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憲中 刁倡民
(山東省菏澤市畜牧工作站 274000)
當前隨著羊養殖產業不斷向前發展,現代化養殖技術在廣大基層地區得以有效的推廣和應用,逐漸轉變了傳統放牧養殖習慣,并逐漸向舍飼和半舍飼方向轉變,由過去注重數量型養殖轉變成質量型和高效益型養殖,堅持走現代化、規模化、生態化的思想管理道路,這是發展現代養殖產業的大勢所趨。通過發展舍飼養殖能有效降低生產消耗,減輕對周邊生態環境的污染,實現對羊群的統一管理,統一免疫接種,為提高養殖質量和養殖效益奠定堅實基礎。同時,舍飼養殖還能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加大秸稈過腹還田,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多優質的有機肥,增加糧食產量。但由于在舍飼養殖模式下,羊群生活習性、生活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在飼養管理方面與傳統放牧養殖有很大差異,很多飼養管理人員并沒有掌握舍飼羊的相關技術措施,一直沿用放牧養殖方式,無法發揮舍飼養殖效益,對養殖戶發展舍飼養殖的積極性產生一定影響,因此,需要加強舍飼羊關鍵技術措施的有效推廣。
結合具體養殖規模,科學選擇養殖場廠址,規劃建造養殖場,通常情況下,發展舍飼養殖的羊舍應位于背風向陽、干燥、地勢平坦的地區,且要兼顧周邊水源,電力的正常供給,方便飼草飼料的運輸和正常銷售,方便羊群生產和針對性的免疫接種。舍飼養殖場在規劃建造過程中應設置羊舍、運動場、飼料儲存草棚,保障有充足的設施。飼養羊舍建設、規劃布局過程中應兼顧方便簡潔、經濟、耐用等方面的要求,有條件的最好參觀一下其他養殖場的建造方式,積累工作經驗。
由于菏澤地區冬季氣候寒冷,在羊舍規劃建造時,應將其建成暖棚式,建筑面積與羊群規模應保持一致,要保證每只成年羊有0.8~1.6m2的活動空間。妊娠母羊、哺乳母羊、種公羊占地面積要稍大一些,使羊群能自由活動,滿足羊群分群需求。羊舍一般建設成單坡暖棚式,后墻高度1.8m,棚頂斜度為15°,棚頂高度2.5m。羊舍地面應高出外部地面20~30cm,將羊舍建設成傾斜狀,有利于尿液排放和廢物收集。羊舍規劃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內部有充足的光照,良好的通風,盡量做到冬暖夏涼。運動場地在規劃建造過程中應按養殖建設2~3 倍的比例進行配置,確保運動場地面平整,周邊墻壁完整且堅固,圍墻高度控制在1.5~1.7m,運動場地設置飼草架,讓羊群能隨時運動,隨時采食飼草。通過讓舍飼羊在運動場地中進行有效的運動,自由采食,呼吸新鮮空氣,多曬太陽,增強羊群身體抗病能力,降低各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發展舍飼羊養殖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更好地助推現代畜牧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由于舍飼養殖規模相對較大,養殖密度較大,成本投入相對較低,如果不能保證羊群生產性能,羊群身體抵抗能力將會直接影響最終的經濟效益。因此,養殖場規劃建造完畢后,應從品種角度入手,積極選擇優質品種。從當前養殖情況看,可以選擇使用小尾寒羊、無角的美利奴細毛羊及近年從國外引進的無角道賽特羊、薩福克羊等。具體養殖品種應根據市場需求和養殖場的經濟承受能力及當地的種質資源條件綜合確定,不要盲目引種。此外,為了實現本地羊群的品種改良,可以積極引進上述幾種公羊的凍精,開展人工授精操作,對本地繁殖母羊進行品種改良,從后代中選擇適應能力相對較強,生產潛力相對較大的羔羊直接開展舍飼養殖,通過雜交改良能更好地發揮兩個品種之間的生產特性,具有較高的經濟雜交效應。
羊是草食類動物,適合羊群采食的飼料種類多種多樣,包括植物性飼料、動物性飼料、礦物質飼料和其他飼料添加劑。因此,在發展舍飼養殖過程中,應保證飼料營養全面,避免飼料種類過于單一,否則很容易造成羊群限時采食量逐漸下降,增重放緩,影響羊群正常生長[1]。要根據養殖場生產計劃,準備好多種飼草飼料,包括青干草、農作物秸稈,這是羊群最主要的飼料來源,結合所處自然條件和養殖規模,有計劃的種植優質高產的牧草,積極推廣青貯處理技術、氨化處理技術、微貯處理技術,對農作物秸稈進行適當的加工調制,保持農作物秸稈的營養價值。適當在飼料中添加各種添加劑,增加羊群增重速度和飼料轉化效率,縮短育肥周期,節約飼料,提高養殖效益。按照羊群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實際需求搭配好精飼料,一般育肥階段、妊娠階段、種公羊的粗飼料和精飼料按照4:1、5:1、4:1 的比例進行搭配,并且要注意添加多種維生素、礦物質。
疫苗免疫接種是控制傳染性疾病發生流行的最有效措施,通過妥善有效的疫苗接種,可以激發動物體對某種傳染性疾病的特異性抗體,使其從易感轉為不易感。養殖戶應根據各種疫苗免疫特征和當地疫病的發生流行情況,制定出適合本養殖場的免疫接種程序,合理安排疫苗免疫接種頻率、疫苗種類、間隔時間,保證嚴格執行免疫接種計劃。重點加強羊口蹄疫、羊痘、羊三聯四防疫苗等重大傳染性疾病的疫苗免疫接種,并結合本地區乃至養殖場的疫病流行特征加強二類、三類動物疫病的針對性免疫接種,確保羊群抗體水平達標[2]。并在落實疫苗免疫接種制度的基礎上加強驅蟲工作。每年春秋兩季各進行一次驅蟲,有利于羊群抓膘和安全越冬。
日常養殖期間,應加強對羊舍的徹底清理,一般養殖圈舍每周消毒1 次,每年進行兩次大清洗和大消毒,產房消毒應在產羔前1 周進行,產羔高峰期要進行多次清理和衛生消毒,產羔結束后再進行一次消毒。在患病羊舍、隔離舍出入口應放置4%的氫氧化鈉溶液[3]。養殖場的內外部應設置完善且合理的消毒體系,進出入口舍飼消毒池定期更換消毒液,所有車輛都應做好全面消毒。養殖場內部應設置消毒室,飼養管理人員在進出生產區域前需要在消毒室中淋浴,更換相應的服裝,在圈舍出入口設置消毒踏墊,并注意定期更換消毒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