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香
(甘肅省通渭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 7433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畜牧業作為我國比較重要的國民產業,其對經濟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但牛羊養殖傳染病預防工作一直是當前牛羊養殖工作中的關鍵問題,其具有傳播快、范圍廣、概率高等特征,因此,在實際養殖工作中,不僅要重視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要做好牛羊傳染病預防工作。
口蹄疫主要是因口蹄疫病毒引發的,具有傳染性強、溫度高、發展速度快等特征的一種疾病,該類疾病主要對蹄類疾病產生影響,也可將其稱為“口瘡”“蹄癀”,主要體現在口腔存在黏膜異常,蹄部、乳房皮膚呈現潰瘍或水泡狀態。
防治策略:相關工作人員應做好預防工作,在飼養場所應切實根據免疫、檢疫、封鎖、撲殺及消毒這幾項基本原則開展工作,同時還要做好發生口蹄疫疾病后的管理工作和匯報工作,具體如下:①如果飼養場所存在疑似口蹄疫疾病情況,除了做好第一時間的診斷工作外,還要在當天向所在區域的上級機關及其他相關工作部門就疾病發生情況進行報告。與此同時,還要將送檢材料送到相關部門進行檢驗,對藥品種類進行鑒定,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第一時間對疾病開展診斷工作,并進行疫苗接種工作[1];②繪制疫情發生區域,在疫區范圍內做好隔離、消毒及處理等工作;③對疫情區域、受威脅疫情區域中的牛羊等家畜做好疫苗接種工作,通過接種疫苗來強化牛羊對口蹄疫這類疾病的靈敏度;④要求飼養場做好基本預防工作,加大檢疫工作的重視力度,經常出現口蹄疫病的區域應做好疫苗接種工作。
傳染性胸膜肺炎是最近幾年引進的新型急性牛羊傳染病,該類疾病潛伏時間通常為4~10d,也有潛伏時間14d 以上的情況。該類疾病主要表現為呼吸不通暢、結膜出現炎癥、眼瞼處于腫脹狀態、高熱、濕咳等情況;若牛羊處于妊娠階段,容易因此引發流產或死胎情況;慢性病牛羊出現咳嗽、體重下降情況。
防治策略:使用914(新胂凡納明)和紅霉素進行治療具有非常好的治療成效。配制914 0.5g 和5%葡萄糖30mL 靜脈注射,另外還需結合口服治療,口服主要為2g 紅霉素。患有該病的牛羊每間隔5d 進行1 次上述治療,病情可得到明顯緩解和控制[2]。另外,傳染性胸膜肺炎可通過接種疫苗的方式預防疾病,給牛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接種氫氧化鋁菌苗,接種周期為每年1 次即可。
羊快疫主要癥狀是羊突然發病,病程短,有胃出血癥狀,存在放牧或晨死情況。急性病羊臨床主要體現在喜歡走動,運動功能存在一定障礙,且腹部出現腫脹,同時伴有疼痛和腹瀉問題,還有部分羊發病時出現磨牙、抽搐等情況,最后會因疾病影響處于相對虛弱狀態,胃部疼痛難忍,大多數羊由發病到死亡數分鐘到數小時,整個病程相對較短。
防治措施:①從整體看,該類疾病應以預防為主,通過對羊進行疫苗接種的方式來達成預防目的,春秋兩個季節的疫苗接種應為每年2 次;②隔離病羊,防止因放牧造成飲用水和飼料遭受污染;③高度重視圈舍保暖、通風問題,確保飼料完備,不要隨意改變;④在治療上,可對肌肉注射青霉素80~160萬IU,第一次注射時注射計量應加倍,每天注射3 次,連續注射3~4d;也可采取口服的方式進行治療,根據羊的體重決定口服劑量,一般口服磺胺0.2g/kg,第二次口服劑量減半,連續口服3~4d。
牛水皰性口炎是當前牛養殖過程中的常見急性、發熱、傳染性疾病,該類疾病的臨床表現主要體現在舌體表面有水皰,個別情況下還會對牛蹄部等一些部位的皮膚造成侵犯[3]。發病潛伏時間為3~5d,牛有發燒、飲食不振情況,甚至出現食量減少情況。在舌體和嘴唇黏膜處出現水皰,這些水皰隨著病情發展不斷融合,最終呈顏色偏黃、透明的液體大水皰,若這類水皰發生破裂會呈紅色斑點狀。還有部分患病牛的水皰分布位置在蹄部或乳房處。
