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令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格宜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655404)
在現代養豬行業中,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國內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養殖業的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養豬業需要大量優質的頭胎母豬,優質頭胎母豬能提升母豬繁殖率,而繁殖率直接影響養殖業的經濟效益。近年來,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加上缺乏相應技術,導致養殖業母豬繁殖率有所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養豬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在日常養殖過程中,需要對頭胎母豬開展精細化管理,從而提升頭胎母豬的繁殖率,為養殖業經濟增長和長遠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來,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加上缺乏相應的技術,導致養殖業母豬繁殖率有所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養豬行業的進一步發展[1]。頭胎母豬繁殖率高低與種豬品質有直接關系,因此,在培育前需先進行選種工作,除了要選擇生育能力高的母豬,還需要選擇繁殖能力高的公豬。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轉變傳統的養殖觀念,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優勢,選擇品質良好的后備母豬。在此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在整個豬群中找到繁殖數量多且存活率高的第一代仔豬,作為后備種豬保留下來,通過這樣的措施能有效提升養殖業的生產能力,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生產規模。另外,仔豬斷奶后的這段時期也是非常重要的時期,需要觀察仔豬成活率,并且需要結合后續生長發育狀況,把各個方面的因素結合起來,制定更加合理的母豬選種標準,并按照標準選擇最優質的種豬。
飼養過程中,利用合適的手段,將母豬種群保持在科學的比例結構上,有效提升頭胎母豬繁殖率,并有效保證母豬產出仔豬的存活率高,生長發育更好,這在一些大規模養殖場中也是一種廣泛應用的措施。現階段,比較科學合理的母豬種群比例如下,首先是針對仔豬生育次數在兩次以內,包括頭胎的母豬,在整個養豬場母豬中的比例應在1/3 左右,仔豬生育次數在2~8 次之間的母豬,在整個養殖場的生育豬群比例為60%,而仔豬生育次數已經極大超出7 次的母豬,比例應保持在一個比較小的范圍內,針對整個母豬種群來說,這類母豬會在后續生產活動中被淘汰。通過這樣的方式,能保證母豬種群在一個科學合理的比例上,保證繁殖率和產出的仔豬質量。對整個母豬種群也應按照一定的計劃及階段進行替換,保證整個母豬群體的繁殖率[2]。
想要提升頭胎母豬繁殖率,首先要保證種公豬的身體健康,才能保證種豬的生育能力。種公豬的身體健康,頭胎母豬受孕率也會更高,從而提升繁殖率,產出更多的仔豬[3]。因此,在飼養過程中,需要優化種公豬的飼養方式,不僅需要確保種公豬每天攝入足夠的營養,同時還需要讓種公豬加強運動,提升種公豬的身體素質。在這樣的前提下,對公豬的配種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促使生育的各個環節保持在一個良好的循環中。攝入營養方面,首先公豬飼料要營養均衡,不但需要給公豬補充蛋白質及需要的礦物質,同時,還需要注意維生素的攝入量,確保種公豬的身體機能穩定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不僅如此,在配種過程中也需要控制次數,正常來說,每只公豬每天的配種次數不應超過2 次,避免種公豬出現體力透支情況,影響種公豬的生育能力。此外,加強種公豬運動,提升公豬的身體素質,使公豬處在一個健康的狀態,并且能保持有充足的體能[4]。
首先,優化后備母豬的養殖條件。在正常養殖過程中,后備母豬發育相對來說比較迅速,因此,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掌握好后備母豬第一次發情前后的飼養措施。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不能一味地給后備母豬提供營養,在保證后備母豬攝入營養足夠的情況下,可以搭配一些青料和粗料。同時需要注意,母豬身體需要完全發育成熟才能進行配種和交配,如果在母豬還未發育成熟的情況下進行交配,很容易會對母豬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并且還會影響仔豬質量。
其次,需要加強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尤其是對頭胎母豬來說,科學地飼養管理能確保妊娠母豬的身體狀態,并且使腹中胚胎能得到足夠的營養補充,提升繁殖率和產出仔豬的健康度,使仔豬產出后可以順利成活。另外,在此期間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確保妊娠前期母豬腹中的胚胎與標準仔豬出生重量一致,能有效保證仔豬成活率。而當母豬進入妊娠期后期,胚胎的生產會加快,這時為了保證胚胎能攝入足夠的營養,需要給母豬補充足夠的營養,從而保證胚胎的營養需求。在整個妊娠期需要合理調配母豬的營養攝入,從而有效提升繁殖率。并且在這一時期還需要從多個方面優化母豬的生活環境[5]。
第三,需要注重哺乳母豬的飼養,頭胎母豬的這個時期需要保證大量的營養,這樣能較好地進行哺乳,使母豬身體保持在一個比較好的狀態下,從而保證仔豬健康成長,以及母豬在產后能獲得比較好的恢復。
最后,需要注重已生產并且斷奶的母豬,這個階段需要注意飼喂量,以免因不當喂養導致母豬出現乳腺炎的情況。針對一些體重超出標準的頭胎母豬要進行限飼,能有效促進母豬進入發情期,從而提升養殖場的生產效率和生產數量。
另外,提升仔豬存活率也是一項重要工作,仔豬出生后需要重視母豬產后護理,保證現場溫度適宜,并且需要時刻注意母豬產后情況,確保仔豬母乳攝入量均衡。在仔豬出生后的一段時間內,需要增加飼料供給,從而有效促進仔豬健康發育,并且要盡早使得仔豬斷奶,從而有效保存母豬體能,增加配種頻率,提升生產效率。
總而言之,增加頭胎母豬生產能力能促進養殖場經濟效益的增長。而在養殖過程中提升頭胎母豬的生育能力是面臨的一個重點問題,想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縮短母豬發情周期,并且加上對種公豬的良好培育,提升繁殖率,縮短仔豬培育時間。了解母豬妊娠期、哺乳期及斷奶期各個時期的母豬身體特點,并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飼喂,從而在整體角度上提升母豬繁殖數量,有效保證仔豬成活率,提升養殖場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