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光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 068450)
河北是北京與天津兩座城市的“后花園”,自身發展對京津兩座城市的影響顯著。分析目前河北養殖產業會發現,河北生豬養殖不僅要供應河北市場,還要供應北京市場和天津市場,因此,河北生豬養殖一旦出現問題,其產生的影響是連鎖性的[1]。傳染性胃腸炎是生豬養殖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如果不能準確診斷,并做及時控制,其所帶來的危害十分嚴重。基于此,河北省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需要對各類傳染性疾病進行有效掌控,尤其是對傳染性胃腸炎需做到科學診斷,并總結有效的防治經驗。
總結生豬養殖資料可知,豬傳染性胃腸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所引發的一種傳染病,這種傳染病會導致豬出現劇烈嘔吐及水樣腹瀉。從資料分析看,這種疾病是一種高接觸性腸道傳染病,在每年冬春季節發病較多,且此種疾病發病較急,傳播速度非常快,且不同年齡和品種的豬均有易感性。再者,這種疾病沒有治療特效藥,一旦發病會嚴重影響,進而影響生豬養殖效益。
掌握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流行特點對有效預防此種疾病具有有突出作用。從目前疾病治療看,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發病多集中在秋末春初比較寒冷的季節,其流行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周期性和地方性特點。這種疾病的傳染源比較多,除了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傳染源外,糞便、嘔吐物、乳汁、呼出氣體等均能造成環境污染,進而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進行傳播。簡單來講,豬傳染性胃腸炎的傳播途徑比較廣泛,因此,在傳播控制過程中,切斷傳播途徑非常必要。
分析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可知,早發現、早隔離、早處理能降低影響,因此,在豬傳染性胃腸炎防治中,早發現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但要做到早發現,必須要了解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臨床癥狀。就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潛伏期為2~4d,短時為15~18h。從歷年傳染病防治工作開展看,只要有一頭豬被感染,在短短幾日可實現全群感染。
病豬初期主要表現為體溫略高,病豬精神沉郁,還會伴有食欲減退或絕食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病豬會出現嘔吐癥狀,同時還會伴有劇烈的腹瀉等癥狀。病豬發生腹瀉時,糞便呈噴射狀水樣,一般是灰白色、黃綠色,且伴有腥臭味。此時病豬會表現出極度口渴的情況,存在明顯的脫水現象[2]。嚴重的病豬會發生眼球凹陷、被毛粗亂、皮膚干燥無彈性、體重明顯下降等情況,此時的體溫表現正常或略低。
總的來講,感染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豬一般經2~7d 死亡,且一周齡的仔豬死亡率為50%~100%。架子豬、育肥豬和母豬在感染此種病后會呈現出不同癥狀,僅有1 至數天的食欲匱乏、嘔吐及下痢,幾天后會康復,死亡率不高。
在實踐中,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診斷可基于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及病變來做綜合性判斷,以此來獲得初步診斷結果。在獲取初步診斷結果的基礎上需對豬大腸桿菌病、流行性腹瀉及輪狀病毒病進行比較,然后再做更進一步的判斷與區分[3]。因為豬傳染性胃腸炎主要發生在冬春寒冷季節,傳播速度比較快,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因此,快速診斷出結果非常必要。
在豬傳染性胃腸炎診斷中,通過剖檢確定病理變化是獲取準確診斷結果的重要方式。就豬傳染性胃腸炎而言,其病變主要特征在胃腸、腸壁位置處,病變位置呈現薄而透明、腸黏膜充血,缺少彈性等情況。如果是仔豬,其胃內會有未被消化的凝乳塊,且腸內充滿白色或黃綠色液體,小腸黏膜絨毛會出現變短或萎縮情況。因此,通過臨床癥狀和病理結果可以對疾病做出準確診斷。
此疾病目前沒有特效治療方法,因此,在實踐中需針對疾病發病特點做好全面預防,主要策略如下。
在生豬飼養過程中,為有效防控豬只被病毒感染,需做好如下工作。①加強生豬圈舍管理工作,一方面,進行圈舍清理,及時清除糞污,保證活動環境的清潔,同時要做好消殺工作,這樣可規避病菌大規模滋生與傳播。②做好豬舍通風及保暖工作,保證圈舍空氣流通,同時要保證圈舍溫度。總之,做好飼養管理工作,減少病毒滋生與傳播。
豬傳染性胃腸炎雖然沒有特效治療方法,但可利用疫苗防控其傳播。在實踐中,用強毒滅活或人工致弱的弱毒疫苗在母豬產前45d 和15d 進行兩次肌肉注射或鼻內接種,對3 日齡仔豬直接接種會有比較好的保護效果。
積極給豬補充體液,防止出現脫水或酸中毒情況。從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實踐看,發病后的豬因嘔吐和腹瀉會出現比較嚴重的脫水情況,這種情況得不到解決,豬的具體情況會進一步惡化。針對此問題,在豬發病后需通過注射或其他方式幫助病豬補充體液,可緩解脫水問題。總的來講,雖然不能進行特效治療,但針對具體癥狀開展針對性措施,對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治療有顯著現實意義。
綜上所述,生豬養殖過程中發生傳染性疾病會影響生豬養殖的安全及效益,因此,在實踐中積極進行生豬傳染病預防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生豬養殖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影響比較大的一種疾病,對這種疾病做分析與討論,明確疾病診斷和防治策略,對疾病積極預防有顯著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