防治措施:對這部分病牛進行隔離處理,封鎖受影響區域,然后用2%~4%氫氯化鈉溶液開展消毒工作,消毒區域主要有糧食存放區、飼養場所及飼養中需要用到的各項器具,做好病牛護理工作,以便病牛能快速恢復。若病牛口腔黏膜存在爛斑情況,這時需對其口腔進行清洗處理,主要采用高錳酸鉀,然后再涂抹碘甘油,病牛應投喂消化性好的飼料。從根本上來講,該類疾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引發,特別是對牛這類家畜而言,非常容易遭受感染,基于此,應特別重視飼養管理工作,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牛群健康。
傳染病最重要的工作就在于做好預防。相較于其他家畜而言,牛羊養殖存在一定的差別,其飼養任務相對較大,特別要做好預防管理工作,只有科學預防,才能從根本上確保牛羊健康成長[4]。在實際預防工作中,要求畜牧工作者保證牛羊生活場所相對整潔、干燥,同時,科學開展牛羊傳染病預防工作,從根本上阻斷傳染病的發生,為牛羊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重視動物防疫機構的管理工作,確保其管理制度的規范化,這樣才能進一步構建更加完善的動物管理工作流程。基于此,在進行牛羊養殖時,要求動物防疫機構做好傳染病預防工作,將工作內容具體到部門,確保預防工作能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構建完善的動物防疫機構,為其所在區域的防疫人員提供工作場所。而動物防疫機構還要為畜牧養殖戶提供傳染病的防治指導,幫助養殖戶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方案,共同為預防牛羊傳染病工作發揮作用。
除了做好以上牛羊傳染病預防工作,牛羊傳染病預防還要對藥物使用加強管控。如果牛羊在生長過程中感染傳染病,養殖人員可對病情合理使用治療藥物,以此來減少牛羊傳染病的發生。如牛羊出現細菌性傳染病時,可針對病情適當增加藥物,對出現傳染性疾病的牛羊,應對其采取隔離的方式進行投藥和飼養,這種方式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牛羊發生傳染性疾病后的傳播速率,同時也可抑制傳染病的深度擴散,避免病情傳播和再次感染[5]。
做好牛羊養殖場消毒工作,通過消毒制度將消毒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其根本在于將外界環境中傳染源遭受污染影響的病原體消滅。對牛羊養殖場所的消毒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①采用氫氧化鈉(燒堿)溶液進行消毒,主要對牛羊料槽進行清洗,對養殖區域的地面進行沖刷,對出入養殖場所的運輸車輛進行消毒等,這種消毒方式能有效消滅病毒、細菌,可用于牛羊養殖場所入口處的消毒,以此最大限度地將病毒、細菌杜絕在養殖場所外;②采用來蘇水進行消毒,5%溶液主要對牛羊生活場所、地面等進行消毒,具有非常強的消毒成效[6];③采用漂白粉進行消毒,5%~20%溶液對已出現傳染性疾病的牛羊生活場所、運輸車輛及相關物品等開展消毒處理。
綜上所述,傳染病對牛羊養殖具有非常大的危害,因此,在牛羊養殖過程中,養殖戶應時刻觀察牛羊生長過程中的特征反應,以此來判斷其是否患有疾病,若出現疾病,應立刻針對傳染病采取相應防治措施進行處置,明確防治工作的重點及技術要點,與此同時,還要做好對牛羊傳染病預防工作,將預防與治療兩者相結合,共同開展養殖工作,做好牛羊管控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牛羊傳染病的發生,為牛羊生長創造環境。