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 路雪婧,2
干眼是指多種病因所致的淚液的質、量或動力異常,降低淚膜穩定性或引起眼表微環境失衡,可伴隨角膜神經功能障礙、眼表炎癥反應及眼表組織損傷等多種病理改變,造成眼部多種不適和(或)視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疾病總稱[1],是目前影響患者視覺與生活質量最常見的眼表疾病。近年來針灸不斷發展,新型針具及針刺方法涌現,臨床運用靈活廣泛,在各類型干眼的治療中取得良好療效。筆者通過挖掘近5年來相關文獻資料,總結針刺治療干眼的最新經驗,現綜述如下。
1.1 手針 針灸的實質在于調動機體的自穩態機制,以促進自身穩定性的恢復、強化及保護[2]。針灸通過對自身機體的調節來調整功能狀態[3],激發經氣,恢復陰陽平衡。高衛萍等[4]在針刺與人工淚液對比治療干眼癥的隨機對照試驗中發現:針刺組(53例)比人工淚液組(53例)在延長淚膜破裂時間(break-up time,BUT)、提高淚液分泌量(Schirmer I test,SIT)與改善干眼癥狀積分上療具有優勢(P<0.01),同時針刺組治療前后角膜熒光染色結果(fluorescein,FL)差異也具有臨床意義(P≤0.001),提示針刺可促進角膜上皮修復,治療干眼療效確切。龔嵐[5]等對比針刺與人工淚液治療干眼癥的療效,研究發現二者均可減輕干眼癥狀和體征,即時效應無明顯差異;但隨訪發現,一旦停止使用人工淚液,其療效明顯下降,而針刺組患者在治療剛結束時的療效可以維持3周,表明針刺治療干眼具有持續效應。針刺可以提高人工淚液在干眼中的治療療效,針藥結合為干眼治療提供了新選擇。
1.2 溫針灸 溫針灸具有溫通經脈、驅寒除濕、溫陽益氣、散寒消瘀等功效。朱丹[6]設治療組28例干眼采用溫針灸療法,對照組28例以人工淚液滴眼。治療后:溫針灸組有效率(85.71%)高于人工淚液組(71.43%)(P<0.05),且溫針灸組對改善患者 SIT、BUT水平及降低FL明顯優于人工淚液組(P<0.05)。有研究對比溫針灸和電針治療干眼70例的療效[7],取穴一致,結果發現二者在降低FL、減少瞼板腺丟失率及延長BUT方面療效相似(P>0.05);但溫針灸組生活能力評分升高、焦慮抑郁評分(HAD)降低(P<0.05),而電針組無此療效,兩組治療前后SIT變化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電針和溫針灸治療干眼有效;并且溫針灸對改善干眼患者生活質量與抑郁情緒有重大價值。
2.1 電針 電針是毫針與電生理效應結合的產物,各型電流頻率擴大了毫針的適用范圍,可減少醫者捻針操作,目前應用十分廣泛。郭夢虎[8]等將47例干眼患者隨機分組為電針和普通針刺組,兩組取穴一致:主穴為上睛明、下睛明、瞳子髎、攢竹、風池、合谷,配穴為三陰交、太溪、太沖。電針組采用連續波,每周各治療3次,共12次。結果:電針比針刺在降低眼部癥狀積分、改善淚液分泌試驗方面有優勢(P<0.05);提示電針可以提高針灸的療效,在治療干眼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2.2 撳針 1930s,承淡安先生創制的撳針[9],是對《靈樞》“十二刺”法中“浮刺”的繼承創新,取“微而久留”之意,又稱為皮內針。撳針淺刺肌表,疏通脈絡之氣,可固護衛氣,扶正祛邪、疏通眼周氣血。撳針通過局部針刺產生微電流及電位差,持續刺激皮膚神經感受器、發揮神經體液調節功能,產生鎮痛[10]、調節機體功能活動[11]等功效。馬宏杰等[12]采用0.1%玻璃酸鈉滴眼液聯合撳針治療干眼癥(40例),設對照組(40例)單用玻璃酸鈉滴眼液點眼。結果顯示撳針組與人工淚液組相比,在改善干眼癥狀、提高BUT、SIT及降低FL上效果更優(P<0.05)。高輝[13]等將88例干眼患者隨機等分為針刺組和針刺配合撳針組,結果提示針刺配合撳針在改善淚膜破裂時間和淚液分泌試驗方面,比普通針刺療效更佳,可顯著改善干眼癥狀。以上研究表明撳針可能通過恢復淚膜穩定性、修復角膜病理損傷,達到治療干眼的療效。
