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海濤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行政審批服務局 277400)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已成為很多養殖場和養殖戶長期困擾的問題,引起的疾病以嘔吐、腹瀉和脫水等癥狀為主要特征,養殖人員在進行疾病防控過程中,由于防治方案缺乏針對性,出現嚴重的傳染問題,嚴重降低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對此進行優化。同時,為確保生豬養殖安全,應加強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針對性防護,確保疾病早發現、早處理。
近年來,我國養殖業發展蒸蒸日上,但大部分養殖戶僅注重經濟效益,存在安全意識薄弱的問題,因此,在疫病防控中存在嚴重缺口,出現范圍性疫病情況,使得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豬傳染性胃腸炎是因病毒引起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1946 年美國首次報道豬傳染性胃腸炎,我國于1956 年在廣東發現該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該病列為重度疫病。豬傳染性胃腸炎屬于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病毒粒子呈圓形或橢圓形,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對豬的腎細胞和睪丸細胞等較敏感,接種病毒1d 后即可出現病變,處理不及時會大范圍傳播。雖然該病在高溫、高熱和常規化學消毒劑即可將其滅活,但在膽汁中可穩定存在,給養豬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豬傳染性胃腸炎一年四季均可傳播流行,春季是該種疾病發生流行的高峰期,而夏季及秋季不利于病毒的繁殖傳播。同時,不同年齡的豬對病毒均具有易感性,感染病毒后癥狀明顯,新生仔豬受到病毒感染后死亡率高達99%,出現嘔吐、腹瀉情況,且會攜帶有大量病毒,在環境中實現間接感染,空氣中飄浮的細菌可在呼吸中傳播。
2.2.1 傳染源
病豬和帶毒的隱性感染豬是豬傳染性胃腸炎的主要傳染源,與病豬或帶毒豬接觸的物品、器械、人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成為傳染源。
2.2.2 傳播途徑
健康豬與病豬混群飼養,接觸病豬的分泌物、排泄物或吸入其呼出的氣體可造成感染;帶毒的犬、貓、鳥類等動物可造成機械傳播。
2.2.3 易感動物
豬是本病的主要易感動物,但德國有犬自然感染的報道,不同品種、日齡和性別的豬均易感,10 日齡以內的仔豬易感性最高,病死率可達100%。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的潛伏期相對較短,24h 內會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哺乳階段的仔豬表現為突然發病,10 日齡以內的仔豬一般1 周內死亡,體溫升高到39℃,在嘔吐物中夾雜很多沒有消化的乳塊,且可能伴隨嚴重的腹瀉癥狀,部分病例可自行康復,但后續會出現發育不良情況。成年階段的豬感染病毒后,腹瀉癥狀較為嚴重的身體迅速消瘦,且短時間肉眼可見的體重下降,持續觀察可以發現全身肌肉震顫,飲水欲望顯著增加,5~6d 后因機體脫水衰竭而死,但在治療康復后不會受到影響。
解剖病死病例發現,病癥主要集中在消化道,體表皮膚蒼白、無光澤、失去血色,且大多數病死豬的尸體脫水明顯,皮膚失去彈性,粗糙不堪,胃腸道黏膜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炎癥病變和卡他性炎癥病變,大彎處的黏膜能看到潰瘍病灶,夾雜有很多氣泡或凝血塊,而腎臟存在不同程度的渾濁現象,能看到大量的尿酸鹽沉積[2]。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診斷一般可根據臨床表現和尸檢做出初步診斷,如果發生此種癥狀則可初步診斷為豬傳染性胃腸炎,進一步確診需借助實驗手段。
將采集病死豬的腸道、肛拭子、內容物等制備成病毒懸液,加入適量青鏈霉素觀察,輔助RT-PCR、ELISA 試驗,最終通過細胞病變進行確診,也可將病豬脾臟、腸道等制成涂片進行負染色,串珠狀排列的病毒可初步判定。
RT-PCR 方法敏感性高,且執行過程中操作簡單,能節約檢測時間;q PCR 方法相特異性更強、靈敏度更高,不需要做凝膠電泳檢測;核酸探針技術特異性強但成本較高,不適合基層單位進行檢測。
ELISA 試驗應用較廣泛,適用于早期診斷,可用來檢測活體動物,同時鑒別出豬感染的是流行性腹瀉病毒還是豬呼吸道冠狀病毒,經過處理擴增然后進行測序、測定,最終確定病毒源。
免疫接種是預防該病的一種有效手段,可有效預防該病的發生,腹瀉滅活二聯苗是目前常用的疫苗,妊娠母豬的免疫接種需及時進行,進而降低仔豬疾病的發生,避免出現大范圍感染。
禁止從疫區購入生豬,非區域購置生豬需要隔離觀察30d以上,當發現外購生豬有任何異常時進行隔離并消毒,確認無任何異??赊D入豬舍開始飼養。此外,在生豬進場前人員車輛也需進行消毒,未發生過此種疾病的豬舍,每天要定時定點打掃豬舍,防止該病毒感染。
為有效預防傳染性胃腸炎,應重點做好預防工作,減少養殖場的各種應激,進入豬舍的人員要換好無菌衣物,定期清潔豬舍周圍環境和排水溝,冬季應做好仔豬防寒保暖工作,且應密切監測豬群的生長情況、飲水情況等,出現異常后進行檢查,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控[3]。
豬傳染性胃腸炎沒有特定、有效的治療藥物,發現豬舍內有豬發病時應立即將發病豬群進行隔離飼養,小齡仔豬可采取淘汰處理,根據癥狀進行對癥治療,緩解患病豬脫水癥狀。對于有嘔吐癥狀的患者豬可每頭肌肉注射藥物,在飲用水中添加電解多維和葡萄糖以補充營養,避免病豬由于脫水而導致死亡。疾病早期可以給豬注射一些免疫血清,病情嚴重的仔豬肌肉注射維生素B1注射液2~5mL,同時在豬飲用水中加入適量巴氏液,治療效果不太明顯的豬可多注射一些抗生素,但需注意規范使用。
結合該類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特點和流行季節,在冬春季節加強針對性防控,做好豬舍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受到外來病源的侵染。如果豬傳染性胃腸炎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嚴重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充分了解疾病,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把疾病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