展。其次,幼兒教師應突破原有的思想束縛,轉變保守的教育觀念,主動接受與信息化教育有關的幼教信息,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創新教學形式,以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推動自身的信息化專業發展。
(1)改進原有的培訓模式,實現教師培訓對象全覆蓋
教師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確保教師素質不斷提升的重要保障之一。根據相關規定,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的教師,每年必須完成規定學時的繼續教育。當前,潮州市僅有極少數公辦幼兒園擁有參與教育局組織的繼續教育的資格,而剩下的較公辦幼兒園師資更為薄弱的民辦幼兒園則無法參與,也無須完成規定學時的繼續教育。學習的缺失,將導致教師的知識、教育觀念無法實現持續動態發展。對于信息技術這類更新極快的知識,更應該隨時關注、學習它們在教育領域的最新應用,才能為學前教育信息化發展打下夯實的理論基礎。當前,民辦幼兒園仍占幼兒園中的絕大多數。為確保學前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發展,民辦幼兒園教師的繼續教育不應受到忽視,教育相關職能部門應將他們的繼續教育納入統一管理,全面推動在職幼兒教師的職后信息化素養的穩步提升。
(2)增加崗前培訓模塊,確保幼兒教師具備足夠的信息素養
基于當前幼兒教師學歷普遍不高,專業不對口的情況,相關職能部門應為新入職的幼兒教師提供必要的崗前培訓,確保幼兒教師在上崗前具備足夠的教師綜合素質特別是信息化理論知識與技能,避免在幼兒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出現信息技術知識的盲區,同時也有益幼兒教師職后在信息素養領域實現自我提升。
(3)加強培訓需求調研,提升培訓質量
信息技術相關知識有別于其他學科知識,更新速度日新月異。幼兒教學也與其他學段的教學相差甚遠。因此,教師培訓組織者應該在培訓前期充分做好參訓者學習需求調研,明確參訓者現有的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針對不同的發展需求分層次開展教師培訓活動,確保為參訓教師提供不過時且能夠應用到日常教學及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內容,從而提升培訓的質量,實現幼兒教師信息化水平的真正提升。
(1)加強硬件設施建設
幼兒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升依賴于教育信息化水平,信息技術的硬件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幼兒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升,既需要信息技術理論知識作為素材,也需要信息技術硬件設施作為工具,否則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融合、應用終將是紙上談兵,即使幼兒教師具備豐富的理論的知識,也可能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況。然而,多數幼兒園在規劃建設數字園所時被巨額的建設費用所打倒,因此,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幼兒園購置必要的硬件設施,為幼兒園的運作提供必備的信息化環境,為幼兒教師的信息化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地。
(2)加強數字資源建設
除了硬件設施建設,信息化教育的發展還依賴于數字資源的投入。當前,在教學、園所管理、教師成長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優質信息化資源,如慕課、財務管理軟件、學籍管理系統、教育資源云平臺、遠程教育學習平臺等,教育相關部門及民辦幼兒園經營方要加大資金投入,為幼兒園購買必要的數字資源。通過各類管理系統,幼兒園管理者可以科學有效地提升幼兒園的綜合管理,各類學習平臺和網絡課程,可以使幼兒園教師在不同渠道獲取有價值的學習信息,隨時隨地實現自我提升。而教育云平臺的建設,則可以實現區域內幼教資源共享,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豐富的數字資源,將有效拓寬幼兒教師在信息素養領域提升的通道。幼兒教師在利用這些信息化資源的同時,也進一步強化自身的教師綜合素養,實現幼兒教師的全面發展。
策略性挑選部分幼兒教師培養他們成為教育信息化的引領者,通過這批引領者帶動其他幼兒教師全面提升信息素養。仿照“學科帶頭人”的模式,在信息化與教育融合的領域培養若干教育信息化的引領者,引領者們再將信息化的教育理論與技能傳遞給幼兒園中的其他老師,實現點線面的輻射,從而帶動一大批幼兒教師在信息化教育領域的成長。此外,幼兒園教師也可以與高校教師結對形成教師專業發展團隊。一方面,高校科研團隊可以為幼兒園傳遞最新、最有效的信息化教育成果,指導幼兒園教師實施信息化教育。另一方面,幼兒園在信息化教育實踐的經驗也能作為高校的科研素材,通過對真實案例的研究,進一步優化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跨學段的合作,可以有效地填充幼兒教師在信息化教育領域的盲區,豐富他們的信息化教育教學經驗,加快幼兒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的腳步,從而推動幼兒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成為當前教育發展的潮流,提升幼兒教育信息化水平是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的突破口之一。因此,幼兒教師應明確自身在信息素養領域的發展困境,轉變傳統的學習觀念,適應新媒體數字技術融入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促進自身在理論及實踐層面的多維度發展,在教育信息化的視域下實現自我提升,從而為教育的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