2.3 激光針灸 1970s,激光針灸開始在亞洲國家使用[14]。激光針灸通過低強度激光光束透過機體體表,發揮抗炎、擴血管、改善眼部血液灌注[15]、鎮痛、調節免疫[16]等功效,具有針灸的作用和兼備無創、無菌、刺激量和作用方向可控等優勢。Wen-Long Hu[17]等設治療組100例干眼,采用人工淚液聯合激光針灸,對照組100例采取人工淚液聯合假激光治療(無激光輸出),兩組均取攢竹、絲竹空、四白、合谷、足三里、光明穴。結果顯示激光針灸可有效治療干眼,并縮短針灸治療干眼療程。Cafaro[18]等對26例干燥綜合征患者選取耳尖、頰車、下關、聽宮、肺俞等穴采取激光針灸照射治療,發現患者唾液量顯著增加,因此推測激光針灸對促進淚腺分泌同樣有效。 激光針灸所具有的非熱能電磁波輻射[19]、低強度激光刺激功效,擴大了針灸的治療作用;最新一項mete分析指出其安全性較高,不良事件較少,僅有輕微刺痛、疼痛和短暫疲勞,因此在干眼的治療中具有潛力[20]。
2.4 穴位埋線 穴位埋線法通過將可吸收性外科縫線或蛋白線置入穴位內,利用其對穴位的持續刺激作用防治疾病,具有累積單次治療效應、減少治療次數的特點。劉婧[21]選取肝俞、腎俞、脾俞等穴位進行埋線治療44例淚液生成不足型干眼,每30天一次,共治療2次;設對照組干眼44例采用玻璃酸銨滴眼液(愛麗)滴雙眼,共治療8周。在第4周、8周及治療結束后8周、12周隨訪,埋線組在各觀察點干眼及視疲勞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淚液乳鐵蛋白含量上升(P<0.05);人工淚液組在治療結束后對干眼的臨床癥狀改善無持續作用(P>0.05),且在各觀察點,淚液中乳鐵蛋白含量均無升高。可知,穴位埋線具有持續后效應,對干眼療效可能優于人工淚液。
3.1 眼針 彭靜山教授創立的眼針療法,其"觀眼識病"理念可看作對生物全息的應用,適應癥較廣、臨床療效顯著[22]。眼針療法繼承人田維柱教授[23]運用眼針治療干眼,施以框外橫刺法或框內直刺法,不提插捻轉,留針20~30分鐘,可有效改善干眼癥狀。馬秀煥[24]將100例干眼患者隨機等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單純人工淚液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眼針療法,取雙側脾區穴、上焦區穴、肝區、腎區穴,膽區及胃區穴。每天1次,治療1月后,眼針組總有效率(96%)優于對照組(76%),提示眼針可提高人工淚液治療干眼療效。趙用[25]等采用眼針對比羥氯喹治療干燥綜合征共46例,眼針取中焦、下焦、腎區、肝區、脾區(雙側),每日一次,共治療1月。眼針組總有效率(87.50%)及SS癥狀積分的改善均優于西藥組(63.7%),P<0.05。表明眼針改善干燥綜合征眼干具有一定價值。
3.2 腹針 近年來,具有特色的腹針療法興起并廣泛運用于臨床。據報道,腹針療法結合了腦腸肽學說、生物全息理論,針刺腹部特定穴區,可調節神經遞質、下調炎癥介質,整合中樞神經的功能[25-28],臨床也有腹針治療干眼的記載。李婧等[29]采用薄氏腹針聯合梅花針治療干眼患者50例中脘穴、下脘穴、水分穴、氣海穴、關元穴、商曲穴(雙)、滑肉門穴(雙)、天樞穴(雙)、外陵穴(雙);結果驗證了薄氏腹針聯合梅花針眼部叩刺在提高SIT、延長BUT及改善干眼癥狀上收到不錯的療效(P<0.05)。段小莉[30]等將圍絕經期干眼60例隨機等分為腹針聯合玻璃酸鈉組和玻璃酸鈉滴眼液組。薄氏腹針組辯證取穴:痰瘀互結型,取穴承滿、滑肉門、外陵、水道、歸來、大橫;熱熾陰傷型,腹針取穴氣穴、大赫、膏育俞、中極、關元,配合眼周局部取穴。結果提示:薄氏腹針聯合整體辯證針刺對改善干眼患者SIT、BUT、FL(P<0.05)臨床療效優于玻璃酸鈉組。腹針臨床運用廣泛,但對干眼的研究報道較少,其療效及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目前臨床多采取多種方法聯合治療干眼,以協調增效。譚翊[31]設治療組36例水液缺乏型干眼,采用針刺結合雷火灸熏眼治療,設對照組36例以人工淚液滴眼,治療8周。結果:針刺結合雷火灸組在提高SIT、BUT,降低FL及除眼部異物感以外的眼部癥狀積分等均優于人工淚液組(P<0.05)。雷火灸是一種熱輻射反應,兼備強大熱力及紅外線輻射力的特點,發揮活血通絡、止痛、驅寒之功[32]。針灸聯合雷火灸可改善淚膜穩定性、活血明目。姚鵬[33]采用針刺結合以麥冬、枸杞、北沙參、冰片、雪梨汁為原料的中藥涼霧,雙眼交替熏治20min,每日1次。在治療后1月、3月、6月各觀察點的SIT、BUT、自覺癥狀積分結果均優于治療前(P<0.01),但療效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下降(P<0.05)。選取滋陰、辛散、活血的中藥,以超聲霧化的方式,控制熏蒸的霧量,使藥力直達眼表病所,有提高眼表濕度、抗炎、改善局部循環之功效,是有效治療干眼的新方法。密蒙花、魚腥草、冰片、生脈注射液、杞菊地黃湯等是目前超聲霧化常用的中藥及成藥。
干眼作為多因素的眼表疾病,目前已知的病理機制主要是淚膜穩定性下降、高淚液滲透壓、炎癥及神經功能異常。近年來針灸廣泛運用于干眼的治療,針刺改善淚膜功能、抗炎的報道居多。針刺治療干眼方法多樣,除傳統手針、溫針灸等以外,電針、撳針、穴位埋線的運用也為提高臨床療效和為患者節約時間成本提供福利;眼針、腹針是針灸理論的創新,激光針灸等是對針灸器具的創新,在推動針灸現代化、提高針灸治療干眼臨床療效上具有重要意義。刺激量是激光針灸的作用關鍵,但目前激光針灸針缺乏高質量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在最佳刺激參數的制定上尚未達成共識,其療效機制亦未能明確闡釋,故短期內難以推廣應用于臨床。
由于目前大多研究方法學質量偏低、樣本不足和治療、隨訪時間較短,導致暫未對針刺治療干眼的最佳方案形成共識和指南。干眼的發生發展受到年齡、用眼習慣、眼部手術史、睡眠、激素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故在針灸選穴時,需多維度考量,將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內分泌因素、原發病或繼發疾病均納入考量,制定針灸策略,治病求本,以平陰陽。針刺在干眼乃至多種眼病中的應用價值潛力巨大,各具特色的針刺與取穴方法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現象,但考慮到治療療效、經濟成本與患者接受度等因素,亟需制定規范化的最佳干眼針刺治療策略,對推動針刺的規范化有序開展和推廣具有重大意義。目前仍有一系列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針刺治療干眼起效的具體調控靶點和通路尚未闡釋清楚,針灸對哪些干眼類型具有治療優勢?遠期療效是否穩定?針對不同類型的干眼是否應該使用相同的針刺策略?著眼于以上思考,嚴謹設立大樣本、方法學質量過關、可重復、更長隨訪期的多中心臨床試驗及基礎實驗,盡快制定出針灸治療干眼的最優方案,并闡明作用機制,更好為臨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